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深圳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谈

     

  (深圳图书馆 广东深圳 518027

  

  [ 本文阐述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基本概念,结合深圳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提出地方文献征集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活水之源”,并介绍了征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地方文献 资源建设 深圳图书馆

  

  个性时代的图书馆讲求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特色要鲜明,特色要与时俱进,特色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方可作为本地图书馆前进的方向和旗帜。国内各图书馆纷纷以学科专业文献、特定时代文献或载体类型为主建立各自特色资源。作为1986年建成的深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无历史积累可荫庇可依赖,从一穷二白基础上薄发,与其重金求购所谓珍藏文献,与其舍近求远建设自身不熟悉的学科专业资源,不如就地取材建设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资源的基本概念

  地方文献资源与普通的文献资源不同,以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划概念为主要特征,而未必属于特定的科学门类。简言之就是“有关地方的一切有价值的资料”,是记录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其内涵业界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指有关地域的史料、人物和地方版本的文献,即由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史料三个部分构成;狭义的地方文献通常仅指地方史料文献。广义说强调文献价值的资料性特征,内容、版本和作者其一与当地有关联即可。狭义说强调文献内容的地方区域性特征,当地出版或当地著者著述内容若与当地无关即不属于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特殊性,决定其获得方式也与普通文献资源不同。图书馆的普通文献资源建设以市面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图书资料为目标,以购买为主要获得方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着重于地区性各种载体各种出版类型的各色文献,或正式出版的图书音像资料,或内部发行的小册子,或手迹,或照片,或实物,着重于地方文化沉淀的各个方面各处细节,因此,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不能通过简单的购买手段实现,而必须通过图书馆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线索、主动征集而获得。 

  以征集工作为核心的深圳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设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地方文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获得物理实体的文献,因此必须要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

  2.1 深圳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内涵和原则

  作为“活水之源”的征集工作,首先要明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内涵,以确立征集方向。深圳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采用“广义的地方文献说”,包括深圳地方出版资料、深圳作者著作和深圳内容资料三部分。从学术分析上这三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复,不够严谨。但实际业务操作中,表述比较通俗易懂,比较有概括性和条理性,比较容易被文献出版者理解。

  征集工作是个主观能动性的选择的过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如何判断有收藏价值的征集文献,是个大难题。在工作实践中,深圳地方文献征集的原则是:地方性、史实性、资料性和广泛性。前3个原则是根据地方文献的特征来确立的,不难理解。而广泛性是指在客观条件允许时,征集工作应以“宁宽勿窄”、“宁松勿紧”作为收藏原则。“来者不拒”,广泛征集,首先有利于文献出版者理解和整理文献;其次有利于丰富本馆馆藏,厚积薄发,促进文献的系统化、专业化和有序化;最后由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文献积累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今日的“无用”也许会成为将来的热点,广泛征集,可以备不时之需。

  2.2 深圳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方式

  2.2.1 借助行政审查

  争取政府和行政主管单位的支持,依靠行政手段,施行“呈缴”制度一直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一种好方法,久而久之,流于形式、疏于管理,效果甚微。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主动出击,重弹老调。重申政策,重新获得政府和政策有力的支持。利用新闻出版审查制度,请深圳市新闻出版局重新发文,要求本地各文献出版单位缴送出版资料样本给图书馆,籍此合作建立“深圳市本地出版资料资料库”。利用民间社团组织审批管理制度,请深圳市民政局发文,要求各社团缴送社团文献资料,以在图书馆设立“深圳社团资料库”。双管齐下,征集工作事倍功半。

  2.2.2 借助学术团体

  深圳作者相对于其他地方文献来说,具有个体分散的特点,但他们往往集合在一些学术机构或团体组织内,比如深圳文联、深圳社科院、深圳美术家协会、深圳摄影家协会等。征集工作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在这些学术机构或团体的业务办公室留发并请代发文献征集倡议书或征集函,以获得这些深圳作者的眼球吸引力。

