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谈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北京西城区图书馆 北京 100031

  

  [ 本文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角度,对其收集范围、收集途径、文献利用谈了本馆的做法。

  [关键词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地方文献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实用性、信息多样性的特点。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有着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提供文献信息的保障,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一项服务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

  开发地方文献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指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及社会状况、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字、符号、图画等资料。如西城区地方文献,内容涉及首都中心城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不仅有传统的方志、专著、期刊、报纸、舆图、照片等文献类型,也有调研报告、资料论文、会议录、文件汇编、统计图表、宣传图册等新的类型。更加大量的西城内容的文献不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现,而是发表于各式各样的报纸、期刊上,散见于各种内部刊物、内部出版物和资料中,甚至出现在商品性宣传广告里,各种网络上。网上文章、数字化文献内容。它们正以更快捷、更便利、易于人们接受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它们内容广泛而丰富,涉及领域十分宽泛,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有资政、励志、存史的作用。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对该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广泛研究地区资源,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地方文献涵盖的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文献属于内部发行,不向社会公开,印刷量较少,且多是一次刊印,不再版的非正式出版物,无法通过正规售书途径征集。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积极扩展渠道,上门访求,广寻博收,搜集有关信息,多和本地区各部门、地方人士以及本地区籍贯的知名人士接触,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搜集有关地方文献后,为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设立专藏,举办专题展览,为他们提供宣传展示本部门及本人良好业绩和形象的机会,使他们感觉到图书馆是一个有效场所,吸引他们今后能积极主动将出版的每种书赠送给图书馆保留,以便扩大其影响,为他人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2确定收集范围 

  地方文献是记载某一地域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知识总和。天、地、人、事、物,包罗广泛。按其出版形式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西城区是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区内拥有全国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占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到25%。在近代革命运动中,一批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西城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西城辖区内拥有全国高层次的科研机构和众多的科技人才,拥有一批闻名的中小学校和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成为全市教育水平和智力密集程度较高的地区。西城区是金融、商业等经济活动重要地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商品总额的1/10。财政收入在四城区居于首位。2004年,根据西城区区域特点,我们确立了西城区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

  21征集对象。辖区内各系统、各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

  21征集内容。反映西城区历史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报刊、会议文献、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舆图、及企事业、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各部门、单位编印的地方志、专业志、行业志、群众团体组织志、校志以及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等;

  文献资料的载体形式:包括图书、报刊、音带、光盘、图片、画册等。如谱牒、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2征集地方文献的原则与方法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艰苦的工作,涉及面广,历史久远,分散,是一项地方文库建设的系统工程,为此,我馆制定了《西城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收集采访工作规则》规则如下:

  1)针对性和计划性原则。地方文献收集采访,应把能突出反映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料作为重点收集对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收集采访人员应制定每年收集采访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地方文献收集采访,应达到对反映本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文献全面系统的收藏。对不同时期出版的文献资料,应尽量保证其在内容上的连续性。

  3)应系统、完整地采访西城以及与西城有关的地方文献,注意文献内容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文献征集,这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难度很大的工作。图书馆本身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社会上许多人士对图书馆的重要性和职能认识不够,这对我们开展地方文献搜集工作极为不利,图书馆不仅要自己重视这项工作,还要努力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几年来,本馆地方文献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走入规范化管理。该项工作从筹集到开放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馆里从设备到经费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特别是近两年,在本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地方文献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

  1)在文献的收集上,我们变被动收集为主动上门收集。在全区范围内发放了“地方文献征集通知”,拓宽收集渠道,扩大收集范围。几年来,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足迹遍及西城区各个角落,与区委、区政协、人大、区委党校、区地方志办公室、区教委、区卫生局等单位和机构取得联系,收集到大量志书、资料文献汇编、党史、文史、区人大、政协公报、统计水文、国土等方面的内部资料,不易得到的珍贵文献。我馆与众多的单位保持联系,并逐步形成了网络。使收藏的地方文献更加系统和完善。

  2)建立长效性原则。通过本区政府网、《北京西城报》、各单位出版物了解掌握全区公开和内部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并据此与有关单位进行联系征集。针对有许多单位是经常出版,而且有的还具有连续性,有的单位可能很长时间出版一次文献,所以要与这些单位保持关系,建立长久的交换、征集关系,使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有系统、有网络体系,达到收集工作的完整系统化要求。

