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 活动安排 | 国内读书现状 | 国外读书现状 | 大学读书现状 | 读书日之说 | 了解大师 | 一生必读的书 | 品味读书 | 读书格言 |
品味读书
  郑军
  世间许多事情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变化发展着,读书也不例外。这里,用《易经》上的“剥极而复”来描述经典诵读最是恰当不过。回想我们从上世纪初否定传统否定经典否定文言起,接着废止读经科,乃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人文精神被我们中国人批判、糟踏……被剥之又剥,直至无可剥削。否极泰来,剥极而复。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也是众多剥极而复、周而复始的之一。

  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叶至善、夏衍、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等九位文化教育界的老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9月催生了全国第一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同年举办“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中国青基会也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这些“激活中华传统,化成时代新风”的理念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祖国各地纷纷响应,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和儿童中相继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

  1998年,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创办的国际文教基金会,将已在台湾收效甚佳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推广到了祖国大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先后来大陆作200多场精彩演讲。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教授也到各地巡回作了《传统文化和当今素质教育》的报告,到目前为止,祖国各地三十几个地区约有800多万名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也有许多科研院所、学校、幼儿园在开展这样的试点活动。

  2001年1月,中国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发起“经典诵读工程”,开始在北京的学校中推广读经活动。2002年9月18至22日,来自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19个地区的2000多名华人,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部分学者和部分代表在孔子研究院参加了“海内外经典诵读与素质教育高层研讨会”。2003年7月18日,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选定的10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在北京授牌。

  我所在的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也是国内将此工作纳入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第一所学校,受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办学经验的启发,在2000年9月由市教委批准,创办了本地的“国学启蒙实验班”,我们提出“文言白话宜相安、经典历史要相参”,“让课程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以国学底蕴培养国学底蕴、以国学魅力提升辅延魅力”,“挖掘学生记忆力的同时不以牺牲理解力为代价”等理念,促使孩子能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先贤的智慧篇章,在心灵最纯静的时候安装上智慧的程序,逐步开启自身的解悟能力。

  经典诵读落户这所百年老校,迅速得到家长的认同、社会的支持,于是在家长强烈的要求下,从两个试点班扩展为全校诵读经典。

  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成长、校园文化、课程改革整合起来,是经典诵读能够在学校扎根的原因所在。比如:低年级诵读《千字文》,吸收了传统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识字量提高一到两倍,几乎完成小学六年中一半以上的识字量。再比如,我们用武汉大方的故事诵读版的《弟子规》进行教学,学生从中习得了儿童的行为规范,还从中了解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故事,从而将故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作用。至于其他年级学习的《笠翁对韵》《论语》《老子》《唐诗》、词赋、《增广贤文》及文言故事更是让学生觉得好读好听好懂有意思。学校相应的进行课时设置,每周两节,让孩子在小学阶段起码能够花480课时的时间学习历代优秀篇章。学生不仅读、不仅背,也能讲,也能写。我们给一年级孩子讲文言故事《孺子可教》《墨子染丝》《胯下受辱》……,他们都欢喜雀跃,手舞足蹈,还能将原文读得很熟,还能给家长讲出故事来,甚至能表演《孺子可教》、《胯下受辱》这样的短剧。

  在经典诵读进行过程中,我们出现了特别可喜可贺的成果(也是新中国教育史上很少有的)——小学生能够自觉自发地用文言文写日记、写短文。在续写《郑人买履》一文时,学校某班50名同学竟有35名是用文言文写作的,这不是我们有意要求的,是学生在诵读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文字表达需要。更为可喜的是,今年,二年级也有孩子开始学着用文言体裁来写日记了。

  对于写对联、写诗,我们也进行了摸索和练习,学生不仅仅是拾人牙慧,而是慢慢地能够化裁而出,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书面文字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诵读教育确实就好比蚕吃桑叶,一龄时只知道吃吃吃,二龄三龄还是如此,到四龄以后,它的身体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了,就开始吐丝结茧。他们积累的量在变,同时气质也在变,我们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变化,并且不断地重复和刷新这种变化。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曙光微露,自然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长久下去,必然锤炼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古老文明后继有人,说“经典诵读”是功在千秋利在百代的大事,绝不为过。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