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考古材料证明,距今8000多年前,原始人群即已栖息于湖南广阔的山川之间,并转入定居的农耕生活。公元前1500年左右,湖南大部分地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逐步向阶级社会过渡。商中叶后,在中原文化影响下,湖南进入青铜时代。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势力越长江、洞庭南下,融合原有土蓍文化,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经济发展有了相当先进的水平,铜器制造和使用更加广泛,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湖南成为楚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
秦汉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后,湖南经济文化获得新的发展。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女尸和帛书、帛画、丝织品等,充分反映了当时湖南工艺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两宋时期,由于辽、金先后对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统治, 政治中心逐步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从而加速了湖南发展的进程。 洞庭湖区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水利事业日益发展,土地大量垦殖,粮食产量日益增多,至明、清遂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生产,也随之广泛地发展起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教育也相应发展。宋初全国有四大著名书院,而湖南得其二,即长沙的岳麓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湖南相继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宋代理学始祖、道州的周敦颐,明代的大学士、茶陵的李东阳,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和爱国者、衡阳的王夫之等。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和清王朝统治的腐败,湖南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阶级斗争进一步尖锐化。至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一方面,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太平军进入湖南,得到湖南人民的有力支援;另一方面,在曾国藩、罗泽南、左宗棠等人主持筹办下的湘军,充当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力军。湖南成为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斗争最激烈的省区之一。
在清光绪变法维新运动中,湖南出现了谭嗣同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热烈主张变法维新。在谭嗣同等人倡导和组织下,《湘学报》、时务学堂、《湘报》相继开办,南学会和其他学会纷纷成立,各地办学堂,除旧布新,蔚成风气。近代机器工业在湖南也开始产生和发展。湖南一度出现了维新的大好局面,并给南方各省以很大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3年,黄兴、宋教仁等创立的华兴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革命团体。杰出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撰写的《警世钟》、《猛回头》等,在全国起了巨大的革命激励作用。1906年冬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武昌首义后,湖南成为“首应”的省区,并在起义胜利后迅速派出湘军援鄂,给武昌革命政权以很大支持, 推动了其他各省区的反清独立。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湖南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成长,新型知识分子队伍逐步扩大。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更促进了湖南人民的觉醒。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中国,决心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湖南的历史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湖南传播。1920年冬,建立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次年5月,建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从此,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22年秋冬,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粤汉铁路、安源路矿、水口山铅锌矿和长沙泥木、织造、铅印等行业工人的大罢工,获得了重大胜利。1923年9月,衡阳岳北农工会成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在湖南出现。国民党、共产党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进一步高涨,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毛泽东对湘潭、湘乡等五县进行了考察,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5月,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12日在上海背叛革命后,又于5月21日在长沙发生叛变,镇压革命群众,史称“马日事变”,之后,中共湖南区委和工、农两会发动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失败。同年9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和湖南省委一道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在农村开辟了全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随后几年中,在彭德怀、贺龙、关向应、黄公略、滕代远、周逸群、任弼时等领导下,湘鄂赣、湘鄂西、湘赣、湘鄂川黔根据地相继成立。这些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坚持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发动“七七”事变后,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抗日怒潮。“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和各种救亡刊物纷纷出现;徐特立、王凌波被中共中央派来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也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方针。抗战初期,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但1938年11月,蒋介石以“焦士抗战”之名,密令纵火焚烧长沙城,接着反共分子薛岳代张治中任省主席,抗日热潮迅速下落。
1939-1942年,日军三次进犯长沙,1943年进犯常德,均遭到守军和群众的抗击。1944年,长沙、衡阳相继陷落。1945年4月,日军进犯湘西,遭守军抗击后退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下旬,中国代表何应钦等在芷江与日军代表接洽受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横征暴敛,拉夫抓丁,发动内战。中共湖南省工委以长沙为重点,组织领导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在农村则发动农民反对征兵、反对征粮和征税。与此同时,省工委和各地党组织成立了2万多人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南下作战。
1948年8月以后,中共湖南省工委开展了争取省政府主席程潜及其部下的工作,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领衔发出起义通电,湖南宣布和平解放。湖南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历代湘籍名人(以出生时间为序)
古代名人
〔蔡伦〕(?-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东汉宦官,有才学,主管制造御用器物。他观察、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之经验,用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等为原料,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后又在技术上作了改进,使造纸原料来源扩大,纸质提高。元兴元年(105年),奏报朝廷,皇帝十分赞赏这种新型纸品的性能,下令推广,时称“蔡侯纸”。
〔欧阳询〕(557-641)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给事中。武德七年(624年),奉命与裴矩等人撰《艺文类聚》一百卷行于世。工书法,初学王羲之,笔法险劲刻厉,结构严整,贞观时官至太子率更令,故世称“率更体”,或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恭稷并称“唐初四大家”。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行书墨迹有《卜商》、《张翰》、《梦奠》等帖。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曾任大理寺丞、太中舍签书等职。熙宁(1068-1077年)中,知郴州(今湖南郴州),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因居庐山莲花峰下,有小溪,故名其居室为濂溪书堂,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他是理学(即道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子全书》。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金兰乡的石船山,故其门人尊称他为船山先生。明朝灭亡后,清军南下,他于衡山举兵抗清,兵败。后被荐于南明永历政权。因目睹南明腐败,乃愤然辞去。尔后,王船山辗转藏匿于瑶族山区,“变姓名为瑶人”,过着流亡生活。清顺治十四年(1657),回到了衡阳,开始了较为安定的潜心读书蓍述的生活。他对天文、地理、历法都有研究,尤精于哲学、经学、史学。史学著作有《读通鉴论》、《宋论》等。善诗文,工词曲,论诗颇有创见。主要哲学著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噩梦》等。其全部诗文著作一百多种,后人集为《船山遗书》,陆续刊行。
