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图书馆筹建于1960年,1964年正式对外服务,1986年9月新馆落成开放,占地面积3980平方米,馆舍面积6084平方米,地处株洲市文化园,四面环水,馆舍建筑为江南庭院风格,造型优美,色调淡雅,五个庭院遍栽花卉,点缀着假山、硫璃围墙、碧绿水池,整个建筑穿插在花草绿茵间。
该馆现有职工4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28人,高中以上学历100%,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16人。
该馆年度总经费52万元,其中购书经费20万元。现有藏书40.l万册,其中《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特种藏书30余种,书架单层总长度8119米;持证读者1万余人,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外借册次25万余册。
该馆设四部一室,即信息研究辅导部、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办公室,设对外服务窗口9个,即综合外借处。小说外借处(宏图读书社)、文献检索室、报刊阅览室、普通图书阅览室、过刊过报查阅室、古籍与地方文献查阅室、少年儿童阅览室、自学室,阅览座位378个。“双休日”全部对外开放,每周开馆60小时。
在服务方式上,该馆近年来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开展了馆际互借电话上门办证、电话续借、资料代查、邮寄借书、预约借书、闭馆还书、参考咨询、课题跟踪、送书上门等多种服务。为满足特殊读者的需要,该馆为株洲市聋哑学校、市预备役师、市武警支队、市白马垅女子学校、攸县网岭监狱等单位建立义务送书上门服务点13个,十多年来,坚持优质服务月活动,开展“读者最满意的图书管理员”评选活动,并设立了“馆长与读者交流信箱”。
该馆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学习,配合一系列的政治、业务考试和技能竞赛,提高了职工的政治思想与专业技术素质。另一方面,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搞好业务建设。从图书、报刊的购置到地方文献的收集,从文献报刊分类与著录标准到目录设置,从服务窗口的设置到服务手段的强化,从职工专业水平的提高到业务辅导网络的建设,无一不是高标准要求。其中以组织大型读者活动和科技信息、课题跟踪服务最具特色,颇有成效。如 1987年“点燃理想之火”读书大奖赛,1989年“读者利用图书馆成果颁奖大会”,1995年有十几万人参加的“百爱”知识、征文、故事、书法、美术、摄影比赛活动,1997年“读百种图书,做四有新人”讲故事比赛等等一系列大型读者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株洲电视台、《株洲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分别给予了报道,扩大了该馆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该馆为读者提供科技信息、课题跟踪服务,为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 1989年起一直为其提供课题服务的国家名牌产品“天牌”装饰产品终于在湖南省(1995—1997)星火计划项目期间研制成功,该产品先后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专利十年成就展览会金奖”、“第二十三届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被用户誉为“装饰材料之王”,产品畅销全国,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几百家大型工程选用,并远销俄罗斯、蒙古、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又如1991年为开通株洲市程控电话,1993年为部级优质产品株洲洗煤厂“水煤浆”的研制、生产与推广,1994年为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妇科千金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与应用”等提供的课题服务;1995年为株洲县国税局鳖鱼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并提供技术人才;1996年为董家冲村油漆厂提供技术市场信息;1997年为茶陵县水泥厂球磨机高产改造提供技术服务,使之年增利润8—10万元;1998年为市六0一厂三厂公司开办的碎石厂提供了信息服务,该厂半年便收回投资18万元,为市建材公司在攸县开办精选铁矿厂提供了技术文献服务;等等,为各单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馆还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行科技赶集,向农民发放科技信息资料,为农民致富送“金钥匙”。曾两次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四次被评为“省文明图书馆”,1994年被定为国家二级馆。1994、1998年被评为‘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98年该馆共投入达标资金51万余元进行馆舍维修、设备添置、环境布置,建立了采访、编目、流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新增了电子文献、视听文献服务。完善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了所有目录卡片的清理,完成了 40.1万册图书的对架、排架工作,使差错率控制在0.5%以下,修补旧书1.6万余册,档案管理更规范;还开展了“优质服务月”、“爱我中华、爱我株洲”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5月28日在报告厅举办的“’ 98株洲市城乡厂、科技信息发布展示洽谈会”共有45家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达成成果转让意向132项。1998年文化部评估检查中,该馆获全省地市级馆总分第一,荣获省“文明图书馆”称号,并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