中国南方自动化电器总厂


湘潭柴油机厂


湘潭风动机械厂

长沙铁路总公司长沙工务段

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长沙市教委

湖南省医药管理局

邵阳职工中专


长沙丰日电气集团

沅陵县


辰溪县

湖南省电力工业局

湖南省一轻工业集团总公司

湖南省交通厅

湖南财贸

湖南财政建设

湖南教育事业

湖南省烟草专卖局

湖南省审计厅

湖南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商业学校

怀化湖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五菱集团公司

湘潭市工矿药厂

湘潭市金三角万向轮有限公司

湘潭平安电气集团公司

湘潭布市物业发展集团

泓基实业有限公司

湘潭市职业技术教育

长沙阀门厂

三湘都市报

湖南迅达集团有限公司

湘潭市新华书店

湘潭工业品市场

彭德怀纪念园

湖南省地质矿产厅

桃江县

张家界茅岩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

新邵县


新邵县洪溪水泥实业有限公司

常德市西湖区管委会

湖南省太平饲料有限公司

邵阳江北开发区

张家界圣帝集团有限公司

常德市财政局

慈利县

娄底市财政局

湘潭县化工厂

郴州铁路总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湖南教育事业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湖南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重中之重”,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98年全省小学3.93万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8.68%,在校学生769.35万人。普通初中3845所,年招生107.49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的比例为94.85%。省里始终以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措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教育。仅90年代以来,共投入资金2.5亿元,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建起了寄宿制初中、小学700余所,希望小学近300所。 由于全省人民团结一致的艰苦努力,至1998年,全省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验收;103个县市区和12个国营农林场通过了“普九”验收。已达“两基”标准的地区已占全省总人口的86.5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各级各类教育规模飞速发展。 1998年全省有普通中学4532所,是建国初期1950年的16.785倍;在校学生336.23万人,是67.395倍。职业高中教育从无到有,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574所,在校学生达23.06万人;有普通中专学校165所,在校学生25.92万人。 1998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是1949年的9.4倍;在校学生156665人,是1949年的61倍。现有1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 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已与普通高校并驾齐驱。1998年,全省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37所,有45所普通高校也举办了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班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年招生25599人,在校生72281人,平均每万人口中有22.27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其22所分校、56个电大工作站,1365个教学班(点),是全省最大的大学,现在学生32299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长盛不衰。自1984年开考以来,每年开考两次,已有11509人获得本科学历,有85952人获得专科学历。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随着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省各级正府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广大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支持兴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以中小学校舍为例,小学生人均校舍5.23平方米,普通中学生人均校舍7.79平方米,都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全省有高等师范学校11所,中等师范学校31所,11所省地教育学院和111所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加上高校函授、夜大,20年来对2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历补偿教育。1998年,全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60.22%、83.38%和96.09%,比1978年分别提高46.84、53.27和21.92个百分点。高校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已达6233人,占到了专任教师总数的37.83%。
   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自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湖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全面铺开了各项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创造了四级办学、三级管理的经验,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了实处。 改革办学体制,发动和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各级各类教育,彻底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包办学校的单一的办学体制。现在,全省个人、社会团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办起学校教育机构2100个,在校学生总数达30余万人,已成为国家办学的重要补充。 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长沙市创造的“适应经济转型,强化政府统筹”的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郴县、怀化、邵阳等地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实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实行农科教结合,按照政府统筹、部门主办、教委主管、面向千百万农户办学的思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到1997年所有大中专学生实行一条分数线招生,学生缴费上学,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取得了原满成功。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省有28所学校与国外130所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46所学校先后聘请长期任教的外国专家、外籍教师1360人,短期讲学专家、学者2600余人;接受国外和港澳台留学生1930人。同时,派出各类留学人员7100余人,已有2800人学成回国。派出汉语教师110人出国教中文。有1246人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读、发表论文1463篇。
   各级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各级各类学样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全面开辟德育基地1000多个,每年接受参观学生1000多万人次。以汨罗市为代表的一批典型,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和探索,创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务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高度重视。1996年他专程来湘考察并要求在全国逐步推广。全省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1998年达到96.6%,比199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和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近五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我省中学生选手共获奖牌21枚,在国际小发明、小创造成果评奖中获金银牌各1枚,在全国小发明、小创造成果评奖中获奖43项,是全国获奖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共有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高校3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中学16所,体育传统项目布局学校56所。共为国家培养输送运动员2000余人。在世界学生体育竞赛中,我省学生共获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10枚。在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上,我省学生共获金牌58枚、银牌56枚、铜牌43枚。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形态发育明显增长,1995年与1985年比较,中小学生男女身高分别提高1.94cm和1.53 cm ;体重分别增加1.93kg和1.51kg。 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登上了新的台阶。现在,全省高校已拥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授予单位,75个博士学位点;18个硕士授予单位,268个硕士学位点。“两院”院士16位。国家重点学科6个,重点专业10个;国家文科基地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4所学校进入了国家“211工程”。 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效显著。各类学校通过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文明进程,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和开发新的科研成果等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建国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为社会输送普通中学毕业生2380.06万人,职业中学毕业生60.2万人,普通中专毕业生80.2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79.3万人,成人高校毕业生58.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55.09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中涌现了一大批热心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作出可喜成绩的典型。邵阳市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集中力量办好10所示范性农职业学校,带动办100所示范乡镇学校,县乡两级学校扶持100个村和1000名毕业生成为专业村和科技示范户,带动10000家农户的科技致富,把学校教育与农民致富紧密挂起钩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高等学校凭借自己的科技实力和优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我省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的主力军。各学校组织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中排第12位,获国家级奖数排第6位。一批高科技成果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1991-1996年,我省高校共转让科技成果712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38亿元。一批有影响的高科技成果在省内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