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从地方文献分类表看《中图法》类分和组织地方文献之优势与局限

  王建军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100

  

  [ ] 本文列举和分析了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地方文献分类表在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时代显现的严重弊端,指明《中图法》凭借其严密、完备的学科体系和结构体系之优势而成为当前类分地方文献的适合依据,并结合工作实践指出其在地方文献归类和分类目录组织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地方文献分类  目录组织

   

  地方文献是记述和研究一个地域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资料,它在记述和研究某一学科(主题)内容的同时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地方文献可以归结为是带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学科文献。因此,学科性和地域性这两个特性,不相分离、互相依附,共同构成了地方文献的最基本属性。

  采集到馆的文献须经过加工整理后才便于排架管理和查检利用。对地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进行准确、全面、充分地揭示是最为重要的一道环节。

  我国当代的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起自本世纪40年代以杜定友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在杜先生提出“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思想主张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经过40多年从无到有、从薄弱到一定规模的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由于相关基本理论尚未完全成熟,认识水平和处理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地方馆依据该地域地方文献特点和自身馆藏情况编制了贴合已用、自成一体的分类表。

  现行地方文献分类表及简析

  1.1 基本采用现行的某种分类表,分编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局部调整

  如开封市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末编制的《开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法》是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基础上稍作修订而成。在《中图法》类目不足以反映文献现实面貌时适当增添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类目名称。如改K3亚洲史、K90地理学、K91世界地理为K3专志、部门志,开封地理,开封市地理。

  1.2 对现有某种分类表进行较大修改,以适应地方文献分编工作的特殊需要

  杜定友先生根据广东特点将1956年版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加以变通,编制了一个广东地方文献分类表,分为史料、人物、出版物三个部分,以冠号加以区分,0为广东省史料,1——7为各县市史料,8为人物,9为出版等,人物部分用A——Z代表年代;除此而外增加细分类目,在原表类目下加上需要详细反映本地区特点或事件的类目。

  1.3   编制地方文献专用的分类表

  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山西文献书目》、《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甘肃地方文献书目》等众多专用分类表,而以60年代初由首都图书馆编制的《北京地方文献分类表》最具代表性。该表共分十六大类,除方志外分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四大部类,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号码、等级层累制,类目之间逻辑关系分明。表后附有综合复分表和北京区县复分表。1996年以后,首图地方文献部对该表重新修订,将大部分一级类目分别划归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方事业三个范畴,并在这三个范畴中划分出19个一级类目和125个二级类目,以及两个辅助复分表,即时代表和地区表。

  第一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图法》的类目扩充和类名变更的可能性以及对一般学科文献来说其仍是分类的现实依据这样一个背景事实,改变了类目、类名的原有含义和对应关系,看似贴合实际,实乃权宜之计;

  第二种方法用数字冠号解决了地区划分问题,取得较好的组配效果,便于从地区角度查检,但它将学科文献统于地区之下,实际上将各学科门类文献分散化,而该分类表按学科体系排列和分类的意义已不大;

  第三种方法拥有与《中图法》一致的学科逻辑体系结构,采用了相同的字母、数字混合标记制度,设置若干大类,类目、类名间也同样具有着一一对应关系,结合文献体裁和形式特征,编表详细具体,贴合地方文献特点,有其独到之处;但其类目、类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标识意义却完全不同于《中图法》,仅仅是为了将地方文献单独管理而另外编制一套并在一馆内同时使用两套不同的类表,同一学科的地方文献与一般文献分类标准不一、分类号迥然相异,给日后馆内文献的统一管理和检索利用带来混乱。

  综上所述,现行地方文献的分类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图法》,都是在《中图法》这一主要背景下编制完成的,基本上是以文献的本质、文献聚类的最基本途径——学科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和分类标准,客观上适应了地方文献的性质和特征。但从其体系结构、类目设置、类目名称、标记符号等的全面性和完备性来讲,没有哪一个类表能与《中图法》的宏大完备(尽管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相媲美,能象《中图法》那样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后仍具有广泛的适用层面、至今仍是图书情报机构类分图书资料的最重要标准和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也就是说,地方文献分类表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化时代已然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使命。

  2《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实况简析

  《中图法》作为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家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目》等都以《中图法》为分类标准。修订后的《中图法》(4版)在“文献分类的特点和需要,文献聚类的方向和集中”方面更加科学,完善了深层次、多角度揭示文献特征的能力,在宏观层面上对于综合、综论性的地方文献,《中图法》一般都设有专有类目及“依中国地区表分”的注释说明;而对于个论、专题性的地方文献,《中图法》在不便于、也不可能给予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在其一版的“编制说明”中早就做了如下的原则性规定:“对按地区复分的类目,除了本分类表已经规定复分的类目外,对其他类目认为需要细分时,均可使用()国家区分号”;同时在“中国地区表“使用说明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凡主表中未注明‘依中国地区表分’而需用本表复分时,中国地区号码前需先加中国地区号‘2’,并用国家地区区分标识‘()’”。因此,凭借这一贯彻始终、并通篇适用的原则精神,通过复分组配,地方文献的地域特征和类型特征就得到了很全面的揭示,手段也灵活多了,既提高了标引效果,又满足了分类体系不断展开扩充的需要,为统一分类编目,实现书目数据共享创造了条件。实际应用中只要按照“中国地区表”的示例说明并参照J大类中各国各类型艺术类目下的注释说明,将(2**)加在细分后最专指的主表类号之后即可,不影响继续使用其他通用复分表复分。

