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王安雄 程松全
(渠县图书馆四川渠县 635200)
[摘 要] 作为分布广泛而又极其分散的地方文献,县级图书馆对其收集、整理和利用面临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做好这一工作,本文从思想认识和业务操作上予以探讨。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的各个方面。县级图书馆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创建出自己的特色馆藏,以文献收藏带动文化研究,以文献开发促进文献的利用,把县图书馆办成地方文献的收藏中心,地方文化活动中心,地方信息检索中心和乡土教育的培育中心,是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认真共同探索的问题。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因而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又是图书馆建设特色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
1 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收集地方文献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社会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提高对发展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地方文献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把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提到了重要地位。要求把有关本地的地方文献应尽全力收集。1994年、1998年、2003年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中,都设立了地方文献专项考核指标。这些文件规定,收集地方文献是我们各个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主动介入,主动去发掘亮点,去体现馆藏特色。以丰富翔实的地方文献资料,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
2 明确任务,理清思路,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
地方文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收集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例如:四川省渠县是一百三十七万人口的大县,乃古宕渠腹心,向为英华辈出之地,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都出现了丰硕的成果。渠县在经济方面的“两个瓶子一朵花”(一个酒瓶子、一个醋瓶子、一朵黄花)享誉全国,渠县六处七尊汉阙占全国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渠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涌现了一大批的作家、词曲家和文艺理论工作者,他们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艺术感觉,深刻地思想内涵为人类留下了一部部表现淋漓尽致广为世人传诵的杰作,构建了一座座不朽的艺术丰碑。渠县农民作家贺享雍就写了十多部乡土气息浓厚的长篇小说,闻名巴山蜀水。国家地质队在渠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了渠县的盐业、地下石油、天燃气资源十分丰富,并留下一些考察资料。渠县县委、县府提出建设渠县,要大跨越,实现四大目标:1、建设电力资源大县;2、建设川东一流滨江县城;3、建设生猪质量工程示范县;4、建设四川经济文化强县。因此,作为地方文献收集人员,就要有相应的思想文化素养。首先要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就是指内容上具备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文献的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文献载体等都不作为界定该文献是否属于地方文献范围的标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中,分别设立了地方出版物和地方文献专项指标。可以看出,在条例和评估标准中“地方文献”和“地方出版物”应该是作为两个概念提出来的,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准,也应该是图书馆的收藏重点,但在具体操作中,地方文献的构成就不应该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作。其次,要拓宽视野,转换视角,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真正做到知实情、懂全局、善应对,有的放矢地收集、整理好贵重的文献资料,更好地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目前,县级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着力抓好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和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
3 营造声势,整合资源,不断完善收集地方文献的各项措施
3. 1 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线索,广泛联系。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组织一定的人力,深入到人大、政协、统战等部门,了解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以及本籍在外工作的各行各业有一定著述者的通讯地址或电话号码,主动去函或去电索取这些人的著作。抓住本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育家等老同志还健在的时机,主动联络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多一些人文关怀,把他们的作品和讲述的地方文献资料收藏到图书馆。
3. 2 抓好乡镇、社区收集地方文献资料。可以这样讲,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通俗文化,是一种原始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县级图书馆与乡镇、社区联系密切,最了解农村。应注意收集农村丰富的家谱、村志、乡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文献资料。在各种信息蜂拥出现的形势下,怎样将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最需要的文献资料收集中,这不仅需要责任,更需要准确认识文献价值的能力。图书馆建立的读者协会中,可设立地方文献开发小组,把有坚实学术素养和敏锐专业意识的学者吸纳进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编制二、三次文献的服务,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3. 3 抓住特定会议和节庆日收集好地方文献资料。图书馆人员在搞好馆内文献开发利用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会议、节日庆典、成立日、周年日等活动的时间、地点。抓住这些文献最多,又很容易收集的时期,主动到场索取有关资料,这是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途径之一。
3. 4 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扩大影响收集地方文献资料。县级图书馆对收集的地方文献应不定期举办陈列展览,让社会了解本地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激发他们多出成果,并愿意把自己的文章、书籍等捐献给图书馆保存。近年来渠县图书馆把收集的地方文献以及作者小传,获奖证书拍成照片或用复印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到街头、区镇、学校进行展览,对读者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这些为本地读者比较熟悉的人和事,成了“三热爱”教育的活教材,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的读者对图书馆这一行动写了赞誉的诗歌,鼓励我们继续抓好这项工作的大量信件,表示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这样的活动既宣传了作者,又宣传了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的知名度,丰富了馆藏文献,被宣传者高兴,宣传者受益,何乐而不为?
3. 5 向捐赠地方文献资料者颁发收藏证。收藏证上应有捐赠者姓名、捐赠书目、日期并盖上本馆公章。收藏证是一种承诺证,也是一种责任证,它表示捐赠的文献在本馆能得到妥善保管,可以随时接受查阅,并希望捐赠者能将自己的新作品和手稿等继续捐赠图书馆收藏。这对外是一种宣传和承诺,对内是一种责任,图书馆保管的不只是一种文献资料,还珍藏着捐赠者对家乡的一片爱心,图书馆必须做到资料的万无一失,让捐赠者放心。
3. 6 地方文献服务的对象不仅仅集中在本地区,其他地区研究本地区的人员也是服务的重点对象。地理意义上的远离,导致信息不畅,研究人员不一定知道有哪些与他们研究有关的地方文献,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开展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力求以更快的速度和醒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就很必要。知道的人越多,宣传得越好,收集地方文献的工作就会吸引更多人支持。
3. 7 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制定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建立地方文献专项基金这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县级图书馆要求取得县委县府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支持,制定地方文献呈缴制度,规定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将编著出版的书刊,及时呈缴1-2册给公共图书馆。规定文献征集范围、呈缴接收办法,具文下发,便于各单位执行。还应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地方文献专项资金。对不愿意捐的贵重地方文献,应出资购买;对捐赠多的或价值高的地方文献,要给捐赠者适当的补偿;对提供信息多,特别关心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以一定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把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搞得更全面、更彻底。
总之,收集地方文献工作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三热爱”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一件好事,也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一项重要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密切联系基层的县级图书馆,应特别努力,把这一重要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林伟.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图书馆论坛,2002(6)
2. 易雪梅. 地方文献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国家图书馆学术专刊,2005(1)
3. 张红. 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