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8年(1929年),道县通俗教育馆成立,馆内设有图书阅览室,因仅有三四百本通俗读物和几份报纸,阅览者甚少。
解放后,县文化馆内设图书、报刊阅览室。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不断增加。1966年,县文化馆藏书达1万册,各项工作逐步正规化,到馆内阅读者也逐年增多。1981年7月,县图书馆成立,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科技阅览室,每周开放56小时。1984年在文化路新建图书大楼1栋,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图书资料总藏量达5万余册,年借阅达9.6万人次,书刊年流通达 13. 4万册次。
该馆按功能分设书库 4层、阅览室 5 间、电脑打字室1间、其它大小业务用房 5间。现有工作人员 12人;按学历层次分大专学历的3人、大专肄业1人、中专3人、高中5人;按职称分有助馆5人、管理员4人,均受过省厅、市局举办的各类图书业务培训。馆内按工作性质分设图书外借处、少儿阅览室、科技阅览室、综合阅览室、采编室、业务辅导室、办公室等部门,并建有党支部一个,有党员5人,团员4人。其它业务设施如阅览室桌椅200座(套),其中少儿80座,书、报、架(柜)单层长度1100余米。
该图书馆每年财政拨给事业费8.5万元,其中购书费(单列)2万元,馆自身创收2万元。总藏书量50050册,其中常用工具书300余种478册,地方文献120余册,少儿图书2000余册,并做到了工具书、地方文献有专柜专人管理。在文献标引著录方面,力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并建有图书采购、分类、著录、目录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细则,有齐全的公务分类与书名目录,并有查目指导,专人管理。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该图书馆的重心。一是试行选岗经考核后挂牌上岗的制度,开展最佳服务岗的活动;二是外借方式灵活多样如预约借书、送书上门、委托借书、资料代查等,尽量为读者着想;三是延长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周开放40小时延长到每周开放60小时,创永州市公共图书馆中第一个全年无闭馆日的先河;四是做好书刊宣传辅导工作,利用黑板报、纸张书写等形式,每年宣传介绍书刊2500余种;五是加强与乡镇学校图书馆(室)的联系,定期和不定期为10个服务点的图书室送书,扩大图书流通领域;六是开展咨询服务,全年平均为读者解答有关科技、信息、劳务、人才、书刊等咨询500余条。另外,组织开展各项有益于读者的活动。如读者座谈会,参加人数每次达34人。并在5月份大张旗鼓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影响范围深远,社会效益显著。
该图书馆在搞好阵地的同时,还花较大力气抓了乡镇学校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一是举办了乡镇图书室管理员和文化站专干学习班一期,参加培训34人;二是对该县一、二、三、四中、工贸中专学校、党校等所属二十余所中学配合教委“普九”工作检查进行业务辅导,受到了道县教委的好评;三是对寿雁、石板冲、蚣坝、红岩、祥霖铺乡镇图书室进行重点辅导。
1997年以来,该馆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人。同时,建立考勤、考核、工作、学习、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民主生活、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月月检查、季季小结、半年总结、年终评比、奖罚分明,有较地保证了制度的实施。
该图书馆还不失时机地加强自身宣传,增强图书馆的知名度。1996年以来,先后在报刊、电台刊登、播放消息达11次,其中报纸5次,刊物3次,电台摄像3次。
该图书馆1992年获“县先进集体”。1995年获市“读者工作竞赛团体第二名”。1997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三创一争”先进单位,被市文化局评为“先进集体”,被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的称号。1998年被市文化局评为“先进单位”,被县宣传部评为“双文明单位”,被省文化厅评为“文明图书馆”。1998年,该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 “二级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