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硃砂堡张氏
清康熙时徙此。
溆浦荷包湾张氏
始迁祖武公,原籍沅陵,清康熙时徙此。
溆浦白雾头张氏
始迁祖玖公,原籍沅陵,清康熙时徙此。
溆浦两头田、龟形张氏
始迁祖儒公,原籍沅陵,清康熙54年(1715)携子士富、士贵徙溆。又有士华同来。儒裔居两头田,华裔居龟形。
溆浦茸溪张氏
始迁祖士柱公,原籍辰溪,清康熙时徙此。
溆浦岩坪溪张氏
始迁祖可银公,原籍沅陵,清康熙时徙此。
溆浦斜溪张氏
始迁祖国安公,清康熙时自沅陵徙此。
溆浦抱肚岩张氏
始迁祖正许公,原籍沅陵,清乾隆时徙此。
麻阳桥头张氏
先世居湖广衡州兰初县。明洪武年间,云伍之父奉旨从役,领兵剿蛮,至锦江滨深溪坪桥头,插标为记,剿蛮平息后,无意为官,率全家居此。生二子:长子云二往黔,次子云伍留此。派词:云恩单友文永祖朝,大一荣天,世代兴隆,千载长远,攸久万年。续派:前程国顺利,智仁义胜洪,建宗恩德厚,显应久和平,伟景春光茂,运开佑启祥,清白传家正,明声瑞继强。
麻阳张氏
原籍江西丰城县桥渡江。始祖万选公任湖广长沙府太守,任满后居湘潭。其长子监举有孙四:登明、登财、登逵、登秀。登明之五世孙居岩门屯里;登财之三世孙雄飞于元泰定间自江西迁辰溪石马湾,后定居麻阳羊古脑五溪桥;登财之次子提督生谷胜,字觐远,于明洪武2年(1369)迁居麻阳落业,生三子,长文通迁白泥田,次文蔚移居岩门,三文辅仍居旧县。提督之三子谷月之次子文琳之长房宗孝居黄双林,二房宗玉居毛坪。岩门屯里派词:提谷文发,应才源廷,永朝联世,上兴(茂)大(仁)国(宏)。祖宗有盛德,景秀自传芳,明伦家道正,必定万年昌。白泥田字派:觐文宗子景,祖廷志朝学,世龙(士)道天成(星),如(已、绍)言家国长,继青湘。
麻阳绿溪口乡羊股脑张氏
始祖世杰公,宋朝范阳人(今河北定兴县)。其次子正心少从父军,宋亡而义不仕元,遂更名惟忠,遁居邵州老鸦田。惟忠次子雄飞于元泰定3年(1326)辞官卜居辰溪县石马湾,再徙居羊股脑。后裔散居绿溪口、黄桑、岩门等地。
麻阳镇远头张氏
始迁祖仁春、仁广二公,明永乐6年(1408)自贵州省镇远府迁此。
麻阳岩门张氏
始迁祖应清公,元代自邵州迁此。
新晃侗族张氏
源出江南,始居江西丰城县。至雄飞公于元泰定初官麻阳副将而定居,后迁邵阳,继徙辰溪。至十世福义公于明永乐3年(1405)从泸溪迁沅州之旧州(又名旧周,今李树),子寿星,孙乔海、乔禹、乔德、乔贵,分居高寨、岑转坡、田家寨、禾滩等地。
新晃张氏
原籍山东,明洪武年间随屯军而入晃地大地树湾、长乐坪、张家垸、方家屯等地落户。子孙分布在县内舞水沿岸地区。
芷江张氏
始迁祖金城公,南宋淳祐年间自山东青州迁此。另一支始迁祖玉甫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丰城迁此。
会同张氏
始迁祖尚谷公,河南祥符县云济桥人,宋大观3年(1109)进士,政和元年(1111)任黎平府刺史,致仕归解而家会同。族人分布于伏龙乡、皂旗等处。
会同伏龙张氏
始迁祖启祥公,以字行,籍本金陵,后徙中州之汴梁,因安史之乱徙楚之长沙,数年后又徙居会同伏龙乡蓝田村。族人分布于大顺溪、毛田冲、坪村、高村、地田、芷江、靖县、贵州天柱县等地。宗祠有三,分别在上蓝村、蓝田村、高村。族谱始修于明成化15年(1479)。至1948年,已传35代,共15000人。
会同高圯坪张氏
始祖华辅公,明洪武19年(1386)自江西泰和县因军务营生而迁湘,开基于靖县南关外马厂口。传至三世祖家公于成化8年(1472)由马厂口移居倒水,至汝松公又自倒水徙居会同之婆塘,后再移高圯坪。宗祠在靖县。族谱始修于清道光10年(1830),光绪33年(1907)续修。
靖州官田冲张氏
宋嘉祐年间由吉安迁靖,居官田冲。
靖州一里张氏
明洪武4年(1371)由南京迁靖。
靖县马厂口张氏
始祖华辅公,明洪武19年(1386)自江西泰和宦湘,卜居靖县马厂口。族人分布于通道、绥宁、会同等地。宗祠在本县。至1948年,已传18代,共3600人。
通道西应寨张氏
始迁祖正培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通道,地连西应寨。
通道张氏
始迁祖万虎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此。
通道张氏
始迁祖伴傍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