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粮油自由购销
第二篇 粮油统购
第三篇 粮油统销
第四篇 粮油储运
第五篇 粮油加工
第六篇 粮油价格
第七篇 粮油贸易管理
第一篇 粮油自由购销
第一章 |
粮油业 |
13 |
1 |
行业 |
13 |
2 |
交易方式 |
20 |
第二章 |
粮油输出和面粉输入 |
27 |
1 |
谷米输出 |
27 |
2 |
桐油输出 |
34 |
3 |
茶油、菜油输出 |
40 |
4 |
面粉输入 |
43 |
第三章 |
粮食市场 |
45 |
1 |
长沙米市 |
48 |
2 |
湘潭粮食市场 |
57 |
3 |
津市粮食市场 |
57 |
4 |
南县粮食市场 |
58 |
5 |
粮食初级市场 |
58 |
|
一、靖港 |
58 |
|
二、易俗河 |
59 |
第四章 |
油脂市场 |
60 |
1 |
长沙桐油市场 |
61 |
2 |
常德桐油市场 |
61 |
3 |
洪江桐油市场 |
62 |
4 |
津市桐油市场 |
63 |
5 |
桐油初级市场 |
63 |
|
一、溆浦县大江口 |
63 |
|
二、永顺县王村 |
64 |
第二篇 粮油统购
第一章 |
民国时期粮食征购 |
65 |
1 |
采购军粮 |
65 |
2 |
公买余粮 |
66 |
3 |
随赋购粮 |
67 |
4 |
粮食库券收支 |
69 |
第二章 |
当代粮食征购 |
72 |
1 |
征收公粮 |
72 |
2 |
市场收购 |
73 |
3 |
计划收购 |
75 |
|
一、粮食统购 |
75 |
|
二、粮食增购、超购、换购 |
88 |
4 |
合同定购 |
91 |
5 |
议购 |
92 |
|
附1:各县粮食征购情况 |
96 |
|
附2:各县市农民平均向国家交售粮食数量 |
101 |
第三章 |
油脂计划收购 |
122 |
1 |
食用油脂油料收购 |
122 |
|
一、食油统购 |
122 |
|
二、加价收购和议购 |
130 |
|
三、合同定购 |
132 |
|
附1:各县食油收购排队情况 |
134 |
|
附2:各县1965、1978、1983年收购食油数量 |
137 |
2 |
桐油桐子收购 |
148 |
|
附录: |
151 |
|
一、漕粮 |
151 |
|
二、屯粮 |
152 |
|
三、积谷 |
154 |
第三篇 粮油统销
第一章 |
历史上粮食消费 |
163 |
1 |
粮食用途 |
163 |
2 |
常年粮食消费 |
164 |
第二章 |
50年代初期粮食供应 |
166 |
第三章 |
农村粮食计划销售 |
168 |
1 |
统销与定销 |
168 |
2 |
返销 |
172 |
3 |
借销 |
173 |
4 |
灾区统销 |
174 |
5 |
其他销售 |
176 |
|
一、奖售粮 |
178 |
|
二、种子粮 |
179 |
6 |
粮食储备和周转 |
180 |
7 |
农民口粮水平 |
183 |
8 |
社队管理口粮 |
186 |
第四章 |
市镇粮油计划销售 |
190 |
1 |
居民粮油供应 |
190 |
2 |
流动人口粮油供应 |
200 |
3 |
行业用粮 |
201 |
第五章 |
粮油议销 |
205 |
1 |
粮食议销 |
205 |
2 |
食油议销 |
209 |
第六章 |
饲料销售 |
211 |
1 |
饲料粮供应 |
211 |
2 |
粮油副产品饲料供应 |
212 |
3 |
配(混)合饲料供应 |
213 |
第七章 |
粮油票证 |
214 |
1 |
粮票、油票 |
214 |
2 |
粮证 |
216 |
第八章 |
粮站、粮店 |
217 |
1 |
粮站选介 |
217 |
|
一、临湘县羊楼司粮站 |
217 |
|
二、祁阳县大忠桥粮站 |
219 |
|
三、长沙县金井根站 |
220 |
2 |
粮店选介 |
224 |
|
一、长沙市太平街粮店 |
225 |
|
二、岳阳市港粮店 |
227 |
|
三、益阳市桃花崙粮店 |
228 |
|
附录:清末、民国时期粮食供应 |
232 |
|
一、漕粮、屯租支用 |
232 |
|
二、拨交军粮、民粮 |
233 |
|
三、配发公粮 |
234 |
第四篇 粮油储运
第一章 |
粮油仓储 |
237 |
1 |
仓库建设 |
237 |
2 |
仓库机械设备 |
239 |
3 |
粮油保管 |
243 |
|
一、保管量 |
243 |
|
二、库存量 |
245 |
4 |
粮食防护 |
248 |
5 |
开展“四无粮仓”活动 |
252 |
|
附录:“四无粮仓”、“四无油库”标准 |
254 |
6 |
粮食仓库选介 |
257 |
|
一、长沙市第一粮食仓库 |
257 |
|
二、益阳地区琼湖粮食仓库 |
259 |
第二章 |
粮油调拨 |
262 |
1 |
调拨体制 |
262 |
2 |
调拨粮作价 |
264 |
3 |
常年粮食调拨 |
265 |
|
一、省际调拔 |
266 |
|
二、省内调拔 |
267 |
|
三、拨粮救灾 |
267 |
|
四、出口调拨 |
268 |
4 |
油脂调拨 |
272 |
第三章 |
粮油运输 |
275 |
1 |
社会运力 |
275 |
|
一、铁路运输 |
275 |
|
二、水路运输 |
275 |
|
