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试论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服务

             ——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西华大学彭州校区图书馆 四川彭州 611930

[  ]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为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服务:提高人员素质,提供经费保障,完善相关制度,丰富工作内容,注重外界联系,重视网络手段等。

[关键词] 地方文献  采集  整理

 

  今年四月,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评估,并于六月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中心是西华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建立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研究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为主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研究学术、传承文明,开发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为主要任务,计划建立文化研究——资源保护——应用开发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保护文化资源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中心建立开放性的研究平台,立足于本土文化应用研究,以学理为支撑,在做好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研究,力争用五年时间,将中心建成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科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资料信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其中,资料信息中心即附设于西华大学图书馆。资料中心现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数万余册,收藏包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微缩版)、《中华再造善本》、《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大量四川文史类图书和部份音像资料等。

我馆为配合中心工作,在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谈一点体会。

1     首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

正如张廷银在《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与识见并驾而行-——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收集西南文献述论》一文中所说:“由于地方文献形成并分布都比较复杂,因而收集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更为特殊的素质要求。”

这样的人员,首先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为筹建地方文献资料信息中心,我馆专门组建了三人小组,主要是对地方文献有一定研究和兴趣的图书馆高级职称人员,发动工作人员对全馆几十万相关图书、期刊等资源进行了拉网式搜索,将其中属于地方文献的资料重新集中排架。清理完库存之后,我们接下来大力补充相关文献。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相继补充了四川各县县志、省志、市志,以及地名录等,并补充采购了《西南文献丛书》等大型资料性图书。

当然,强烈的责任心,仅仅是一个方面,任何工作,都不是单靠一腔热情就能做好的。还要讲究工作的技术含量。要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配合研究中心进行文献方面的收集和整理,我们目前的人员素质尚须大力提高,即我们要在地方文献的识别、价值判断和研究等方面下工夫。我们期望在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采购人员能成为地方文献工作方面的专家能人,成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得力助手。

2     其次是解决财力和制度的问题

最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各图书馆文献采购费用都比以往有较大增长。我馆也不例外。为迎接明年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我馆决定将地方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培育成我馆馆藏的亮点之一,不到一年,已投入采购经费近十万元。本着特事特办的精神,采购制度方面也有所突破。

我校图书采购已实行招标制度。中心筹备初期,拟补充一批方志及地名录。经多方努力,在四川淘书斋古旧图书有限公司以及全蜀艺文史书局等处基本配齐,这些供货商均不是中标单位,显然,这是对采购制度的突破。为此,我们先向有关方面请示,并联合研究中心相关研究人员共同采购,以保证采购过程透明、阳光。随着地方文献资料中心的逐步建立、充实、完备,非中标单位的采购量将越来越多。有必要对此种采购作一规范,作为招标单位之外的一种补充,这些需要我馆和学校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此外,由于地方文献本身具有的复杂性,我们拟制定详细的专门采访制度和采访计划。初步设想,采访制度应解决如下问题:明确我馆地方文献的收藏原则,包括入藏文献的种类、范围等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切实保证采访安全和质量的采购和征集细则。人的素质固然重要,但必须依靠制度来监督和保障。

3 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一次文献的收集,也在于二次文献的编制

关于二次文献的整理,我们初步决定先立足于现有馆藏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对边缘性、综合性图书作分析著录。例如,我馆收藏有《中华再造善本》,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接受教育部《中华再造善本》的省属院校,我们深知其价值的可贵,值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此套文化遗产作深入细致的开发。可以对其中涉及四川或西南地方文化的书籍或内容,进行分析逐录,重点推介。譬如,《四川南阆盐务图说》(最近四川省图书馆将其列入中华再造善本计划),此书系一部清末官修区域性盐业杂书,对现今南部和阆中地区的盐业开发作了详细记述,对此两地目前的乡土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都颇具价值。

此外,我们还准备着手三星堆研究、四川本土现当代作家(如沙汀、艾芜)研究等方面的二次文献编制工作。

4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开放性的工作

任何时候,图书馆都不应该是一个封闭、内向的系统,今天的图书馆更应该是充满生机、活跃而外向的文化机构。地方文献工作因其特殊性,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更是要求“走出去,引进来。”具体到我校图书馆,笔者以为应注意下面几点:

1)与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中心的合作。作为有特定服务对象的我馆地方文献工作,我们注意在各方面与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中心密切配合。从中心筹建之初,我们首先主动了解其研究方向,配合中心的研究者共同采购。中心建立以后,我们将继续了解中心研究课题,全面收集文献,主动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准备从地方文献建设等方面向中心申请课题。

2)与地方各系统、行业的合作。由于地方文献是有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的文献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应特别注意及时、多渠道多途径的开展工作。比如,要和本地区的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史界、党史界、出版部门以及当地各界名人加强联系,广泛获取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采集有关文献;其次,要想方设法与本地区的其他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以便收集和交换有关文献,比如,最近本地区某厂矿出版了一本《锦江岁月》,很有价值。

3)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比如,与省馆的联系和合作。1982年文化部颁发的《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将地方文献的工作规定为省级图书馆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丰富独特,拥有460万册藏书。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现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特色化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核心,但资源共享仍然是地方文献工作中需要具有基本意识。最理想的是有整体规划的特色化:全国统一的规划,全省统一的规划,但目前还只是一种理想,尚无人对此作实践性的努力。

5 注重网络上的认同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地方文献工作,不可能无视互联网的存在。应该说,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网络。首先是文献的征集和采购离不开网络。我馆在采购《西南文献丛书》时,由于已过该丛书的发行期,在我馆通常的征订渠道中未见此书。于是上网搜寻,搜到兰州大学出版社的电话,但出版社早已无货。再搜到兰州新华书店电话,尚有一套。经电话联系,终以六折购回。网络成为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渠道。其次,网络文献本身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之一,网络上也存在许多有价值的地方文献,需要我们用心收罗,为我所用。比如,四川省图书馆网站上有四川历代名人查询,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四川社会科学在线有巴蜀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金沙文化等等。最后,网络也是展示本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宣传工作的平台,是资源共享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爱芳,周晓光.地区性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初探.兰台世界,20062

2.张廷银.收集地方文献须责任与识见并驾而行.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

3.赵长海.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