近代名人
〔魏源〕(1794-1857)清代思想家、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邵阳市)人。道光进士。历任东台知县、高邮知州。研究经术颇深,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臻用”的今文学派;又熟于经济掌故,尤精史地学。辑成《海国图志》一百卷。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自建船厂、炮舰,练军经武,以加强海防,抵御外国侵略。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入两江总督裕廉幕府,曾参加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叙述清朝开国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兼述各项军事制度。有《古徽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春秋繁露注》等书。
〔何绍基〕(1799-1873)清代书法家。字子贞,湖南道县人。道光进士。官编修,任国史馆总篡。对于经史、说文考订尤为精细;擅长书法,自成一家,而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有《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集》等。
〔曾国藩〕(1811-1872)清末大臣、湘军首领。字伯函,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原行京官,咸丰二年(1852年)奉诏在湖南办团练,创建湘军,造战船,建水师。1854年,发表《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并率湘军在湖南狙击太平军。次年在靖港惨败,后反攻湘潭、岳州获胜,扭转了湖南战局。遂率部出湘,攻取武昌,败太平军于湖北田家镇。咸丰五年(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部所败,被围困于南昌。“杨韦内讧”后,湘军整编恢复,咸丰八年陷九江。后来在安徽三河大败。咸三十年(1860年)江南大营溃败后,他升任两江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次年调任钦差大臣,围剿捻军,战败去职。是时,与李鸿章、左宗棠等从事洋务,举办军事工业。1870年任直隶总督,查办天津教案,媚外卖国,屠杀人民,为舆论所谴责。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清朝大臣。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初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湘军筹饷甚力,受曾国藩赏识。1860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初,升浙江巡抚。次年,授闽浙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又陷杭州。次年,率军镇压李世贤、汪海洋等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日意格创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治六年(1867年)任陕甘总督,率湘军先后镇压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继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造局等企业。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大举出兵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他主张加强边防,开发新疆,并率军出屯哈密,力图收复伊犁。光绪七年(1881年)升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次年因病退职,后病死。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禹之谟〕(1855-1907)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实业家。字稽亭,湖南湘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日本学习纺织。回国后先后在湘乡和长沙开办纺织工厂。戊戌变法失败后,倾心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图谋推翻清廷,未成。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该会湖南分会创始人之一。同年,积极领导湖南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路权斗争,并发起组织了湘学会和湖南学生自治会,被举为会长。光绪三十二年夏,主张将革命烈士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公葬,受到地方官僚和豪绅们阻挠,即发动万余名学生举行游行送葬;后又领导湘乡学生反对清政府加征盐税,次年被捕遇害。
[齐白石] (1864 - 1957)著名画家。原名纯芝。湘潭人,青年时做雕花木工11年。善于向前辈名画家、民间画家及师友学习。1919年定居北京。以篆刻和作画为生,1920年后七八年间遍游全国名都大邑,鉴赏秘籍,回家乡后习画。工于花鸟虫鱼,画风明快自然。1927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闭门谢客。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国画研究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获“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和国际和平奖金。著作有《齐白石作品集》。
〔谭嗣同〕(1865-1898)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新疆巡抚刘锦棠的幕宾,后游历西北、东南各省考察民情,结交名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湖南浏阳发起设立算学会,集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之道。8月,北京成立强学会,即赴京自称康有为“私淑弟子”。光绪二十三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邀,回长沙创办新政。先后创办时务学堂,《湘学报》、《湘报》、南学会、武备学堂及保卫局,并筹办内河轮船、修筑湘粤铁路及开采矿藏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遇害。有《谭嗣同全集》。
〔陈天华〕(1875-1905)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家。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倡议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回国后组织华兴会,被推为领袖之一,准备在长沙起义,未成,又流亡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在《民报》发表《警世钟》、《猛回头》等文宣传革命,影响深远。同年12月在东京参与反对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的斗争,并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以激励同志,誓死救国。著有《陈天华集》。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清光绪时以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结业后分发湖南。1897年参加湖南维新运动,次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被弹劾革职。后得湖南巡抚端方的保荐,充当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参赞。后又任奉天(今辽宁)盐运使。辛亥革命后,初任袁世凯的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后任热河都统。民国2年(1913年)9月任袁政府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民国3年(1914年)1月,因签署解散国会令,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旋即去职。晚年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民国17年(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民国21年(1932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工会会长。民国26年(1937年)病逝于香港。
〔黄兴〕(1884-1916)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诵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优异成绩保送至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春季,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留学,与杨笃生等创刊《湖南游学译编》,后组织拒俄义勇队,反对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次年夏回国,与宋教仁等建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光绪三十年(1904年)11月,策划华兴会在长沙起义,未成,乃潜离长沙至上海,亡命日本。三十一年,与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担任同盟会庶务长。1907-1908年,在广西、云南一带先后发动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廉十万大山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等均告失败。宣统元年(1909年),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与赵声发动了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中,亲率“选锋”(敢死队)往攻督署,招臻失败。武昌起义后,即赴鄂指挥民军与清军作战,汉阳失陷后返回上海。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总长;次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黄兴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美。民国5年(1916年)病逝上海。有《黄兴集》。
