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略论地方文献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  当前,各公共图书馆都认识到了地方文献的重要价值,在利用地方文献服务于社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今后,如何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是图书馆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图书馆 数据库建设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各省、市乃至县、区级图书馆都非常重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大部分省市图书馆设立了地方文献部或专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工作也取得了卓著成效,主要表现在:(1)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收藏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2)利用地方文献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如为本地史志、行业志的编纂以及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供地方资料等;(3)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各种网上专题数据库。但相对于各馆宏富所藏的地方文献来说,其中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如何对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是值得每位地方文献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不揣浅陋,谈点个人的一孔之见。   

  1 加强珍稀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一般都收藏有大量流传稀少的古籍地方文献,甚至一些市、县级馆中也收有不少地方文献珍籍,这些文献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人物、风俗民情,发掘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是地方信息的宝库。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古籍地方文献的著作权早已超过了保护期,从理论上讲,这部分古籍可进入公有领域,供读者免费利用。然而,古籍地方文献又不同于普通书籍,作为稀有和不可再生资源,它还具有历史文物性,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古籍的使用又受一定条件的限制,比如不能外借,仅可在古籍阅览室里阅读;不准复印,只能用照相机或缩微技术拍摄等。对珍善本古籍,各图书馆更是深藏秘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籍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造成藏与用的矛盾:一方面,是珍贵的地方文献束之高阁,其价值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对古籍地方文献有阅读需求的读者因种种限制不能如愿。

  此外,对古籍地方文献的利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由于珍善本地方文献一般仅收藏在该地区的图书馆中,有的是孤本,外地读者若想查阅,就需到达该书的馆藏地。笔者曾接待过来自英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外省的读者,他们往往为完成某一科研课题来山东馆查阅一部古籍地方文献,不远万里,长途跋涉,非常辛苦。尽管现代社会交通便利,但仍然要耗费读者许多的财力、时间和精力。地域限制给读者利用古籍地方文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建立珍稀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是开发利用古籍地方文献的最佳方式。目前,网上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不多,而且已建成的全文数据库,也以各馆所藏方志文献为主,相对于内容丰富的古籍地方文献来说,品种显得单一。因此,建设丰富多样的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是地方文献开发的趋势。但地方文献数字化要投入大量资金,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图书馆不可能将所藏古籍地方文献全部数字化。而且,并非所有古籍地方文献都具有较高价值,因此也没必要将其全部数字化。为避免资源浪费,使所建数据库效益最大化,在建设全文数据库之前,要认真调研,首先要了解读者需求和当前区域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次,要做好本馆所藏古籍地方文献的调研,确定收藏特色和文献优势,然后针对当前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的重点、热点问题,从馆藏古籍地方文献中选取那些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大、读者使用率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文献优先数字化。如山东省图书馆历来就有注重收集齐鲁乡邦文献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努力,藏有众多齐鲁名家的著述,尤以明清集部别集类著作为富,多达数百种。其中既有珍贵的明刻本,也有清初精刻精印本,还有流传甚稀的抄稿本,以及被清政府禁毁之书。且别集作者,多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对明清齐鲁先贤及其作品的整理、研究,多年来始终是山东社科界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不仅山东,外省和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在从事明清齐鲁先贤研究,如对蒲松龄、丁耀亢等清代名人的研究等。但由于一些别集流传不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如张笃庆《昆仑山房诗集》为清抄本,无刻本传世,丁耀亢《丁野鹤诗抄》为清政府禁毁之书,蒲松龄《聊斋文集手稿》更是海内孤本,因此,依托馆藏优势,建立“明清齐鲁先贤别集全文数据库”,将会大大方便国内外明清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阅读、研究需求,同时,网上阅读也使珍贵的地方文献得到保护。

  2 联合社会力量 开发地方文献

  当前,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一个选题问题,即如何从纷繁宏富的地方文献中,选取学术价值大、利用率高、切合社会和读者需求的文献,优先进行开发?怎样才能使开发出的文献信息产品达到效益最大化?这是每位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地方文献的有效开发最关键的是要符合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改变过去坐等读者上门查询的传统服务方式,主动走出馆门,与馆外从事地方文献研究的专家学者联合,共同开发地方文献。