  3)捐赠与购买相结合原则。一方面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动员社会各界向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一方面通过新华书店、出版社的征订书目获得即将出版或出版的文献信息。到大型书市购买有关地方文献书籍。有些具有老北京特色书店,也能购买到很多历史价值的图书。这样做的好处,捐赠与购买相结合,可以互相补缺,避免缺藏。

  2地方文献的整理

  在对地方文献的整理之前,首先要确定好藏书建设的方针,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本馆的馆藏基础,针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及民族特点、历史沿革,建立起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根据我馆多年的工作实践,地方文献的主要收藏范围有:地方志,地方志是对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特产资源、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综合记载;有关本地区的研究资料、调查报告、游记、笔记及其他专门著述;本地区所出版的期刊报纸,属本地区范围的家谱,族谱以及名人传记及年表等;本地区内出土的金石文物和碑帖拓片,以及考释文字记载;有关本地区的地图、图片、照片等。

  地方文献的收藏要有重点,体现地方特色。地方文献中的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除要全面收藏外,还要考虑到各地方的资源优势不同,人文情况各异,所以在文献收藏上又要有各自的重点。如:根据西城区是党政军首脑所在地,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海内外各界人士从事政治、社会活动的地区,也是各民族进行政治联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地区。因此,把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文化资源建设作为收藏重点,更好地服务于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而会削弱地方文献应有的作用。

    编辑地方文献书目资料。地方文献书目在研究开发地区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发掘有地区特色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收集的地方文献数据资料输入电脑,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存贮和检索,这是现代技术应用到地方文献研究与开发中的一顶新举措,也是地方文献情报化的一种体现。

  地方文献涉及的学科门类非常广泛,不仅有历史,而且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科学,还有农业,工业技术等自然科学,有的仅一册,有的有多种复本,有的是图书,有的是报纸,期刊,还有图片,散页等。本馆目前处理的方法是设立专柜、按不同类型进行分别登记,分编,单独制作地方文献目录。分类按《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法》分类,著录按文献统一标准著录法。对于复本的处理,地方文献专藏只留1-3本,设地方文献阅览室,只准在阅,不准外借,其他放流通书库借阅。

  地方文献的利用

  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说到底,是为了服务社会、方便读者。因此,地方文献的利用,才是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所谓地方文献的利用,就是读者对地方文献的查阅并对其所载知识和信息的占有。

  1)成立专室,实行全开架借阅。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收藏室,以突出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实行开架阅览让读者走到书架前随意浏览,及时发现适用的书刊,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2)开放阅览,解答咨询。我馆以文献检索室为地方文献服务点,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解答咨询。将各类地方文献咨询陈列在专架或专柜里,实行开架阅览服务,同时提供书目,供读者检索、查询,颇受读者欢迎。如区地方志办公室纂写《北京市胡同志》,要求图书馆提供反映北京、西城区历史文化特色以及胡同方面的资料。我们利用馆藏资料,先后多次将资料整理及时送与对方。西城区委宣传部撰写《西城区文化史》,责成图书馆为本书的工作人员,负责该书资料文献的整理提供任务。日前,我们正在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本馆欠缺的书目,正在与采编部联系及时购进,并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达到对方需求。200411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臧峰,前来参考资料室查阅关于西城区政府建筑变迁和社会结构变迁等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准备“北京城市的变化”研究课题。因为该研究课题是与导师共同完成的,要求时间紧,资料要翔实可靠,所以读者要先后几次到参考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了读者需求后,我们也积极给予配合,为其提供了大量资料,并及时与区档案馆、区规划局取得联系,求得他们的帮助。我们先是根据读者需求,为其提供了西城区历史上土地性质、单位分布、城区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在获得了大量资料的支持下,读者臧峰同学又经过多次实地调查考证,历经半年时间,“北京城市的变化”课题,顺利通过导师答辩,最终完成。

  3)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提高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率。从2002年起,我们逐年分期编辑《西城区地方文献提要目录》。本刊主要收录西城区地方史料、地方人物及其著述、地方出版物等。内容涉及地方建制、名胜古迹、人物、科学、文化、教育、民俗民风等方面,主要为图书、期刊,还有个别地图、光盘等。此时的地方文献服务不仅可向读者提供本馆的馆藏信息,还能提供其他馆的馆藏信息。只有共享资源,才能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信息的有力保证。

  总之,地方文献收集与开发利用远远不止这些。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尽量收齐、收全地方文献,而且还要对地方文献进行更好的开发,不断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让地方文献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卢子博.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林碧英.书海烛光.作家出版社

  4.易雪梅.地方文献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

  5.李淑芳.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19966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