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方志艺文志的开发与利用

  

  申国亮

  

  (衡阳市图书馆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馆藏方志艺文志的编制体例,论述了开发利用艺文志的现实作用及本馆在开发艺文志中所做的工作,探讨了开发艺文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文献  地方志  艺文志

  

  艺文志是古代地方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度不同地辑录了由当地文人所作或由外地人所作与当地有关的诗文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对《艺文志》进行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挖掘这些诗词歌赋的内涵,对于弘扬地方文化精神,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衡阳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衡阳”,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综合优势,在城区内新建一批“文化精品”、恢复和保护城区古迹工程中。我馆充分发挥馆藏地方文献,尤其是地方志的优势,编印了各种相关专题文献资料,其中大量使用了方志中的艺文志,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     馆藏方志艺文志编制体例简介

  我馆藏有所辖各县区的古代方志(或复印件),各种方志的艺文志其编制体例同中有异,各有利弊,本文就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介绍。

  《清泉县志》三十六卷,清乾隆时期江恂所辑。含艺文志十二卷(卷二十二至三十三卷),其特点是依史例罗列地方人士著述,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成书目,反映了各个时期衡人的学术成就,但仅列书名及作者,不及其它。境内碑刻也尽列其中,排于文艺志之首。在经籍目录后列诗文,诗文依时代排列。

  《南岳志》二十六卷,清光绪李元度所辑,含金石二卷(卷二十三、二十四),艺文一卷(卷二十五)。其特点可见李元度《艺文志》前言:“地志录诗文多似选本,非法也。其按代而复分体者,尤繁碎。今用范石湖志吴郡例,凡诗若文之纪名胜者,各附本条下,而艺文志则专纪书目,且必其实有关于岳者,始列之。其或书轶不传而序例尚可考见,亦在所不遗,盖自上古迄今故籍之可考者略尽于此。”由之可见,《南岳志·艺文志》仅收列书目,且其所列书目概括了可考证到的历代有关南岳的著述,其著录内容完备,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书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点,在书目下详细标明了该目录的出处,作者的籍贯。该志还对有的书目进行了考证,大部分书目录入了序,使今人对作者生平、著述内容能略窥一二,该志为不可多得的查考有关南岳著述的工具书。与大多数方志艺文志不同的是,它不收诗文,而将有关诗文列于各名胜条下,其优点是查找有关名胜的专题资料时比较方便,缺点是收录诗文不多,且依名胜条目归类,也会造成大量咏诵南岳的优秀诗文因无法归于某一名胜条下而遗漏。为弥补此遗憾,民国十二年李子荣编撰了《增补南岳志》二卷,其编撰理由是因“是书(指《南岳志》)之成,距今四十年,游岳者日多,诗文亦日增,且尚有李志所遗者…而为之增补”(见李子荣《增补岳志跋》)。民国十三年,王香余又补辑了《续增南岳志》二卷,“以补前志之缺”《衡州府志》(清光绪版)只收诗文,不收书目,其诗也不依朝代而依格律排列,顺序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今人使用,尤显杂乱。

  《衡阳县志》(清乾隆版)、《衡山县志》(清光绪版)其艺文志也如《衡州府志》,只收诗文,不收著述书目,其弊是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学术源流及研究成果。

  2 开发方志艺文志的现实意义

  2.1帮助了解某一地区文化发展脉络和历史发展状况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的发展问题,“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方志艺文志集中了各个时代有关某一地区著述篇目、诗文词赋,记述和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学术源流、文化发展脉络和水平,集中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文学创作成就,可以这样说,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就必须关注方志中所辑录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既记述了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现象,亦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及重大事件、文物名胜、民情风物等社会历史现象。所以已故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这样评价方志艺文志:“方志中的艺文一类,辑录了许多前人的诗文,这些文字一般没有经过修志者的改动,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情况,是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2.2 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

  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地方的文化内涵,促进地方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志艺文志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的诗文是赞美当地的风土自然和人文历史。古代文人是善于用眼光来捕捉美,用词汇来赞叹美的,他们也善于触景生情,借外界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和志向。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平常的景观,到了文人笔下,也能熠熠生辉,变幻出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名人吟诵,更加增添了景点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追先贤之遗迹,发思古之幽情,地方往往也借助名人名文来制造宣传效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 我馆近年来在开发方志艺文志中所做的工作

  3.1为重修石鼓书院提供资料

  石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始建于公元810年,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讲学授徒,赋诗作记,题壁刻碑,石鼓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中享有很高的地位。19446月,毁于日军炮火,为抢救发掘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我市决定重修石鼓书院。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施工建设将遵循“修旧如旧”、充分保护发掘文物遗迹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重现昔日石鼓书院风貌,我馆从《清泉县志》、《衡州府志》、《衡阳县志》、《南岳志》、《石鼓书院志》(明嘉靖版和清光绪版)中编辑了多种有关石鼓书院的资料,提供给领导进行决策。当民间要求重修石鼓书院的呼声越来越高时,我们及时提供了《石鼓书院资料集》,详细介绍了石鼓书院的历史地位、演变过程及重要作用,介绍了诸葛亮、韩愈、朱熹、张栻、范成大等历史名人与石鼓书院的源渊。当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石鼓书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时,我们从《艺文志》的各朝《重修石鼓书院记》中加工整理出《历代石鼓书院建筑物的变迁》;介绍了历朝重修石鼓书院时建筑物的名称、规制、面积及室内陈设。从各种《艺文志》中挑选出38篇有关石鼓书院的文章,经过仔细校对后,提供给石鼓书院碑廊作碑文。编印《石鼓书院诗选》,收录有关诗词近300首。

