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由省文化厅拨款5000 元开建衡山县图书馆,定编 1人,开设阅览室 1个,面积 75平方米,于同年 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59年迁入县大会堂二楼,另增编外人员1名。1962年因国家实行机构调整,图书馆与县文化馆合并,成为其隶属的图书馆。1966年春,衡山县湘江以东地区新置衡东县,图书馆随县文化馆于 1970年9月迁人衡东新县城,这段时间停止开放。1971年7月1日恢复开放。图书馆订购报纸 19种,期刊 27种,收藏图书49690册。按《中小型法》类分图书,图书进行了简单的著录,设置读者、公务分类目录各一套,为方便读者利用期刊,编印《馆藏期刊目录》1期。
1975年春,衡东县图书馆恢复建制和名称,配备了四名工作人员,迁入县文化馆二楼办公,设置了阅览室、外借处、书库。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原有的49690册图书,仅剩34782册。
1980年春,县政府决定另建新馆。图书馆正式从县文化馆析出,独立门户。1984年秋迁人新馆舍。同年10月1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额“荣桓图书馆”。
该馆占地面积 4. 9亩,馆舍面积 3138.26平方米,是一幢古典式四合院建筑。到1998年止,馆内干部职工1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书架总长度 4269. 8米,馆藏图书 74138种,计 131667册。藏书设置分为图书库、报刊库、地方文献库、季恂图书银行。收藏珍贵图书有《册府元龟》、《衡山县志》、《衡东县志》、《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初编》、《十大元帅光辉业绩》光盘、磁带,《岳氏四修宗谱》……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1976年后使用《中图法》类分、排列图书,1989年后图书编目依据《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设置分类、书名目录各两套,书名目录按书名字顺笔划排列。
目前,该馆设置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信息参考咨询室、少儿室、季恂图书银行、汽车图书馆六个服务窗口,每周开放48小时,拥有350个读者座位。目前该馆发放读者借书证1581个,读者年到馆15万多人次,每年外借书刊17万多册次。汽车图书馆在县域内设有6个流通点,定期送书下乡。馆内配备计算机3台,使用广州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部分业务工作实行了电脑管理。该馆设置采编室、辅导室、行政办公室等业务机构,馆内办有“荣桓文武兼修学校”,开设初级中学、武术专业课程。
该馆与县科委、科协等17个单位联合成立了“衡东县科技信息中心”,从1986年至今按季度摘录农业科技信息,编印《星火信息》56期,《信息动态》36期,共计印发27600份,散发给农村科技户、专业户。为全县98个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普项目提供科技书刊2868册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台、报刊给予了报道,称赞荣桓图书馆为“科技播种机”。在第一、二、三届“湖南省图书馆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果”评比中,有13项服务成果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省县级图书馆中名列榜首。
该馆通过县委宣传部下达《衡东县基层图书馆(室)工作条例》文件,县教委下发《衡东县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规则》,强化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有254个基层图书馆(室),其中乡镇万册图书馆6个,图书室18个,学校图书馆(室)159个,工矿15个,机关(含军队)23个,个体私营33个。从1981年至今举办各种类型图书馆管理员班12期,其中有368人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后,在本岗位上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该馆与基层馆(室)联合编印《衡东县农业科技图书联合目录》、《衡东县基层图书馆(室)期刊联合目录》两套,实现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共享。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加强了图书馆基础理论与业务工作技能的研究,该馆有三位同志撰写专业论文和工作总结35篇已公开刊出或被专业学术论著收录。
1981年10月,该馆建立少年儿童阅览室,设置少儿座位180个,现存少儿读物5668册,订购少儿报刊35种,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红领巾义务图书管理员”28人。建室以来,每年都开展了少儿智力竞赛、中小学生夏令营、猜谜语、作文、书法等有益于开发少儿智力的大型读书活动。
荣桓图书馆于1991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一级图书馆”,1992年被国家教委、文化部等八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十年红读活动先进集体”,1994年、1998年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九‘二级图书馆”,1991、1994、1998年连续三次被省文化厅授予“文明图书馆”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