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檞木山刘氏
始迁祖吉祥公,字安康,宋元丰8年(1085)随父文斌公、叔滔公、远公及兄弟蕴、茂、才、星等自江西泰和县早禾市梅子村圳上上刘家迁湘。吉祥公居湖南邵西檞木山(今属隆回县),生五子:承信、承仁、承佐、承佑、承倚。承信房下五世又分为应麒、应麟、应虎、应龙、应凤五房。1914年,麒、麟、虎、龙、凤五房合修族谱,1948年五房又与信、仁、佐、佑、倚房,遐公裔立桢、悬监、秉赞三房首创通谱,1994年续修又增遐裔松柏、惠公、玉公三房。后裔散居邵阳、隆回、新化、宁乡、新宁、武冈等邑。至1948年,已传30代,男女丁口20000余人。
隆回刘氏
始祖义甫公,讳珙,字仁仲,原籍建宁府崇安县,宋时仕潭、邵二州刺史,兼湖广安抚使,卒葬隆回黄河冲,谥忠肃。子秉彝,字伯良,讳伦,授邵州教谕,创修明伦堂。时值苗乱,义甫公往来抚绥,道经邵西大江东,览山水明秀,遂停车雷鸣观前之北屯兵坪,命其子托处于兹,兹后子姓蕃衍,散布杜石田心,即今桐木桥。自义甫公历传十世,开户十五:麟、泰、才、宝、奇、辛、富、晚、长、惠、茂、亥、敬、受、八。明时谱凡合修,至清雍正4年(1726),因人稠地阔,乃各户分修,嘉庆20年(1815)又合修一次。光绪6年(1880),富户续修房谱定派语:(自七世起)仕添原祖吉,惟子志成才,永立文邦正,纲纪守荣华,继述期光应,遵从必顺延,笃循思启裕,世祚锡安全,孝弟存吾性,逢时辅盛明,睦宗敦仁义,储作国家珍,德教肇大业,道学诒良模,传家宝诗礼,云礽恒芬芳。
隆回栗山刘氏
迁湘始祖大夏公,总督两广。元至正18年(1358)致仕终老,道经衡阳,阻于兵侵,携幼子仲玖,留寓其地。仲玖生三子,克明居衡阳长乐乡,为圳边刘氏之祖;顾明居邵阳中乡,为栗山刘氏之祖;汝明居祁阳黄甲山,为滑田町刘氏之祖。字派:仲明泰应恭惟善志延永兴朝承吾家福禄全文武科第盛孝友守……。
武冈吊井边刘氏
始迁祖俊夫公,江西吉水人,仕元,为辰溪县尹徙居武冈惟塘团。
武冈道观庙刘氏
始迁祖善初公,江西人,明初徙武冈道观庙。
武冈岩头口刘氏
始迁祖宾公,江西人。明嘉靖间徙居武冈城西之岩头口。
武冈社温冲刘氏
始迁祖永忠公,元季始居武冈。
武冈毓兰山刘氏
始祖玉盛公,其八世孙荣伯公,明洪武8年(1375)由溆浦县溥源因避元末明初陈友谅之乱及苗乱而迁居武冈县牛栏山(现名毓兰山)。族人多分布在茶园头、烂泥坑、泻油市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18600余人。清乾隆24年(1759)建宗祠于泻油市。
武冈高沙刘氏
始迁祖洪三公,元延祐间自江西知湖南武冈州事,解组后落籍武冈县蓼溪乡水南团岩门前。至1948年,已传30代,男女丁口约十余万人。族人多分布在本县各乡及四川等地。宗祠在高沙西路岩门前。
洞口前溪刘氏
始祖庄公,号敬斋,南唐时官大理寺评事。子埊公,号衡斋,宋初调吉州长史,居前溪。传至怡公,由安福迁武冈沙罗田。明洪武17年(1384)一修族谱,1946年十九修,1987年二十修。字派:邦以芳声显,仁义立纲常,世业肇前功,传家裕后昆,鸿章辉上国,添府策嘉名,千秋秉祖德,万代亨荣华。
新宁砖屋房刘氏
始迁祖彦仁公,元末自江西安福迁新宁县境油头村,四传移居县城东门外,后裔分居水头、高桥等乡。清末两广总督刘长佑系其裔孙。清嘉庆12年(1807)建宗祠于东关外花渡桥。
新宁石田刘氏
始祖世贤公,明正德年间由江西安福县迁新宁金城里。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为十一代孙。
新宁白马田刘氏
始迁祖铭钦公,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迁县境杨溪。后嗣移居白马田。清末淞江提督刘光才为其后裔。
新宁罗基塘刘氏
始迁祖楚华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西泰和县迁新宁县罗基塘。
新宁盆溪刘氏
始迁祖汶公,明弘治年间由江西迁新宁县檀山村吊脚楼。
新宁刘家湾刘氏
始迁祖顺公,明代由江西迁境内三塘,后移居水庙刘家湾等地。
新宁沙田刘氏
始迁祖福四公,明弘治年间由江西庐陵迁新宁县安山老屋刘家。
新宁莲山刘氏
迁湘始祖昂生公,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迁新化县,明宣德年间,其子仁一、仁二同迁新宁县迴龙寺老屋刘家。
新宁马头桥刘氏
始迁祖君戍公,明初由江西吉安迁新宁县马头桥。
绥宁刘氏
先世明永乐2年(1404)由武冈牛栏山(今洞口县境)徙绥宁扶二里瓦屋塘和金屋塘乡一带。
绥宁黄土矿刘氏
始祖化海公之妻携子光荣、光华于明永乐元年(1403)由武冈迁此。
城步刘氏
始迁祖文钦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以进士任湖南直隶州绥宁县正堂,因解组归里,于明洪武17年(1384)落籍城步四都清水塘(今金紫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