现代名人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的议员和副议长,又任湖南省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兼任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任校长;又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兼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宋教仁〕(1882-191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桃源人。1904年分别与吕大森、黄兴等组织湖北科学补习所和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准备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情泄露逃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校、早稻田大学留学。1905年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检事长。1906年,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发动起义,未成,旋回东京主持同盟会本部。宣统二年(1910年)回上海出版《民立报》,宣传革命。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与谭人凤、焦达峰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组织长江流域各省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南北和议告成后,他任农林总长。不久辞归上海,联合了统一共和党等小政团,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提出“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以限制袁世凯专权,引起了袁的忌恨。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被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于上海车站。有《宋教仁选集》。
〔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曾在江西、湖南主办军事学堂,后入广西任南宁讲武堂总办,不久升任广西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年)调云南,任督署参议。1911年10月领导云南新军起义,被举为云南都督。民国2年(1913年)被袁世凯软禁。民国4年(1915年)逃离北京,经日本潜入云南,同年12月发动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任四川督军。民国5年(1916年)赴日本治病,不久病逝。
〔章士钊〕(1882-1973)字行业。湖南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任《苏报》主笔,宣传革命,后创办《国民日报》,继续鼓吹革命,次年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密谋发动长沙起义,未成,即逃往上海。因参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而被捕,不久获释,后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留学英国。1911年回国,任《民立报》编辑,继而创办《独立周报》,批评当时政治弊病。南北和议达成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民国2年(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日本。民国3年(1914年)5月创办《甲寅杂志》,挟击袁世凯专制独裁。后曾任北京农学院院长、教育总长、司法总长、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法政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全国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名家小说》等。
〔程 潜〕 (1882-1968)湖南醴陵人。字颂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六期毕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长、军务司长,湖南独立时任军事厅长,后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1915年回国参与反袁,任护国军湖南招抚使,护国军湖南总司令。后任湘南总司令,兵败任广州大本营陆军部次长,军政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参加东征、北伐。后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司令,四路军总指挥,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主席兼湖南省政府主席。后被软禁武汉。1935年任参谋总长。抗日战争战争时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3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次年调任西安行营、天水行营主任,1945年任武汉行营(行辕)主任。1948年3月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湖南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出版有《程潜诗选》
〔谢觉哉〕(1883-1971)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焕南,湖南宁乡人。1921年1月参加新民学会,任《湖南通俗报》总编辑、《湖南民报》主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1926年12月,任湖南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后在上海、沈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秋到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省委秘书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人民委员、司法人民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法律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病逝。
〔林伯渠〕(1886——1960)湖南临澧人。名祖涵,号邃园。1904年留学日本,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华革命党,曾任湖南省财政厅长,大元帅府参议。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后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副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农民部长,全国农委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处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1928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1932年回国,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参加了长征,任红一方面军总供给部长,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著有《林伯渠日记》等。
〔李达〕(1890-1966),马克思主义论理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字鹤鸣,湖南零陵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入京师优级师范就读。民国2年至6年(1913-1917)曾两度留学日本。1918年4月,从日本回国,联合北京大学学生领袖许德珩等共同发动了向段祺瑞卖国政府请愿示威运动。斗争失败后,他毅然再赴日本全力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撰写文章翻译马列著作,向国内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声援国内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1920年夏从日本回国,在上海与陈独秀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并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在“一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1922年7月,他出席了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到湖南任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1923年夏,他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发生激烈争执,愤而中断了同陈独秀主持的中央工作部的联系,随后离开了党组织。1926年10月,他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和代理政治总教官等职。1927年担任农民问题讨论委员会常委。1928至1930年,他专心从事马列主义的研究和蓍书翻译工作。1930至1931年,在上海法政学院任教。1932年5月,受党组织委托去为冯玉祥将军讲授马列主义和唯物史观,进行革命宣传。1932年8月至1937年6月,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朝阳大学等校任教和兼课。在此期间,撰写了《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等有关经济和哲学方面的专著。1938年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0年在广东坪石中山大学任教。1941至1946年在家困居。1947年春,任湖南大学法律系教授。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期间,他协助湖南地下党组织动员程潜将军起义。