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 活动安排 | 国外读书现状 | 国内读书现状 | 大学读书现状 | 读书日之说 | 了解大师 | 一生必读的书 | 品味读书 | 读书格言 |
肖洛霍夫

   米﹒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且至今仍给予特殊关注的作家。这不仅仅因为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珍贵的文学遗产,还因为他一生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米.肖洛霍夫(1905年—1984年),1905年5月11日(24日)生于顿河畔维奥斯卡亚镇(在今罗斯托夫州维奥申斯卡亚区)克鲁日林村的一户农民人家;父亲是梁赞州人,靠在买来的哥萨克土地上种粮食为生,他还是地主管家,管理着一家蒸汽面粉厂。肖洛霍夫在教会学校和普通中学学习。参加过国内战争,在征粮队服过役。

   1922年底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他干过搬运工、杂工和文书。1924年,杂志上登出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后来这些作品被集结成册,收录在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草原》(1926年)中。

   肖洛霍夫早期作品的主题是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残酷的阶级斗争和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些短篇小说成为20年代前期苏联文学引人注目的现象。小说《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5年)、《别人的血》(1926年)和《蛀孔》(1926年)表现了作者在尖锐的社会和日常冲突中揭示现实真相和深入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以及竭力将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1924年,肖洛霍夫返回顿河的维奥申斯卡亚镇,并在那里长期居住。他开始写作《静静的顿河》(1928—1940年)这部为作家带来世界声誉的小说。该作品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流域哥萨克人的生活,着力展现了民族和个人在革命中的命运。《静静的顿河》在时间上跨越俄罗斯最重要的十年(1912—192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1932—1960年)则讲述了发生在1930年的故事,反映了革命给农村生活带来的转折。

   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当上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战争头几个月,他的《顿河上》、《在南方》和《哥萨克人》等随笔就见诸期刊或单独发表。短篇小说《仇恨的科学》(1942年)声名远播。1943—1944年开始登载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1969年发行了新版本)的章节。

   力求史诗般地再现民族命运是肖洛霍夫天生的才能。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也决定了未完成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的情节构成和情绪风格。和平但不失紧张的劳动生活,战士们短暂的喘息和突如其来的战斗,这两种反差极大的画面交替出现,使作家得以再现作战民众的统一面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年)是文坛令人瞩目的大事。小说讲述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悲剧故事,这场战争同时是对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历史考验。作者只从安德烈?索科洛夫的生活中截取了可能使人了解与悲剧事件相关的人物命运的片断。作家通过这一片断表现了人与战争的关系,以及和平与法西斯的水火不相容。这个复杂的、具有历史寓意的核心思想也决定了小说的诗体风格。小说的几大“主题形象”(作者的经历一主人公的际遇一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等等)清晰地跃然纸上,第一人称主人公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作者的心声自然流畅地转换。安德烈?索科洛夫的遭遇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极大罪恶,还阐释了一个贯穿小说的乐观的主题——对善良、人性和建立功勋的信念。

   战后,肖洛霍夫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祖国颂l《战斗在继续》(1948年)、《光明与黑暗》(1949年)、脂g子手无法避开人民的法庭!》(1950年)等,表达了反对持冷战思想的人的观点。

   在肖洛霍夫的理解中,文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是作家与人民的联系。他在第二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说,书本是“折磨人的东西”。他在演说中多次重复的观点是,作家应当学会讲真话,无论它有多么残酷,评价艺术作品时应首先从历史真实的观点出发。肖洛霍夫认为,只有服务于人民利益的艺术才有生存权。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受到了应有的评价。他的作品被列入俄罗斯经典文学名著当之无愧。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多次受到苏联政府表彰。1941年他获得斯大林文学奖。1945年因战斗功勋被授予荣誉勋章。1955年获列宁勋章,两次荣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7年和1980年)。肖洛霍夫还曾担任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利?学院院士和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1965年,肖洛霍夫因小说《静静的顿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1984年2月21日,肖洛霍夫在维奥申斯卡亚镇与世长辞.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