  在这方面,厦门市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值得公共图书馆界借鉴。厦门图书馆为更深层次地开发、研究地方文献,培养专门的地方文献人才,特聘请原厦门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洪卜仁先生担任“厦门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顾问”。洪卜仁先生是厦门地方文献研究专家,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地方史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厦门图书馆选派4名馆员,做洪卜仁先生的学生,并建立了“洪卜仁工作室”。“洪卜仁工作室”既是地方文献研究室,又是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检索和专题咨询服务的窗口。由于洪卜仁先生在厦门市地方文献领域的声望和地位,前来咨询者络绎不绝,既有地方文献研究人员,主要咨询有关闽南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也有普通市民,前来咨询家谱和风俗民情方面的信息。在洪卜仁先生的指导下,厦门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整理编辑了《厦门人物辞典》、《厦门轶事》,并校注出版古籍地方文献《嘉禾名胜记》、《鹭江名胜诗抄校注》等。在跟随洪卜仁先生开展信息服务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厦门图书馆自己的地方文献人才队伍也走向成熟。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地方文献研究”这一名词,但实际上,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大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教授们长期以来致力于齐鲁文献和齐鲁先贤研究,并且山东师大还成立了专门的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齐鲁地方文献研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山东文学通史》、《齐文化丛书》、《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齐鲁历代诗文词曲鉴赏》等书相继问世,并且整理出版了许多名人诗文集,如《徐夜诗集校注》、《曹贞吉集》、《宋琬全集》、《谢榛全集》等等,这些学者们有齐鲁地方文献的研究整理丰富的经验,对当前学术界的动态和研究热点也比较熟悉,可以与他们合作,聘请他们担任学术顾问,指导地方文献的开发,选定研究课题,利用我馆地方文献优势,利用社会科研力量,同时图书馆派出自己的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在工作实践中,提高馆员的科研能力,培养图书馆自己的高水平学术人才。另外,也可以由省图书馆牵头,定期召开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邀请社科界和高校的地方文献研究专家参加,倾听他们对开发地方文献的建议以及他们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而开发出实用价值高、社会效益大的信息产品。

  3 利用地方文献 开展学术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图书馆是单纯的服务性机构,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搜集、整理有关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这种对图书馆职能的认识是局限的。诚然,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应尽的职责,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图书馆除了其服务功能外,它还应该是一个学术机构,具有学术研究功能。只是目前图书馆对自身的学术功能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借书、还书、整理书”,没有高深的学问,这也是图书馆社会地位不高的原因之一。其实,对于地方文献来说,图书馆员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读者,而且相对于社会上的读者来说,图书馆员在利用地方文献方面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坐拥地方文献书城,对馆藏特色了如指掌;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容易了解学术界的动态和学者目前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同时,重视学术研究,与做好读者服务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承。图书馆员利用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

  山东省图书馆作为山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自建馆以来就非常重视地方文献研究,并产生了王献唐、路大荒等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地方文献研究专家以及一批研究齐鲁文献的学术佳作,如王献唐撰《临淄封泥文字叙目》、《三邾疆邑图考》等,路大荒编《聊斋全集》(后又修订再版,改名为《蒲松龄集》)、撰《蒲柳泉先生年谱》(后又增补修订,出单行本《蒲松龄年谱》)。在20世纪30年代,我馆还分门别类地对齐鲁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成果丰硕,自19331937年,陆续出版了《齐鲁陶文》、《邹滕古陶文字》、《山左先哲遗书提要》等,这些地方文献研究成果,为当时的山东省立图书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近年来,山东省图书馆在利用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方面,也成果颇丰。如贾贵荣同志利用我馆丰富的泰山文献,撰写了《泰山文化探密》一书,很得学界赞誉。还有一些员工利用馆藏明清别集优势,对齐鲁名人李开先、张笃庆、丁耀亢、许瀚、赵执信、李文藻等人的生平与作品进行研究,先后在《东岳论丛》、《文史杂志》、《藏书家》等一些较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一批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如《清初诗人张笃庆及其诗歌创作》、《山左诗人丁耀亢》等,还整理了《厚斋自著年谱》(张笃庆,号厚斋),发表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蒲松龄研究》。另外,还承担了《中国文化世家·齐鲁卷》、《济南名士评传》等书的撰稿工作。

    利用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使山东省图书馆主动参与到区域文化研究中来,不仅使馆藏地方文献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而且提高了馆员的学术水平和我馆在学术界的地位。实践证明,图书馆员在利用馆藏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方面,不仅条件得天独厚,而且大有作为。

  总之,地方文献资源是一个充满了神奇魅力的信息宝库,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去利用。作为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应该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1.山东省图书馆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图书馆志.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济南:齐鲁书社,1999

  3.付虹.聚集社会资源开发地方文献.图书馆杂志,2006(4)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