三、公路运输 |
276 |
|
四、人力运输 |
279 |
2 |
部门自办运输 |
280 |
|
一、车运 |
280 |
|
二、船运 |
281 |
3 |
组织运输 |
284 |
第四章 |
粮油检验 |
288 |
1 |
民国时期粮油检验 |
288 |
2 |
当代粮油检验 |
290 |
|
一、检验标准 |
290 |
|
二、检验实绩 |
294 |
第五篇 粮油加工
第一章 |
私营大米加工 |
297 |
1 |
沿革 |
297 |
2 |
经营 |
298 |
第二章 |
国营大米加工 |
300 |
1 |
企业分布 |
300 |
2 |
设备与技术 |
301 |
3 |
产品质量 |
301 |
4 |
加工实绩 |
304 |
5 |
企业选介 |
308 |
|
一、南县茅草街大米厂 |
308 |
|
二、宁乡县城关大米厂 |
310 |
第三章 |
私营面粉加工 |
313 |
1 |
畜力磨粉 |
313 |
2 |
机器制粉 |
313 |
第四章 |
国营面粉加工 |
316 |
1 |
厂家和设备 |
316 |
2 |
生产 |
317 |
3 |
企业选介 |
319 |
|
一、长沙市面粉厂 |
319 |
|
二、郴州地区面粉厂 |
320 |
第五章 |
食品加工 |
322 |
1 |
概况 |
322 |
2 |
企业选介 |
323 |
|
一、乾州食品厂 |
323 |
|
二、益阳县面条厂 |
325 |
第六章 |
油料加工 |
327 |
1 |
民国时期油料加工 |
327 |
2 |
当代油料加工 |
329 |
|
一、国营油料加工厂建设 |
329 |
|
二、产值产量 |
330 |
|
三、农村榨油 |
335 |
|
四、企业选介 |
335 |
第七章 |
饲料加工 |
340 |
1 |
附属生产 |
340 |
2 |
专业生产 |
341 |
3 |
企业选介 |
346 |
|
一、株洲市预混合浓缩饲料厂 |
346 |
|
二、涟源市配合饲料厂 |
348 |
第八章 |
副产品综合利用 |
351 |
1 |
米糠榨油 |
351 |
2 |
其他副产品生产 |
353 |
第六篇 粮油价格
第一章 |
粮食价格 |
357 |
1 |
清代、民国时期粮食价格 |
357 |
2 |
当代粮食价格 |
377 |
第二章 |
油脂价格 |
388 |
1 |
民国时期油脂价格 |
388 |
|
一、茶油 |
388 |
|
二、桐油 |
393 |
2 |
当代油脂价格 |
395 |
|
一、调整价格 |
395 |
|
二、加价付款 |
397 |
|
三、议购、议销 |
401 |
第三章 |
差价、比价 |
403 |
1 |
差价 |
403 |
|
一、清代、民国时期差价 |
403 |
|
二、当代差价 |
411 |
2 |
比价 |
422 |
|
一、清代、民国时期比价 |
422 |
|
二、当代比价 |
420 |
第七篇 粮油贸易管理
第一章 |
粮油管理机构 |
443 |
1 |
清代、民国时期粮食管理机构 |
443 |
2 |
当代粮油管理机构 |
446 |
第二章 |
职工队伍 |
449 |
1 |
人数与工资额 |
449 |
2 |
职工培训 |
449 |
3 |
职工奖惩 |
453 |
|
一、奖励 |
453 |
|
二、惩罚 |
461 |
第三章 |
财务管理 |
462 |
1 |
管理体制 |
462 |
2 |
企业管理 |
463 |
3 |
资金 |
466 |
|
一、流动资金 |
466 |
|
二、固定资金 |
468 |
|
三、专用资金 |
471 |
4 |
费用 |
472 |
|
一、管理方法 |
472 |
|
二、实际开支 |
473 |
5 |
经营与补贴 |
484 |
|
一、国家补贴 |
484 |
|
二、盈亏缴拨和利润分配 |
486 |
6 |
会计核算 |
487 |
|
一、独立核算 |
487 |
|
二、核算方法 |
488 |
编辑说明
一、本志记述湖南省粮食油脂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反映此项贸易兴衰起伏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二、本志上限于1840年,下限于1985年,某些事实记述的时间有所延伸。
三、本志述、志、表、录、照片五体皆备,以志为主体,表随文行,录附志未,照片分事类专辑于前。
四、本志采用页末注。
五、本志所记古近代货币,皆依时价。惟1949年至月1955年湖南流通的旧人民币一律换算为新人民币,按旧币1 万元折合新人民币1元。
六、本志统计表凡未注明资料来源者,均根据湖南省粮食局计统处资料编制。
七、本志由湖南省粮食局于1979年10月开始组织编纂,几经修改审查。在编纂过程中承局里有关处、室和公司提供资料,刘永青、余伯钧两同志协助审校,许多从事粮食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为本志审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朱耀一同志参与业务指导和编纂工作,在此,均谨致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