  2.2.3  借助同业协会

  企业内部报刊的征集需要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与报刊编辑部门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关系是需要维持和维护的。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的小圈子,加入深圳企业报刊协会,参加组织活动,与企业报刊编辑者加强联系、加深印象,以获得稳定的企业内部报刊及其它内部文献。

  2.2.4  借助征集信函

  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借助邮政局的黄页资源和投递优势,广发邮政信函来推销产品、推广服务和打响知名度。深圳的征集工作也借助这种DM广告的商业方式,印制具有统一地方文献CI的信封,整理自身积累的深圳征集黄页,加上邮政局提供的普通黄页,统一投递征集倡议书,广而告之,以取得“广种薄收”的效果。

  2.2.5  借助复制补充

  深圳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在1986年以前几乎是空白的。在征集的思路上,抛弃过去实物占有的传统观念,采取“不求实物,但求内容”的信息资源补充方针,即对深圳文献相对集中的单位进行查漏补缺,补充深圳文献“过去信息”。图书馆员先后对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宝安区档案馆中的深圳文献进行了检索、核实,通过复印、扫描、缩微等手段复制实物,快速补充了馆藏,由此收集到一些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获得原始实物的资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而确保了文献资源和文献信息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了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和馆藏结构。

  2.2.6 借“图书馆之城”东风

  2003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借此东风,深圳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走出一馆局限,和各区图书馆建立“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协作网”,进入联合征集、互助征集阶段。各馆确立各自专题的深圳特藏,分配文献资源复本,既防止资源重复建设,又达到资源合作共享;不但借“图书馆之城”东风丰富本馆深圳文献资源建设。又为全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添砖加瓦,两全其美,达到双赢。

  2.3 深圳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的利益

  现代经济社会,即使是以公益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目标的征集工作中,不可否认也存在着利益,文献的利益。作为双方,图书馆员代表的图书馆的文献利益不言而喻,而被征集方——文献出版者的文献利益似乎是个新名词。文献出版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无偿将出版资料捐赠,没有好处,而出版资料的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由出版者自身承担,商业社会,无利可图,无心而为。文献出版者有没有文献利益呢?有,在深圳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中,文献出版者也是“有利可图”的:

  2.3.1 工作利益

  大部分的行政审查机关,都设立资料室或档案室来保管一些内部资料,长年累月,场地狭小,这些资料堆积如山,无法检索无法翻查,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假若征集工作能以“场地宽裕、文献管理专业”为“诱”,双方合作,代征代管,精简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减轻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诸如新闻出版局,历年来缴送审查的出版资料都必须留存,收藏管理极其困难,前述的“本地出版物资料库”应运而生,对文化局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2.3.2 文化利益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即使是职务作品,深圳文献也是编撰出版者的智慧、文化或人格的结晶,从主观上也希望有“知音”“共赏”。图书馆的征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图书馆自身的工作和崇高的文化使命,也为这些个人、单位和团体在社会历史中保存了一缕痕迹,也为这些个人、单位和团体展示自家作品提供了媒介。大作藏之名山,何乐而不为?

  2.3.3 资料利益

  如前述,大部分行政审查机关留存资料有场地、人手和检索的困扰,其他企事业单位、团体也有同样的困扰。很多单位,在搬迁、整理、合并或扩充时,轻易的就将资料丢弃,在需要时无力寻找。在深圳,很多企业写大事记或庆志时,遍访本企业出版的内部资料不得,反而在图书馆找到。文献出版者将记载自身的文献送入图书馆,使其作为国家财产保藏,为将来使用作积累,何乐而不为?

  2.3.4 宣传利益

  图书馆从社会功能上讲,是公益性机构,无权无势,殊不知却蕴含着丰富的人脉。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和团体将内部出版物捐赠于图书馆,供大众阅览,无形中也为自身做了宣传。在深圳,很多读者就到图书馆专门查询深圳黄页、企业信息年鉴、行业资料和投资指南。稳定的公益性的免费宣传,何乐而不为?

