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试论吉林省地方石刻文献的民族特色

  王丽华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12

  

    

  [ ] 通过对吉林省地方石刻文献的历史回顾以及介绍,对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以及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做了论述。

  [关键词] 地方文献石刻吉林省民族特色

  

  吉林省地方石刻文献做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各界应有的重视。不仅宋、明时期未见记载,即使是乾嘉时期,考据风盛,金石学家林立,金石书目著作繁多,亦未见著录东北一金一石,更不见吉林石刻文献之记载。随着人们对金石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反应某一地域金石文献的地方性的金石书目亦纷纷问世,如:《关中金石录》、《中州金石记》、《山右金石录》、《两浙金石志》、《越中金石记》等,遗憾的是,唯独不见《吉林金石录》。至清光绪年间,宗室伯义祭酒遣李云从拓集安之高句丽好太王碑;之后,吉林将军长顺开馆修《吉林通志》,乃访得“大金得胜陀颂碑”、“完颜希尹神道碑”、“曹道清碑”;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县令吴光国于集安之板石岭得“魏丘俭纪功残石”,以拓本分赠海内同好,于是吉林石刻稍得传诸艺林。人们对吉林地方石刻文献的认识也起了很大变化,知其可宝,纷纷将之拓墨以藏,或载入方志。尤其是其中部分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尤为珍贵。女真文字、满文、蒙文等,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学不可或缺的。至此,吉林石刻方才逐渐为学者所重,“不仅入东方士大夫之目,并腾于世界学者之口矣。”

  吉林省现存及见于文献著录(或发表)的有关少数民族的石刻文献,在吉林省石刻文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吉林省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吉林省地处边陲,开发相对较晚,文化相对落后,文献典籍留存无多,研究吉林地方历史文化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而这些地方石刻文献添补了此项空白,为东北边疆史研究以及各少数民族学、少数民族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由于吉林省历来都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历史上曾有契丹、女真、扶余、高句丽,以至后来的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居住。这些民族不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繁荣了这片土地,而且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吉林地方石刻文献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浓郁的边疆色彩和多姿的民族风格。

  1. 有关女真族者

  由于吉林是金代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留存了很多金代的石刻文献。位于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即是金代名碑之一。碑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高164厘米,宽77厘米,额高39厘米,宽29厘米。赵可撰,孙俣正书,党怀英篆额。背面刻女真文字大字33行。以汉、女真文对照的形式记录了金太祖败辽建国的丰功伟业,是世界上女真文官刻石刻中最早、现存字数最多的碑刻。且碑正、阴面的汉、女真文字比较完整。而位于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村北半截山南坡的庆云女真摩崖,亦是我国仅存的几块女真字碑之一,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是辽金战争时的佐证。西侧碑刻有女真文字。东侧石壁刻有汉字,旁注女真文,与大金得胜陀颂碑一样形成汉字和女真文两种文字对照排列。女真文碑现存的不多,河南《女真进士题名碑》由于汉文被磨去重刻,故已无法对照;明代《永宁寺碑》(现存海参崴),仅是节译汉字。唯此二碑女真文字最多,成为一部石刻的汉、女真文的对照字典。又因是女真文字创制时当世碑刻,更加弥足珍贵,成为研究金朝开国史和女真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除地上的石刻文献外,还出土了不少地下石刻文献。位于舒兰县小城乡东村境内的完颜希尹家族墓群便极具代表性。完颜希尹为金熙宗时尚书左丞相兼侍中,是女真文字的创制者。完颜希尹家族墓及完颜希尹神道碑,自清光绪年间发现以来,《吉林通志》、《满洲金石志》均予记载。神道碑碑身正、阴两面刻楷书2800余字,详细地记述了完颜希尹的生平事迹,现只存碑址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吉林将军长顺在其旁所立的碣石。希尹碑是现知金碑形体最大者,碑文保存许多正史失载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物价值。

  另外,建国前于完颜希尹墓群中出土了太子少保墓志、奴哥马奴墓志、畏合裴羊古墓志、悟辇明威墓志和阿尹太夫人墓志,这些墓主应为希尹嫡系或支系族人。1979年、1980年两次发掘,又得墓志11合。其中两方字迹清晰、完整的墓志:一为“昭勇大将军同知雄州节度使墓志”(志的右边小字有汉字与女真字);一为完颜为其父昭勇将军与其母乌古伦氏以礼合葬的墓志,共10余字。另于墓群中发现写有“招讨……奉斜……”及“……司代国公之碣”的残墓碣二块。完颜希尹父完颜欢都,死后曾被追封开府仪同三司、代国公,可知这里是完颜希尹父亲的墓葬。这些墓志中的志主,有多人是《金史》无传的,可补史志之缺,亦为研究完颜希尹家族世系,探讨女真语言文字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2     有关高句丽者

