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冯晴君
(贵州财经学院图书馆 贵州贵阳 550004)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质,以及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信息素质和提高信息素质。
[关键词] 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员 信息素质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17条,在对为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中,提出了应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在信息时代,读者服务工作正在向多元化信息服务拓展,无论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加工整理、检索手段、检索策略等方面,都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变化,改变着我们的观念,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论述见诸报刊的不少,但对地方文献工作者信息素质要求的文章则“无相关内容”(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获知)。现就我从事此项工作的体会,谈谈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和怎样培养信息素质。
什么叫信息素质?国外权威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并概括为“确定、评估、获寻和使用”四项能力,从而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馆员来说,就应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这个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来源的获取)和信息能力(信息的评估和使用)两个方面。
1 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信息意识
意识,属于哲学的范畴。它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谓信息意识,应该是图书馆员对各种信息在头脑中感悟并进行思维的过程,感悟的程度和思维的深浅,决定着信息意识的强弱,而信息意识的强弱又直接影响利用信息的效果。
我所在的省情资料室在我省高校属首创,是我馆咨询部特色服务部门,主要为师生提供省情资料的科研服务,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型文献、缩微型文献的图书、期刊、报纸的收集整理,对读者进行省情资料的口头咨询、实体文献查询、网络文献搜寻等工作。对于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参考咨询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意识呢?
1.1 信息意识的强弱来源于对所从事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热爱地方文献工作,就会在潜意识里去关心注视地方文献信息,关注这方面信息的存在和需求,并想办法获取它,这就增加了对地方文献信息的敏感度,敏感了并把握住了信息的需求,就会有的放矢。我常常会从与人交往的谈话中、阅读书报的过程中、走亲访友的活动中、浏览旧书摊的闲暇中,甚至是出差开会途中,去发现地方文献的线索,在许多无意间竖起敏锐的神经触角,捕捉到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利用《贵州年鉴》、出版社的出版目录、电话号码本提供的地方文献信息和单位,发现线索,采取邮购、面购、索赠等方式千方百计进行搜集。经过几年的精心收集,多渠道的寻访,已初具规模,并且开展了一些开发专题数据库的工作,成为我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亮点。
1.2 信息意识的强弱取决于对信息的科学准确的把握
人类发展到今天,当急剧增长的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资源的同时,大量虚假的、低质的信息掺杂在其中而淹没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用知识,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难度。因此,面对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不仅要有较丰富的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能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要开阔视野,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利用。反映到我们头脑中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我们的需求却是有限的。因此,着力研究需求,增强对地方文献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着对信息的科学判断。能正确认识地方文献信息,判断地方文献信息的价值,并找到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发挥作用的对象,这一过程的反复实现,就能提高我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增强信息意识。
1.3 信息意识的强弱还基于信息工作的重新认识 图书馆学长期以来把“文献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关于文献的定义,权威专家是这样描述的:“它是记录有信息、可作为存储、利用或传递过程中一个单元处理的人工固态附载物”,这两处提到的信息是不同的,前者把文献作为信息单元,而后者是指文献中的信息,即知识信息单元。在21世纪的今天,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对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出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图书馆的工作,其服务过程已由对文献单元的收集、存储、组织、控制、传递、发掘,转变为对知识单元的收集、存储、组织、控制、传递和发掘,并且还要对其分析、提炼、创新和增值。对知识单元的积累性研究和创新性研究,是探索新的学科知识增长点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信息工作的重新认识,必然会强化我们的信息意识。因此,仅凭事业心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对地方文献中知识单元的有序组织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
2 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中最具活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信息意识强,不等于信息能力强,不能算作信息素质高。所谓信息能力,它包括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2.1 对地方文献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判断,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对客观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有真实判断和虚假判断之分,如果脱离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造成判断的失误。在我们收集到的地方文献中,有些的确不符合读者的需求,无人问津。原因是多方面的:只看刊名、书名,盲目订购;由于知识面局限,对读者提出的文献信息需求,无法判断其查找方向,不知其科学范围,找不到合适的检索工具和制定检索策略,无法对读者进行信息指导等等,因此,面对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能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与我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密切相关。
2.2 对地方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
面对各种形态的地方文献,如何获取,采取什么方式,利用什么工具,都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以我室对采集地方文献(实体文献)的方式来说,目前采取订购,邮购,索赠,接受捐赠,乃至旧书地摊选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方式收集资料,尤其是在上门索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甚至衣着打扮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礼议水平,这些都与收集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公关和社交能力也成为地方文献信息获取能力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里,能否应用现代技术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资源中获取信息,更是一种能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不仅在实体文献中大量存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分散于各种网络中,如“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网上报纸资源如《贵州日报》《贵州商报》等,以及各级政府网站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丰富的网上资源,如果不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只能是望“网”兴叹,束手无策。毕竟在信息的新颖、及时方面,在信息的容量上,网络的虚拟资源优于实体文献。我们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馆员如果没有这个获取能力,必定是信息化社会的落伍者。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应有目的地收集和建立地方文献的各种信息源,并熟练掌握信息收集方法和检索手段。
