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概况  组织建设  学术研究  学会活动  中青年人才库  共享工程  图书馆50年  图情刊物  学会30年 
  当前位置: 首页>图书馆学会>图书馆50年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

湖南图书馆网 2009年09月2日

       

主编: 金则恭 副主编:邹健 韩继章

   湖南地方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湖南图书馆事业古往今来,不断发展,在湖南地方文化事业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早在春秋末期,随着“学术下移”,私人著书藏书始开风气。据传,湖南最早的藏书处所沅陵二酉藏书洞这时即已出现。秦汉之际,已有官府与私家藏书。晋唐佛寺、道观、私人书院多设藏书之所。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创建的长沙古麓山寺,即设有藏经阁,“纳贝叶于层阁”。唐时的衡阳石鼓李秀才书院、衡山韦宙书院、卢潘书院,耒阳杜陵书院等的藏书之举,都成为这一时期民间图书馆的雏形。到了宋代,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书籍印行日多,藏书之风益盛。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书院藏书计有湘阴邓咸管竹书院,慈利刘旬、刘峙清化书院,衡山赵忭书院,永明顾尚书院等。藏书最富者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长沙岳麓书院,它正式建立了藏书楼,收藏了国子监经书等书籍。古近以来,书院日增,且一般均设典藏图籍之楼阁。益阳箴言书院、长沙城南书院等皆大量收藏图书,与此同时,湖南私家藏书至清代亦蔚为大观,道州何绍基、湘潭袁芳瑛、宁乡刘春禧、岳阳方功惠、长沙叶德辉等皆为国内知名藏书家。何绍基东洲草堂藏书达15万余卷,叶德辉观古堂藏书逾20万卷。方功惠碧琳瑯馆藏书数十万卷,注重版刻,所收精本堪与清末四大藏书家(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之海源阁,翟绍基祖孙四代之铁琴铜剑楼,丁丙、丁申兄弟之八千卷楼和陆心源之 陌宋楼)所藏精品媲美。省内知名的私家藏书楼还有:沅陵的冯锡仁十都山庄,广收全国各省、府、州、厅、县志;攸县的龙伯坚媚夜楼,收藏各种重刻影印的宋、元、明、清善本;湘乡的陈毅阙慎室,长沙的叶启勋拾经楼和华鄂堂等。

  19世纪末叶,西方思想输入中国以后;湖南一批有识之士为传播新学、开启民智,仿效西方图书馆,创建新型藏书楼,对社会公众开放。影响较大者为校经书院藏书楼与南学会藏书楼。校经书院藏书楼因戊戌变法失败而随之衰落。谭同同、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建的南学会及全省各州府县遍设的南学会分会藏书楼,几近百数。戊戌变法失败后南学会被取缔。这些新型藏书楼的诞生为近代图书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湖南正式以图书馆命名,仿效西方公共图书馆体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最早当推光绪29年(1903年)秋由浏阳雷茂才在常德城外吕祖庙创办的常德图书馆。最有影响的是次年四月由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梁焕奎、龙绂瑞等发起集资创设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其办馆宗旨为:“输入文明,开通智识,使藏书不多者得资博览,创兴学校者得所考证”“凡有志向学者,皆得照规则入馆参阅。”1904年该馆定名为湖南图书馆,并主要由政府拨款维持。这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至清末,全省仅存湖南图书馆。民国初年,省政府三令五申兴办县立图书馆,东安、慈利、湘潭、桃源、攸县及南洲厅分别建馆,每馆职工1一2人,年经费铜钱300~500串。至五四运动前后,全省有十几个图书馆。毛泽东等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图书馆、湖南青年图书馆此时诞生。1929年9月,省政府通令各县政府在3个月内成立民众教育馆,并拨款3万元购买《万有文库》,分送新建县馆。至1930年初,全省77个县有75个建了县图书馆(仅会同、大庸未建)。长沙、宁乡、溆浦、慈利、石门等还设有区、乡图书馆。1932年后,县馆藏书一般为2000~5000册,职工1~3人。这是民国时期湖南图书馆事业最为繁荣的阶段。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因日寇狂轰滥炸,战争频仍,图书馆多毁于兵燹。省图书馆1938年10月遭日军轰炸,其定王台馆舍不复存在,各类藏书损失殆尽。随着战局的变化,省图书馆先后辗转迁徒于辰溪晓滩、湘潭文庙、石潭乡及沅陵等地,直至1946年返回长沙。建于1932年初的南岳图书馆(后更名南岳中正图书馆)亦为逃避战火,四处迁徙,及至返回原址,馆舍己毁于日寇炸弹。

  1904~1949年,湖南先后建立的省级图书馆有: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今省馆前身),湖南通俗图书馆,南岳图书馆。建立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市图书馆有:长沙市儿童图书馆,衡阳市图书馆(前身为衡阳县公立图书馆)和邵阳市松坡图书馆。30年代各县(市)普遍建立的图书馆,由于经费拮据,人员短缺,不久多相继停办或转为民众教育馆图书室,抗战胜利后亦未能恢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只剩下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南岳图书馆。省馆时有藏书约13万册。职工12人,南岳图书馆有藏书约7万册。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2009-2010 湖南省图书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