  反映高句丽历史的石刻文献首推好太王碑和俭纪功碑。位于集安市太王乡大碑街的好太王碑立于义熙十年(414年)。好太王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安,亦作谈德。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即位,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卒。他为了扩大统治区域,不断征伐百济、扶余、碑丽,并多次击败倭寇,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好太王碑是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琢而成。碑高639厘米,幅宽不等,碑文四面环刻。碑文首先追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然后记述了好太王的生平业绩,最后是330户守墓烟户的摊派情况和有关守墓人的法规。且碑文中有一些是史家所不记的问题与史料。好太王碑是吉林省年代最早的石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被誉为“辽东第一古碑”。

  俭纪功碑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集安市城西板岔岭发现的。该碑是3世纪中叶俭征伐高句丽时所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仅存左上角,汉字隶书,记载了正始年间丘俭率兵征讨高句丽的事实。丘俭是曹魏名将,魏明帝时官至尚书郎,后任荆州刺史,幽州刺史。因平定公孙渊之乱功高,被封安邑侯。魏正始五年(244年)以幽州刺史征讨高句丽,大胜而还。丘俭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三国志·丘俭传》载:“正始中,俭以高句丽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丽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屠句丽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俭征伐高句丽之出兵时间和次数,文献记载稍有出入,依碑考证,应是一次,即正始“四年会师,五年出兵,六年旋师。”

  3 有关渤海国者

  吉林省有关渤海国的石刻有贞惠公主墓志和贞孝公主墓志。1949年出土于敦化市六顶山贞惠公主墓甬道内的贞惠公主墓志,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渤海石刻文字,出土时裂为七块。现藏吉林省博物馆。志文记载,此志立于渤海文王大钦茂宝历七年十一月廿囗日。宝历七年,为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死者为大兴宝历孝感囗囗囗法大王之第二女,死于宝历四年夏四月十四日乙未,谥号贞惠公主,宝历七年冬十一月廿四日甲申陪葬于珍陵之西原。大兴宝历孝感囗囗囗法大王即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大兴、宝历是大钦茂前后使用的两个年号。贞惠公主即为大钦茂的次女。198010月,大钦茂之四女贞孝公主的墓志在和龙县贞孝公主墓出土,志文728字,字迹清晰,除个别字外,都可辨识。贞惠公主墓志较贞孝公主墓志少3个字,其他内容相差无几。

  贞惠、贞孝公主墓志的发现,是渤海考古的重大收获,亦为吉林地方石刻文献宝库增加了二件瑰宝。贞孝公主墓志关于贞孝公主于“大兴五十六年夏六月九日壬辰终于外第”的记载,是对渤海纪年的补充和订正。文王大钦茂在位五十七年,共使用大兴、宝历两个年号。贞孝公主墓志证实大钦茂晚年仍号大兴,墓志进一步证实了渤海使用汉字。

  4 有关蒙古族者

  吉林省有关蒙古族的石刻有满蒙文石碑,俗称“库里碑”,位于吉林省前郭县新丰乡库里屯前。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石碑”。经翻译,此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其字迹清晰,刀法纯熟,字体遒劲有力,虽经数百年,仍然内容完整无损。此碑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规范较大,雕工精细,艺术处理比较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碑文中的满文与蒙文也将为研究满蒙两种民族文字的发展、文化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5 有关满族者

  吉林省是满洲的发祥地,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有关满族人的石刻文献亦很丰富。现以德政碑为例,以窥满族石刻之一斑。所谓德政碑,是古代士民为称颂地方官吏政绩所立,如:依克唐阿德政碑、吉林将军希元德政碑等;其立于迁官之后的,则曰遗爱碑,又称去思碑,如吉林将军铭安遗爱碑等。

  1978年夏同时在吉林敦化哈尔巴岭发现的依克唐阿德政碑,共有二块。一块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升任黑龙江将军后,南岗六社为颂扬他的功德而立。上款为“钦命帮办吉林边务事宜珲春副都统升任黑龙江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依公德政”,下款为“大清光绪十五年六月上旬南岗六社敬立”另一块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属员立,上款为“钦命帮办吉林边务事宜镇守珲春副都统升任黑龙江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恩宪依公德政碑”,左下款为“靖边左路统领副拉林花翎协领沐恩保成率中左马步两营文武弁等敬立”。背面刻有全体文官武将的职衔和姓名。碑所记载的地方官政绩为研究清史、边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总之,极具民族特色的吉林省地方石刻文献是吉林地方文献中最珍贵的部分,为研究辽、金史、清史、中国边疆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吉林地方史及吉林地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文物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2.吴克尧张丹.北疆少数民族碑刻述略.满语研究,19991 

  

  作者概况:

  姓名:王丽华

  单位: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

  邮编:130012

  email: lhwch@sohu.com

  手机:13578930569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