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连珠硚周氏
始迁祖国序公,明英宗末年由丰城迁于桃源县北莫林村之连珠硚。至1948年,已传16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漆河、陬市、灵泉、温泉、大田等处。清咸丰6年(1856)建宗祠于田家河。族谱创修于光绪15年(1889),1930年续修。
桃源木塘、汤家山周氏
始祖少祖公,号周用,明朝人,原籍九江,迁南昌,未几同兄弟少岩率其子孟元、孙兴国、兴邦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牧塘坪。至八世孙礼元因避祸率子珮、珂、珠、珪再迁大安村之汤家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陬市、延泉、周家山、许家桥、苏家渡、新湘溪等地。宗祠在周家坪。族谱创修于清光绪17年(1891),宣统3年(1911)总修一次,1937年续修。
桃源畲田周氏
始迁祖子华公,明朝初年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后春村。至1948年,已传19代,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常德、桃源边界各乡。宗祠建在常德小西门外黄土山。族谱创修于清同治12年(1873)。
桃源水田周氏
始迁祖应祖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水田之美生湾。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木塘、畲田等处。清咸丰8年(1858)建宗祠于叶家坡祠堂湾。族谱创修于1917年。
桃源木塘二周湾周氏
始迁祖思恭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四十八都迁于桃源杜青村之二周湾。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800余人。清同治6年(1867)建宗祠于二周湾。族谱创修于1924年。
桃源木塘周氏
始迁祖芳秀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周家坪。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470人,分布于陬市、延泉、水溪等地。宗祠在木塘周家湾。族谱创修于1919年。
桃源浯溪周氏
始迁祖光一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浯溪之牛厂坡辉玉湾。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800余人,分布于八湖坪、剪家溪、河洑等。清咸丰6年(1856)建宗祠于田家河。族谱创修于1929年。
桃源黄石溪周氏
始迁祖存阳公,清乾隆时自安化迁于桃源县南大安村之黄石溪。至1948年,已传7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马家坪、青山口等处。清光绪年间建宗祠于安化陶田。光绪32年(1906)与安化合修族谱。
桃源九溪周氏
始迁祖爵公,明朝中叶自江西迁于桃源县北之九溪。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猫儿头、桃花井、杨坪等处。宗祠在田家河。族谱创修于清光绪15年(1889),1929年续修。
桃源双泉寺周氏
始迁祖富一公,明永乐3年(1405)自吉水迁桃源县西之双泉寺号洞溪(即赫曦乡之洞溪坪),其弟富二迁沅陵之黄杨坪,富三迁泸溪。至1948年,已传25代,富一公裔人口约3500余人,分布于紫霞山、八仙坪等处。宗祠在双泉寺。族谱创修于1948年。(注:监池坪、大风树十余户周姓俱属土著,同姓不宗)
桃源菖蒲垭周氏
始祖万钟公,原籍大同,官总兵,败寇有功,见忌权奸。其子廷禹、廷宪惧祸,遂迁于桃源县北上七里村之五雷山麓立天门白杨坪。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温泉、高东、九溪、黄石等处。宗祠在菖蒲垭。族谱创修于清道光初年,1914年续修。
石门双溪坪周氏
始迁祖添辅、添升,明嘉靖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朱家巷迁居石门双溪坪。清光绪14年(1888)一修族谱,1920年续修,1947年石门、临澧二邑24支合修,2004年双溪四修。派序:(以"添"派为八世,自十三世始)文世光大,其国永用乃常训,自念克复,悉力尽性,云为秉礼。
石门南乡周思安周氏
始迁祖昂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庠生,洪武初年封武德将军,镇守永定卫,遂落石门县南乡义块(即周思安等地)。现有子孙2000余人。
石门新关镇五桂村周氏
始迁祖贤文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后迁湖北石首县第三都,复于清康熙末年转徙湖南石门县新关镇五桂村,现有子孙200余人。派行:贤朝永。续派:昌大开明喜,士茂正家邦,祖德贻谋远,行章万里芳。
石门宝峰周氏
始迁祖大龙、小龙兄弟,由江西吉水县迁徙石门二都宝塔(今宝峰开发区),现有子孙200余人。派行:宗榜自高会,光国伦耀兴,万里庆天卫,永远得清知。
石门二都傅家岔周氏
始迁祖月岩、月旦兄弟,明嘉靖年初自江西丰城县舡埠大栗树仙乡迁徙慈利县百步蹬,后移居石门二都傅家岔。现有子孙15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