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图书馆要重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李筑宁

            (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 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属性与特点、地方文献收藏的意义、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及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提出了在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的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 文献资源建设

  

  当前,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重视,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反映,而地方文献征集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利用率的高低也将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综合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将是今后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

  1 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应该明确什么是地方文献。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某—个地区除党政机关公文以外(属档案馆收藏范围),凡研究、介绍、记述本地区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社会生活、文化源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民族民俗、风土人情、土特物产等内容,出版与未出版的文字、声像、电子等载体形式的各种信息资料,都可作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予以征集。凡是有关某地区的一切资料,不论它的载体形式如何,都属于地方文献。地方文献记载、反映有关一个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教育、重要人物、事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等。

  2 地方文献的基本属性

  文献记录着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全部历史和经验。地方文献由于它是随着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形成的,并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原貌,具有原始记录性。文献是一种信息,是用文字、图表、声像的方式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是固定的信息,能使人、物、事的历史原貌重现,其内涵具有与档案一样的信息属性。知识是一切文献的共同属性,文献有知识属性。文献作为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对人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献具有有益性和实用性。今天,地方文献为党和政府完成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对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编写历史,制定方针、政策和建设规划、工作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3 地方文献的特点

  3.1 地区性。地方文献是人类在各自的区域内按照自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来的各种资料,用以揭示本地区的人和事,是本地区历史发展的产物。

  3.2 时代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一个时代的文化与文献和另一时代的文化与文献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古文献大多是抄写雕版印刷的古汉语文献,主要记载封建时代的史实;近代文献是以白话文为主的融汇多种印刷技术的文献,主要记载社会的兴衰和新的社会诞生史实;而现代文献则是以印刷文献与机读文献并存的时代,文献载体比过去增多,它记载本地区的变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具有时代性。

  3.3 民族性。文献的民族性常与地域性紧密相联,它不影响本地域的民族性文献的遗传和积淀,在地域文献中体现最鲜明的便是民族性。

  3.4 广泛性。地方文献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几乎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无所不包。地方文献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广泛性。地方文献从资料的产生和加工来看,可以分为原始文献、碑文、作者手迹、文件档案、录音、录像等文献资料种类。从加工程序来看,可分为作家别集与诗文总集等,以及地方志、地方史、地理书等。反映信息情况的文献,可分为当地政府公报,当地报刊和出版物等等。资料的种类多种多样,很繁杂,所以地方文献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3.5 翔实性。地方文献主要由地方史、地方志、地方年鉴、谱碟、传记、民俗、传统技艺、物产等组成。由于这些文献多出于当时当地名人手笔,许多是经过调查,采访或统计整理的实录,可靠性较大,有的还未被正史所记载,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官方发布的公报、文件、信函、文告、标贴等,更能反映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情况,不仅具有可靠性,同时还具有权威性。还有测绘和采访等资料,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6 资料性。地方文献包含某地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大量统计数字和翔实可靠的资料,所以地方文献具有资料性尤为突出的特点。

  4 地方文献收藏的意义

  从职能上讲,地方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保存本地历史文化遗产。代表历史文化的地方文献以各种形式分散在不同地方。集中收藏地方文献的任务自然落到这一职能部门—地方图书馆肩上,如果一个图书馆对本地区地方文献都不问津,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地方文献势必丧失殆尽。

  地方文献可以为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地方文献具备档案特性,在揭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上,它能提供非常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收藏地方文献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需要。地方文献入藏的多少,决定着馆藏特色与否。因此,不断丰富馆藏,培育馆藏的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5 地方文献建设的途径

  作为地方文献主要收集整理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使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5.1 呈缴样本制度的建立。通过政府行为保证地方文献采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呈缴样本制度,不应局限于地方出版社的出版物,也应包括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科研研究部门编撰的地方性资料等。另外,还应与有关部门建立资料交换关系,定期走访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古旧书店、书市等与地方文献的生产、流通、集散密切相关的环节,开展调查、追踪与收集,对濒于灭绝的地方文献进行抢救。一些发行量小、无法收集齐全的地方文献资料可进行复印。

  5.2 保证必要的经费,疏通捐赠渠道。资金不足是目前各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保证重要文献的征订、购买的前提下,图书馆要与基层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各单位除了呈缴规定的文献外,还主动捐赠呈缴范围外的文献资料,通过捐赠渠道,某些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个人捐赠也是地方文献采集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地方文库的建设,吸引人们主动将自己的著作和藏品捐赠给图书馆,从而达到丰富馆藏的目的。

  5.3 积极参与地方学术团体、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学术会议,以及各种展览、纪念性活动,广泛收集各种学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资料,井应注意对有关地方人物的采访,通过主动收集、编撰,抢救地方文献史料。

  5.4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随着教育网、科研网、校园网等多种网络的开通,地方文献的网上需求越来越大,开发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势在必行,为此,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逐步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等,让地方文献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作人员在掌握传统文献工作技能之时,还必须更新观念,以现代思维模式进行地方文献资源的整理、加工、储贮、检索,利用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5.5 培养一支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专业技术队伍。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开发和研究,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应由专人负责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通过征订、采访、交换、呈缴等多种途径进行收集。此外,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地方文献捕捉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献鉴别能力,能够维系公共关系,拓展用户群体,并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5.6 设立地方文献专藏。凡是本馆己入藏的地方文献应设立专藏。大型馆可设专库,小型馆可设专柜、专架。考虑到有些资料是善本书、丛书、连续出版物或复本很少等情况,也可采用缩微照相、静电复制等办法进行复制,将复制件存入专藏。

  5.7 加强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地方文献的征集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部门,一个图书馆所能完成的,一是要加强馆际之间的联合,二是与本地及周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横向联合,使地方文献这一宝贵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6 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文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公共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更应注重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1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意义。制定地方文献发展规划,确立馆藏重点,达到自我优化,形成地方特色。

  6.2 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地方文献网络,广泛加强横向联系。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部门、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宣传部门、博物馆、地方志办、党史办、政策研究室、新闻出版单位等建立网络关系,拓宽信息面,形成收藏地方文献工作网络。

  6.3 健全、完善目录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资料。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开发和高质量服务上,强化图书馆情报职能,健全、完善目录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料,及时传递科技信息、理论信息,尽力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

  6.4 图书馆的情报部门要开展定期跟踪服务。要加强二、三次文献服务工作,编制专题索引、文献和综述,并及时向读者推荐,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急需的地方文献资料和信息。

  6.5 将地方文献目录和题录索引,按不同内容分类后输人电脑,进行贮存和检索,及时为读者提供咨询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金沛霖主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2.倪俊明.试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诸要素.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