解放后党中央根据李达几十年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坚持为党工作的高尚品德,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张庆孚等作他的历史证明人,刘少奇作他的介绍人,于1949年12月批准他重新入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1966年8月逝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1913年进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1年7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24年初,协同李大钊等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1927年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1927年8月7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9月到湘赣边界发动农民、工人举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并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3年1月,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与朱德、周恩来等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于1934年10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月,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后。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1942年发动并领导了党内的整风运动,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943年3月,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上都连选连任党的主席,直至逝世。抗战胜利后,
1945年8月28日与周恩来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蒋介石发动全国内战以后,他亲自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3月,主持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7月,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和方针。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同年10月1月,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后领导全党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1953年又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运动。1952年底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1957年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整风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久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一年,他辞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1960年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1月,召开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1966年至1976年错误地发动和开展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张国基] (1893 - 1992)教育家。湖南益阳人。1915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作为新民学会第一批派往南洋任教的会员,到新加坡道南学校任教,兼任华侨中学、南洋女中教学工作。1922年任印度尼西亚爪哇北加浪岸中华学校校长。1927年回国,任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处干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央独立一师师长。后再度赴印尼执教。1939年参与创办雅加达中华中学,任副校长。1941年日军侵占印尼后,隐居乡间。1955年复办中华中学,任副校长。1958年回国。历任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市侨联第六、七届副主席、八届名誉主席,全国侨联第二届常委、第三届主席。
〔邓中夏〕(1894-193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南宜章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领导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二月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从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过坚决斗争。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1928年在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1930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遭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蔡和森〕(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湘乡永丰镇(今改属双峰)人。早年同毛泽东一起建立新民学会并创办《湘江评论》。“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在法国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回国。在党的“二大”至“六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后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同年出席共产国际第五届执委第六次扩大会议。1927年回国,“五大”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八七”会议后任北方局书记。曾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六大”后继续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31年夏在香港遭英帝国主义逮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贺龙〕(1896-196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同周逸群、段德昌等任湘鄂西分区委员等职。1934年在贵州东部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会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中共湘鄂川黔军委分会主席、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等职。1935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建国后,授元帅军衔,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当选为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69年6月9日含冤逝世。
〔刘少奇〕(1898-1969)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湖南宁乡人。青年时代在长沙高等中学读书。1919年在北京、保定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夏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同年秋任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参加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工作,参加领导了著名的“五卅”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秘书长。1927年1月领导了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1930年夏,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并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2年冬,进入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和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在长征中他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作了坚决斗争。1936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抗日战争初期,,领导了山西抗日新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冬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皖南事变后,他临危受命,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1943年返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7年春,他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等职。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在第二届(1959年4月)和第三届(1965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些职务直至逝世。“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出于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对他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不幸逝世。
〔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时期,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坚决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支持工会、农会和学生会的革命活动。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11月率红五军到井冈山,在毛泽东领导下坚持井冈山斗争。长征到达陕北后参与领导了红军东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陕甘支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授元帅军衔,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还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疯狂迫害,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被折磨病逝。