2.3 地方文献信息的处理能力
对于实体的地方文献信息,必须具备对一次文献的分类整理能力和对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能力;要对地方文献的出版情况,馆藏情况,工具书的种类等了如指掌,要熟悉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深入的研究,对地方著名人物要有如数家珍的了解。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获取能力,才能为读者“广、快、精、准”地提供信息。对于虚拟的网上地方文献信息,不仅要熟悉查找方法,还要具备将网上复杂纷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存储、下载、打印的能力,完成从“虚拟资源”到实体资源的转换。通过这种转换,提高我们对地方文献信息的处理能力,我院一些外省籍的学生想利用暑假到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去考察,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有关旅游的书刊,还从网上为他们下载了有关黔东南的风景名胜、民族风情、风味特产、以及交通住宿等方面内容,使他们满意而归。
2.4 对地方文献信息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要将地方文献信息按照某种科学的方法、体系、标准将其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能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的新信息。为了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需要把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有特色的检索策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地方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根据我省经济文献比较分散,多数刊物是内部发行的现状,我室参照《全国报刊索引》的体例,编了一本收录省内60多种刊物经济文章篇名的索引,共有15000余条篇名回溯数据,按《中图法》“中国经济”以下类目分类,并编有著者索引。该书公开出版后,我省高校图书馆和部分单位予以收藏。放在我室,已成为师生查找1978年至2000年间省内经济文章线索的重要检索工具。
根据对信息工作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我们现已重新调整工作重心,把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扎扎实实做起来,我们根据本省有关资料数据,完成了“贵州省经济电子地图”的制作;完成了5000余条的“省情篇名数据库”的标引、录入,并不断更新和丰富数据;还正在做的是:将贵州省社科联托管在我馆的历届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作品,做成可提供多个检索途径的数据库。
由此可见,要提高对地方文献信息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懂得图书馆学知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文字能力和计算机技术,才能在处理地方文献信息时,得心应手,在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信息时游刃有余。只有创新后的信息,才是读者有用的信息,才能提升服务水平,这才是地方文献工作者信息素质的最好体现。
3 地方文献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培养
毋庸置疑,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方文献工作的好坏,决定着服务水平的层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应从两方面进行培养。
3.1 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
3.1.1 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有关省情专家和懂得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专家上门指导工作,我们聘请了两位省情专家定期来馆指导工作,为我们出谋划策,他们还把家中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赠予我馆,时常把有关的信息通告给我们;同时,应该把从事参考咨询的同志派到地方文献工作做得好的图书馆参观学习或短期培训,开阔眼界,比如到湖南省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等等。
3.1.2 利用本校本馆技术力量,对馆员进行现代化技术的辅导。使馆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如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知识和各种数据库的应用等。
3.1.3 进行馆际间的相互交流。虽然我省其他高校图书馆没有单独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但参考咨询部门的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在查找内容上不同罢了。经常组织各校之间参观学习交流,或者到公共系统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学习,对提高本单位人员素质也是有促动作用的。
3.1.4 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也应由各学科的人员组成。从个人素质来说,当然是复合型人才最好,既有丰富的地方文献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又热爱此项工作。图书馆领导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时候,应该做到合理搭配,进人时全盘考虑严格把关。对现有人员,鼓励自学成才,建立奖励制度,形成学术氛围。
3.2 馆员自身的角度
3.2.1 加强思想修养,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只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有行动的指南,才会爱岗敬业,热爱地方文献工作,就会产生强烈的地方文献信息意识,才会为搞好工作去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对地方文献信息的收集、获取、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3.2.2 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更新原有的专业知识。英国教授、咨询家查尔斯·汉迪曾经指出,势不可挡的变化速度要求“彻底重新考虑我们的学习方法”;美国微软专家比尔.盖茨也说:“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怎么学,学什么,我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做好工作就是学习,思考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也是学习,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只要你愿意学,努力学,坚持不懈的学,就一定能“厚积而薄发”,成为专家的。
3.2.3 不断总结工作,总结自己。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中,有时不免“孤陋寡闻”、“坐井观天”,因此,应该通过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来总结自己做过的工作,是否符合时代潮流,离本学科学术前沿还有多远。信息高速公路已把全世界“浓缩”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切不可“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看到差距,才能在信息如潮的时代面前,有所作为。
信息素质是我们图书馆员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高信息素质的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元素和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细胞。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全面提高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我们要发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立志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把自己融入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吴恒梅.面向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现代情报,2002(5)
2.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理论图书馆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8
3.倪波,张志强.文献学导论.-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0.12
4.储节旺,郭春侠.信息组织:原理、方法和技术.-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6
5.(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