  但从另一角度讲,由于学科间相互渗透和关联的错综复杂性,《中图法》类号、类名与学科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中图法》的宏大规模,个别地方仍无法避免“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这是事物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中图法》意志为转移。例如F大类中的“F426 工业部门经济”与“F427 地方工业经济”;G大类中的“G648.2”及其注释说明等等。添加(2**),总体来说妥贴适用,但有时却也牵强,不知其位归何处为最宜,如“G648.2”类目下的注释说明是“专科院校各入其类,例农业大学入S-40,石油学院入TE-40”,如按此说明,《山东农业大学校史》和《华东(东营)石油学院校志》这样的文献资料,其地域特征该怎样标明呢?

  同时,(2**)以到哪一级区划为宜呢?参看“世界地区表”中个别国家代码至四位数,“中国地区表”中香港、澳门和重庆市三地区行政区划号码都为三位,加上国家区分标识“2”也至四位数,(当然这都为特例),在省级行政区划下需要进一步下分至区、市、县,那么()内的号码为四位,聚集了大批同级市、县、乡镇,如若不另外增加标示(如汉语拼音字母),则分类混乱、揭示不清、对应关系无从显示,而既便增加了汉语拼音标示,号码却又冗长拖沓,不利于标引和排检。

  因此完全按照学科分类的方法有时不能充分显示和标明地方文献的地域特征,必须借助于另外的方法、用语词给予限定,才可多角度予以明确标引。主题法是以文献中论及的事物或概念为中心,直接利用语词标引,以“具体限定”的方法来达到准确揭示文献内容的目的,具有集中与特定对象或事物有关的部分甚至全部文献的功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分类法与主题法在机读目录格式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它在学科分类族性检索的基础上显示出必要的特性检索,除了能够检索表现事物本身的主题词外,还可通过地域主题、人物主题、团体主题等方面去检索,既显示了地方文献应有的特性,又满足了读者多方查检的需要,因此,地方文献的分类还是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借助于主题检索的多样化弥补其不足,这是文献分类主题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因此在保证地方文献既归类准确、地域特征得以彰显的前提下分类标引人员要运用地方性主题词对文献进行进一步揭示,尤其是对地方史料性文献进行主题标引时,使用地方名称的主题词,如人物名称、团体机构名称、地区名称、事物名称、事件名称等,再配合时间起迄和时代的区分,注意名称的更迭和变革,保持一致性和前后衔接性,并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为建立名称规范数据库作准备,也为日后在《中图法》相关类目下编制需要详细反映本地区特点或事件的子目表积累素材。

  分类目录组织情况简析

  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目的是揭示其学科属性和地区属性,组织有地方特点

  的目录体系和藏书排架体系。笔者认为,CNMARK环境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目录的组织,其地区标识号以到该区域为宜,即:对于专有类目类号,以到该地区号码为止,如《山东工业发展五十年》和《淄博文史资料选辑》690905字段分别为F427.52/ K295.23/;其后如有仿分,应去掉仿分号,如《济南市科技发明奖励法》690字段为D927.521.217905字段则为D927.521/;对于添加(2**)或(2***)地区区分号者,以到该号码为止,其后如有复分则去掉复分号,如摄影画册《泉之韵:依守泉边的生活》690字段为K928.4(2521)-64905字段为K928.4(252)/, 如仍认为号码冗长,可将类号回归其上位类K928(2521)/。如此组织,可使地方文献目录自成一体,与其它文献自然区别开来,并方便统计计量;但其局限性仍在于对大批县、市、乡镇级文献则无法具体区分,加之前述牵强之例,使地方文献目录组织体系具有总体优势但又略有缺憾。

  要想解决县、市、乡镇级文献的具体区分问题,只有在(2***)中该级区划号码后加注另外的标示符号,如汉语拼音字母等,如《枣庄文史资料》和《济宁文史资料》的905字段分别是K295.23ZZ/K295.23JN/;如为添加(2***)情况者,如《枣庄地区婚丧习俗》和《济宁民间丧葬礼》,905字段则分别是K892.22(2523ZZ)/K892.22(2523JN)/,号码较长,归其上位类则为K892.2(2523ZZ)/K892.2(2523JN)/,但这又无形中造成了号码冗长问题。

                                                                                                                                                                                                                                                                                

  参考文献:

  1,2,3,4.韩朴.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图书馆学刊,20002

  5.田平.试论地方文献及其分类.图书馆学刊,20061

  6,7.田红.地方文献标引思想探微——兼论“分类加主题”的方法.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8.冯晴君.《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的局限与变通.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