[田 汉] (1898 - 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湖南长沙人。原名寿昌,笔名陈瑜、伯鸿等。1916年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参与筹组创造社。1922年回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并执教上海大学、大夏大学。后创立南国电影剧社(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以话剧创作演出为主的新艺术运动。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战爆发后组建抗救亡演剧队,主编《抗战戏剧》、《新长沙报》、《戏剧春秋》等。147年在上海主编《新闻报》“艺月”副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兼党组书记。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屈死狱中,1979年平反。主要戏曲作品收入《田汉戏曲选》,有《田汉文集》(16卷)。
〔谭震林〕(1902-198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湖南攸县人。早年当过装订工人、书店学徒。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在茶陵县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主席和中共县委书记。1928年起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四军第二及第四纵队政委、红一军团第十二军政委。1932年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任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和张鼎丞、邓子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靠群众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敌后战争,保持了有十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1938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政委,是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40年5月进入江西东路地区工作,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苏南区委书记。1943年1月,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中共淮南区常委书记。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华中野战军政委,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参与领导了华东战场的解放战争。1946年7、8月间,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获得七战七捷的胜利。1947年夏,兼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政委,和许世友率部在山东内线作战,与外线兵团相配合,粉碎了敌军对山东革命根据地的进攻。1948年11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是总前委成员之一,参与领导和指挥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兼任第七兵团政委。5月杭州解放后,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病逝于北京。
〔罗荣桓〕(1902-196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后历任连、营、纵队的党代表。1930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第一军团、江西军区、第八军团的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并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委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建国后授元师军衔,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丁玲〕(1904-1986)著名女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早年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入长沙周南中学及岳云中学。1921年在上海入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平民女校。1922年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了一年左右,后去北京。1927年处女作《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从此步入文学界。1928年与沈从文、胡也频等人组织了“红黑社”,出版《红黑》半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杂志。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左联党组书记,同年在上海被捕,由于党的帮助,1936年逃离南京到达陕北。抗战初期,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活跃在山西前线。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6年至1948年去农村参加土改,创作了以华北地区土改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荣获1951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为荣誉院士。1986年3月在北京逝世。
〔任弼时〕(1904-195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湘阴人。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到苏联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次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在青年团第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8年到中共中央工作。1929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31年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3月任江西中央苏区党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湘赣边区省委书记。长征途中先后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和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1940年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3年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49年被推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北京病逝。
〔陶铸〕(1908-196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祁阳人。1926年入黄埔军官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回湖南做兵运工作。1929年到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中共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经党营救出狱后,被派在湖北省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后来,创建了鄂中游击区,鄂中游击区和游击队扩大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后,任政治委员。1940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共辽宁、辽
吉、辽北等省省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平津战役中,受党中央委托,化装进入北平同傅作义将军谈判,以后又担负了改编起义部队以及组织和领导南下工作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等职务。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书记处常务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还曾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1969年11月30日含冤逝世。
[周 扬] (1908 - 198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湖南益阳人。原名起应,笔名谷扬,周苋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30年回国从事左翼文艺运动。1932年重新入党。历任中共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文学月报》主编。1937年抗战爆发后离开上海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翼中央局、华北局宣传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和党组书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任副主任,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顾问,中宣部顾问。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委,中顾委员。出版有《周扬文集》。