  掌握征集工作中的利益,是征集谈判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文献征集工作不再是图书馆苦口婆心的单向的“促销”和劝导文献出版者,而是在双方沟通中的利益博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建立互惠互利的基于各自文献利益的新型关系

  2.4  深圳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成果

  2.4.1 宏观上征集思路的总结和创新,微观上图书馆员的努力,征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和深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成果丰富,2001年至2004年馆藏地方文献就成倍或者成几十倍增长(见表1、图1)。

  12001-2004 馆藏地方文献量增长情况

      

  文献类型

  2001

  2002

  2003

  2004

   

   

   

   

   

   

   

   

  图书(含非书非刊资料)

  3994

  7295

  4502

  8155

  4834

  8748

  6349

  11134

  期刊(合订)

  99

  273

  188

  1033

  216

  664

  395

  1404

  报纸(合订)

  51

  154

  64

  1041

  110

  395

  43

  284

  光盘

  10

  14

  47

  110

  100

  260

  261

  556

  

  1:报刊、光盘增长图示

  说明:

  a、正式出版的图书主要由采编部门负责,故将最能体现特藏部征集工作主观能动性成果的报刊、光盘(多为免费征集)的增长数量作为图表内容。

  b、该图表明2001年是工作起动之始,基本维持过去的增长幅度;2002年是重整征集工作第一年,由于底子薄,需补充文献量巨大,故征集种类和数量激增,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得到完善;2003年是继续发展的一年;到2004年进入持续稳定发展。 

  c、报纸征集幅度偏缓,是由于内部报纸出版周期很长,多2-3年合订。

  2.4.2 完整收藏深圳公开发行的从创刊伊始至今的报刊,已拥有各种企业报纸143种,期刊373种,半数以上的文献存有创刊号,且卷期完整连续,形成了深圳文献中的特藏。

  2.4.3 建立了稳定的文献征集源:与深圳地方出版社——海天出版社重建呈缴本制度;2001年与新闻出版局共建,在本馆挂牌成立了深圳市本地出版物资料库;2004年与深圳市民政局合作,成立了深圳市社团出版物资料库。

  2.4.4 补充复制了大量深圳早期资料,具有代表性的有:《大鹏月报》(1931-1934)、《鹏声》(1947-1948)、《大鹏魂(1948)》和《文建学志》(1949)四种民国深圳报刊的部分卷期;补充了建国初期深圳党报《宝安报》(1956-1961)以及其前身《宝安农民报》(1961)年的大部分卷期,整体来说,馆藏建国后至今深圳党报卷期基本完整;还补充了1956-1980年间的一些政府刊发的资料,主要涉及农业科技、群众文艺等方面。

  2.5 结语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地之精神沉淀,也是一地之文化凝聚,是地方的,也是全民的。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也要面向地方,面向民众。随着信息咨讯的激增,共建和共享成为信息时代的呼声,作为专业的信息机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有二:一是建设尽量完整地方文献资源资源品种,减少了资源缺乏造成的拒绝率;二是依赖于高新技术,建设尽量易于检索的的地方文献信息产品,减少了资源丰富造成的盲目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方文献工作的活力在于资源建设,在于资源开发。假如拘泥于“藏而不用,秘而不宣”的传统观念,图书馆就成了古墓。文献从社会的大熔炉里关进了图书馆的大房子里,从印刷型的盒子里放到了计算机的抽屉里:明珠暗投,何其不幸啊?

  考文献:                                    1.何江涛.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述要.图书馆学刊,2002(4)              2.何江涛.创造性思维与地方文献业务创新——以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例.图书馆论坛2002(4)                           3.陈昭珍.欧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之征集及其服务.图书馆,2002(6)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