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馆藏新编省志编目
 
第二十一卷医药卫生志

医药卫生志

 目 录

概 述

 

1

第一篇 卫生防疫 (13)

 

第二篇 中医 (215)

 

第三篇 西医 (343)

 

第四篇 妇幼保健 (515)

 

第五篇 中西药械 (603)

 

第六篇 医学教育 (817)

 

第七篇 卫生行政 (881)

 


第一篇 卫生防疫 (13)

 

第一章 卫生防疫机构 18
1 卫生防疫站 19
2 专业防治机构 27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 38
1 概况 38
2 城乡环境卫生 44
3 “四害”调查 54
第三章 食品卫生 59
1 食品卫生管理 59
2 食物中毒处理 70
3 营养卫生 72
第四章 劳动卫生与放射卫生 86
1 尘肺调查和防治 87
2 职业中毒调查和防治 96
3 农业劳动卫生 106
4 放射卫生 111
第五章 学校卫生 123
1 学生健康 124
  学生膳食营养 139
  学校建筑与设备卫生 142
第六章 传染病防治 146
  传染病防治概况 146
  控制和消灭烈性传染病 152
  季节性传染病防治 160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 173
  慢性传染病防治 181
第七章 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治 185
1 血吸虫病 185
2 疟疾、丝虫病 198
3 其他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 204
4 地方病防治 210
 

第二篇 中医 (215)

 

第一章 中医发展概况 215
1 民国以前 215
2 民国时期 217
3 建国以后 224
第二章 中医传统授业方式 237
1 世传 237
2 师传 238
3 自学 240
4 建国后中医带学徒 241
第三章 中医行医方式 244
1 民间行医方式 244
2 民国时期国医院 249
3 建国后中医医院 256
第四章 中医临床 278
1 内科 278
2 妇科 286
3 儿科 288
4 外科 291
5 伤科 294
6 五官科 296
7 针灸科和推拿科 299
第五章 中医学术 302
1 医经 302
2 脏象、经络、病理 305
3 诊法、辨证论治 306
4 本草 308
5 方剂 309
6 医案 311
7 医话、医论 312
8 针灸、推拿 314
9 医学综论 316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 320
1 中西医结合概况 320
2 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325
3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331
 

第三篇 西医 (343)

 

第一章 建国前的西医 347
1 西医传入 347
2 医院、诊所 349
3 医院规章制度 354
第二章 建国后的医疗机构 354
1 综合医院 357
2 医学院附属医院 370
3 专科医院 396
4 职工医院 407
5 疗养院 423
6 医疗队 430
第三章 西医医疗技术进展 434
1 内科 435
2 外科 441
3 妇产科 451
4 儿科 456
5 眼科 463
6 耳鼻咽喉科 469
7 口腔科 471
8 皮肤科 472
9 神经科 474
10 精神病科 477
11 心血管科 482
12 肿瘤 486
13 护理 494
14 病理科 495
15 放射科 497
16 检验及临床免疫学 500
17 理疗科 503
18 麻醉科 504
19 核医学 507
20 医学遗传学 508
21 老年医学 510
 

第四篇 妇幼保健 (515)

 

第一章 妇幼保健机构 517
1 建国前妇婴卫生机构 517
2 建国后妇幼保健机构 522
第二章 妇女保健 540
1 危害妇女健康的陋习 541
2 母婴保健 542
3 妇女病调查防治 553
4 妇女劳动保护 560
第三章 儿童保健 565
1 弃婴和育婴堂 566
2 儿童疾病防治 571
3 托幼机构保健指导 586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590
1 节育技术 592
2 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成果 598
3 节育手术后遗症、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00
 

第五篇 中西药械 (603)

 

第一章 医药行业组织机构 608
1 建国前医药行业组织 608
2 建国后医药经营管理机构 612
第二章 中药生产 617
1 中药材资源 617
2 中药材生产 627
3 中药材收购 655
4 中药制剂生产 674
第三章 西药和医用器材生产 695
1 西药生产 690
2 医疗器械生产 719
3 其他医药用品生产 727
第四章 中西药供销 733
1 建国前药商经营 733
2 建国后国营医药供销 751
3 中西药价 776
第五章 药政管理与药品检验 793
1 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790
2 药品经营的质量管理 801
3 医院制剂、用药的管理 806
4 麻醉药品与毒药、限制性剧药的管理 810
5 地方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813
 

第六篇 医学教育 (817)

 