〔陈国达〕(1912年1月22日——)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广东新会人。1934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同年获美国洛克菲勒文化基金奖学金,进国家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读研究生。曾任两广及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中山大学地质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52年后历任中南矿冶学院(后改名中南工业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科研部副主任、副院长,湖南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是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刊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编。长期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地震、地貌、新构造、古植物、成矿规律、矿床、岩石、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56年提出
关于大陆地壳构造和陆内造山带的地壳演化运动新理论——地洼学说,被列为自然科学史上的大事之一,为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年又创立了壳体(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撰有《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论地壳发展的一般规律》等论文200余篇;出版有《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陈国达地洼学说文选》、《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图》等。
[胡耀邦] (1915
- 1989) 湖南浏阳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冀热辽军区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行署主任、军区政委,共青团中央书记、第一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科院党组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中组部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1年6月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十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7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辞去总书记职,同年11月十三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一至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八、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
〔李立〕(1925年—)字石庵,号立翁。早先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师从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现为中国西冷印社社员、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中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兼职教授,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李立研习金石书画已逾半个世纪,18岁时曾将其初生牛犊之作寄呈白石老人,老人在回信中惊叹:“刀法足与余乱真”!后经白石大师点拨,李立走上了法古师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造门户的道路,形成了章法严谨,结体合度,刚劲简炼,古朴雄奇的风格。其力作《毛主席词印谱选》、《李立金石书画集》、《文天祥正气歌》先后在国内和香港出版,作品饮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和传记已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三本文献:《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国际名人传记辞典》、《成就卓著名人辞典》。
〔刘筠〕(1929年11月17日--)鱼类生理学家。湖南武冈人。1953年湖南大学生物系毕业,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进修实验胚胎学。历任湖南师范学院(后改名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副院(校)长、生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湖南水产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六至八届委员。198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长期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生殖生理的教学和研究。先后进行长江流域家鱼的人工繁殖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华鳖(甲鱼)的繁殖生理及人工养殖的研究。80年代后期,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建立国内第一个鱼类多倍体基因库,成功地培育出了三倍体鲫鱼(即工程鲫,后改名湘云鲫)和三倍体鲤鱼(即工程鲤,后改名湘云鲤)。“草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及技术推广应用”获1981年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
一等奖;“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生殖生理研究”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鲫鲤鱼杂交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青鱼自行产卵受精的研究”获199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养殖鱼类发展生物学”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著有《中国池塘养殖学》、《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等,撰有《草鱼卵子受精细胞学的研究》、《草鱼人工繁殖试验的研究》等论文50多篇。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1970年调省农业科学院,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农学院(后改名湖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聘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农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国家科委“863”计划生物领域第一主题专家组成员、“863—101—01”专题专家组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科协常委,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至九届常委,政协湖南省第六至九届副主席。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性“二九南一号A”和相庆的保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投入大面积生产。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并投入生产。杂交水稻种植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79年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年会,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中国灿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朗克基金会奖。1992年被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研究”荣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1996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1997年由农作物杂种优势遗传与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著有《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主编有《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等;撰有《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等论文。
[何继善](1934年9月11日—)应用地球物理学家。湖南浏阳人。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历任中南矿冶学院(后改名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助教、物探实验室主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兼矿产地质研究所所长、教授、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第六届主席,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会员。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和教学。创立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开发了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并应用于寻找矿产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事的“电阻率法消除干扰异常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F—1频域(谱)激电仪”在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银质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主编有《金属矿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教程》等;撰有《电阻率法地形改正》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