  3.2为雁城文化长廊提供资料

  市政府决定在江东沿江风光带修建“雁城文化长廊”,集中展示衡阳市的优美的自然景观、优秀的文化遗迹、脍炙人口的名篇、杰出的名人。我馆为此从各种《艺文志》中精选出吟咏衡阳的诗词200余首,经领导审核后,选中130首作为文化长廊使用。

  3.3为南岳第一峰景区的诗廊及石鼓广场的石刻进行勘误

  我市的南岳第一峰景区修建了诗廊,石鼓广场雕有朱熹《石鼓书院记》的石刻,本意是想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但因所依版本有误,又没有经过仔细审校,出现了许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市民反映强烈,直斥为文化垃圾。例:夏元鼎(宋人)《南岳绝句》中的名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被刻成了“得来全不换工夫”。鉴于我馆在为城市打造文化精品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将群众来函批转我馆,要求对石刻进行勘误,我们接到任务后,即到现场,将错处一一标明,交由施工方进行改正。

  4 开发方志艺文志应注意的问题

   4.1 妥善处理不同版本《艺文志》相同诗文的出入

  在开发利用方志艺文志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一个问题,就是方志艺文志所录诗文依各种不同版本有不少出入。如200423《衡阳晚报》就石鼓广场的石刻《石鼓书院记》(朱熹撰)发表文章《十余疑点拷问石鼓广场石刻》,严厉指责该石刻错字、漏字、增字、断句、繁简夹杂,与图书馆提供的资料有十余处出入,尤其指出句首的“衡州”为多余。25,《衡阳晚报》又发表文章《石鼓石刻,知错就改》,文中指出:石鼓石刻确有几处错字,但其依据的版本是民国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万友丛书《朱子文集》,只因版本不同,造成了十多处的出入。在重修石鼓书院和修建雁城文化长廊运用艺文志时,将同一诗文依不同版本相互对照时,发现此种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的。艺文志中辑录的诗文,其来源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临摹历代碑刻。如碑刻保存完好,照碑临摹,应不会出现什么争议,但碑刻往往经“霜零雨蚀,欲求历朝题识,而点画剥落,鲜有全者”(清光绪李扬华修《国朝石鼓志》序)。而陈沆(雍正时人)在《重修合江亭记》中也说石鼓书院“合江亭韩(愈)朱(熹)张(栻)之刻石多剥落不可读”。二为沿引前朝志书。但如果旧志模糊不清,缺损严重,则有可能造成出入。我们在使用《石鼓书院志》时就经常遇到此种情况,不少字只能勉强辨认,要找其它版本才能相互确认。三为辑录各种选本、抄本。古人刻印书籍,条件十分有限,诗文之流传,主要依靠抄本,出现笔误,在所难免。鉴于各种原因,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在不同版本表述不一样则不足为奇。但需多方考证或请教专家妥善确定。

  4.2 正确处理《艺文志》中辑录的诗文与作者诗集、文集中同一诗文的出入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究竟依何种版本更为准确,笔者就此征询过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但众说纷纭,有主张用权威版的文集、诗集,也有主张依《艺文志》的,笔者对此也不敢妄下结论。如唐·韩愈《岣嵝山》一诗中咏禹碑句“蝌蚪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全唐诗》337卷),《衡州府志·艺文志三七言古诗》中则题名为《岣嵝峰》,“虎螭”则为“蛟螭”,此种现象,并不鲜见。

  文集、诗集与《艺文志》中同一诗文出现出入,有两种情形。一是《艺文志》中的诗文多成于当地,其成文时间要早于文集、诗集,如当时即留诸笔墨,收入方志,则各种文集、诗集中发生的出入,也有可能是作者重录此诗时出现误写,有可能是作者、编者觉得有必要修改。如《石鼓书院记》在《朱子文集》中题名和句首出现“衡州”一词,明显是有意为之,“石鼓书院”本在衡州,朱子为之作记并刻碑勒石,没有“衡州”一词,理所当然。而收入文集,标明所属地,则完全必要,石鼓广场做碑刻时,应依《艺文志》所载,如仍添“衡州”一词,实属画蛇添足。二是《艺文志》的诗文录自作者的文集、诗集,如出现出入,则应依文集、诗集。但究竟是何种情形,则无从稽考。

  另外,在相互校对中,笔者发现,方志艺文志所辑诗文,有部分没有收入到有关作者的文集、诗集中,如果能等到充分的发掘,可以为研究这一作者提供极其宝贵的资料,从而丰富我国的文学遗产。

  同一诗文在不同版本之间的出入,因之散见于各文献中,不会引起过多关注。但一经发掘利用,需刻碑勒石,成为当地政府宣传城市的“名片”时,则会引起好事者的品评议论,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图书馆在提供相关资料服务时,一定要慎重对待,认真核校。用版本时应选择得到本市学者专家公认的,在社会流传较广的版本;所引诗文必须注明引用版本,使好事者无隙可钻;只对诗文中显而易见的错字进行修正;避免繁简夹杂。为城市打造真正的文化“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廷银.方志辑存诗文的文学价值例说.福建论坛,20059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