第一章 高等医学教育 820
1 湖南医学院(前湘雅医学院) 822
2 衡阳医学院 835
3 湖南中医学院 839
4 医学专科学校和分校 844
第二章 中等医学教育 848
1 建国前中等医学教育 848
2 建国后中等卫生学校 849
第三章 县办医学教育 857
1 县卫生学校 857
2 培训不脱产初级卫生人员 860
3 培训农村医生 862
第四章 在职医务人员的培养 865
1 医学进修教育 865
2 医学函授教育 873
3 业余医学教育 875
4 医院办学 877
5 医药技工学校 879
 

第七篇 卫生行政 (881)

 

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 881
1 建国前卫生行政机构 881
2 建国后卫生行政机构 886
第二章 卫生事业机构 892
1 建国前卫生事业机构 892
2 建国后卫生事业机构 901
3 苏区医药卫生 921
第三章 专业卫生队伍 930
1 专业卫生队伍的发展与分布 930
2 专业卫生人员的职务和职称 936
3 专业卫生人员的表彰 939
4 医疗卫生人员的保健津贴 941
第四章 医疗保健制度 948
1 公费医疗 948
2 劳保医疗 956
3 合作医疗 958
4 老干部保健医疗 961
第五章 财务管理和基本建设 964
1 民国时期的卫生经费和基本建设 964
2 建国后的财务管理和基本建设 967
医药卫生群众团体简介  
  一、湖南省红十字会 990
  二、卫生工作者协会 991
  三、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 993
  四、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南分会 994
  五、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湖南分会 995
  六、中国药学会湖南分会 995
  七、中华护理学会湖南分会 996
  八、湖南省生理科学会 997
  九、中国解剖学会湖南分会 997
  十、中国防痨协会湖南分会 998

编辑说明


 

1959年3月,湖南省卫生厅开始编纂《湖南省志·卫生志》。1961年,写出初稿。后因政治运动影响,编纂工作中断。1979年9月《湖南省志》编纂工作恢复。1980年3月,根据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意见,由省卫生厅牵头,省医药管理局、湖南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参加,组成《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领导小组,刘金波为组长。编纂日常工作由刘少甫主持,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成立防治、中医、妇幼、医药和教育五个编写小组,罗士荣、袁煦、曾昭铸担任编辑,由罗士荣负责。1984年3月,成立《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对编写工作进行了调整。恢复编纂工作后,重新拟定篇目,广泛搜集资料,五易其稿,于1987年10月定稿。

 

本志全面、系统地记述湖南医药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重点,按照“事以类从,贯通古今”的拟目原则,分为七篇:第一篇为卫生防疫,记述卫生防疫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食品、劳动、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工作,建国前的疫病流行。防治情况和建国以来积极防治急烈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所取得的成果。血吸虫病是危害湖南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志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了较为详实的记述。第二篇为中医(含中西结合医),第三篇为西医,分别记述中医和西医的医疗设施和人员的发展,中医、西医和中西结合医医疗技术的进展和成就。第四篇为妇幼保健,记述妇女、儿童的健康从旧社会不受重视到新中国建立后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怀的情况,妇幼保健机构和人员的发展,新法接生和围产期保健的推行,妇女和儿童疾病的防治,计划生育技术的进展。第五篇为中西药械,记述中药材资源,中西药品和医用器械产、供、销及新产品研制,药政药检工作。第六篇为医学教育,记述各级各类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对医学院校培养人才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记述。第七篇为卫生行政,主要记述湖南近百年来卫生行政机构的演变、事业单位和卫生队伍的发展,医疗保健制度以及卫生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书末附录湖南省红十字会、卫生工作者协会和各专科学会简介。

 

本书著录,一般起自鸦片战争,断至1985年。个别章节,如中医学术、中药材及血吸虫病防治等,则根据长沙马王推出土汉墓的资料追溯到秦、汉时期,为了充分反映现状和事物的连续性,部分内容的记述则下延至1986年。采用资料,则按“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要求,对近期的、省直属卫生单位较为重要的事项则多所记入,并力求翔实:对年代较久的较为次要的事物和各市县的局部资料、一般从略。所用建国后在“左”的干扰中形成的文书资料,则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尽量核实,力求保持历史的本来面貌。

 

本志在编纂过程中,湖南省档案馆、湖南省图书馆、各医学院校、医药团体、医疗卫生单位、各级卫生行政机关积极为本志提供资料,很多专家对志稿提出重要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参加本志编写的人员,多为医疗卫生专业工作者,缺乏修志经验,误、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