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
在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2014)主旨报告
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又一次出席全民阅读年会。全民阅读年会应该是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贡献,韬奋基金会有幸从去年开始参与主办,感到非常的荣幸,收获很大。刚才吴晞先生向大家介绍的说去年我讲的是《阅读的好时代和坏时代》,今年我想可能不如去年讲的那么好,因为去年的《阅读的好时代和坏时代》刚好是我一篇文章的题目,当然因为要做演讲有些增添。这次我讲的是《阅读的传统与全民的阅读》,我先讲一个情况,2014年我们国家图书市场有一个新景象,有一些阅读的书,获得了比较好的销售业绩。商务运输管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实际上这本书是从美国引进的,两个翻译者之一郝明义,他是台湾原商务运输馆的总编辑,后来是大块文化总编辑。当时2004年出版了销售业绩非常一般,只有几千册的销售,但今年以来销售了号称50万册,事实上是30-40万册,能够号称50万册说明他们的信心饱满。这本书事实上是1940年在二战期间美国出版的,后来到新世纪以后,美国的出版公司又请了另一位进行了改写,变成了两位作者的一本书。这本书本事实上是关于阅读学的一本书,我也大体翻了一下,觉得读起来比较艰涩,因为欧美人哪怕是写通俗的作品都会绕的来说话,不像我们那么明白无话,让我们觉得很文雅,以至于读起来有一点点艰涩。但是这本书居然在今年销售业绩30多万册,去年他们已经卖的很好,加起来累计40多万册,这是图书市场的新气象。这本书被开卷公司列入今年的社科图书的前十名,就是畅销书前十名。
2014年书市新景象还有一批有关阅读的书受到市场欢迎:《你在为谁读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是开卷公司的排行板上也是靠前的。《读有所得》这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在座的不少湖南方面的出版业同行我想大家都知道,共有36种,而且监控数字都不错。上海三联书店出的《我读》;《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华书局《跟大师学国学》也是排行榜靠前的;《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海天出版社。这些书的都能够在开卷公司检测数据排在前几位,可见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近一个时期以来,是一个热词,读书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以至于今年9月13号,我受中组部委派去延安干部学院给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国际研修班就是讲阅读与全民阅读问题,高级研修班有很多院士跟饱学之士的人谈阅读我压力很大。但我跟大家说全民阅读我们都听说但并不很了解,所以有些情况可以跟大家进行交流。
从我们国家的重要干部学员都要安排关于阅读和全民阅读的问题,可见阅读问题,全民阅读问题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下面我先讲一下阅读的传统,阅读传统的实际上是两大传统,我今天讲的是阅读的传统和全民的阅读。一大传统是学以致用,毫无疑问知识传播相当多数的情况是为了实践,因此我们古语有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为了把官做好,仕而优则学,还要继续学习,所以学以致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两句,这就是为了写作,我们要把作品写好,必须要更多的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宋代赵恒。赵恒是宋代的皇帝,他的贡献我觉得这首诗比他执政时期的业绩流传的更远。“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数贤,贤者得书令,”宋代王安石的名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知,”为了个人的发展,这些都是学以致用的。但是我觉得两大传统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学以修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就是为了快乐,学了就很快乐。“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这就是为了修身齐家。“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更是直接的个人的修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写过一篇文章,有人说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一种解释说,有了知识气质就不一样。我看到词书上面有这种一种解释,读了书有知识气质就不一样 ,但我觉得不准确,应该诗书就是诗书,诗书一定要有诗在里面,我们是诗的国度,诗的民族,特别强调诗教,诗的修养。如果只是有知识,有可能是没文化,就是说没有诗的这种情怀,那么气质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只有知识知道你是什么,而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或者说我作为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社会、对待事物、对待万物。包括我们的考试,我们的考试的学习是从考试开始到考试结果,对个人的灵魂对个人的精神面貌,可能会有影响,但与它无关,因为你可以不信这一套,但是你必须这么考。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事实上还是讲的一个人修为的阅读。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这是非常著名的黄庭坚的名言。“天下无如读书乐”这是陆游的,陆游有将近300首的关于读书的诗歌,应该说写读书诗最多的人是陆游,“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这是陆游非常好的一句诗,就是说不要进贫富,听到家里面有人在读书,你觉得这个家庭就不一般。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们商务运输馆张元济先生手书过这个对联,一开始我以为是张元济的,后来我仔细一查是清代的姚文田一位文人。后来有人说是翁同龢的,因为翁同龢曾经用这样的诗句给别人提过。鲁迅先生说的,“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限课文的书,报纸的书,这显然是一种修为的阅读。
学以致用的读书态度,有“悬梁粗故,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很著名的一首诗,这是中小学生都要背的,我们国家劝读书和苦读书是坚持的。王国维先生关于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望断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代肩宽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等等都是很苦的。因为它是必须学以致用,要找到学习应该得到的知识和认识,这是一种职业的读书人,研究者的读书人。
功利性阅读、专业性阅读乃至精英教育中华民族在这点上从来不比同时期其他国家差。说要差的话,就是清代“闭关锁国”以至于我们的新学起的比较晚,但新学一旦起来,立刻就出现了一大批学者精英。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的民族,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较之于其他民族都要强烈的多,因为我们人口众多。所以它始终在人和人的竞争当中在读书。现在我们的学生高考,我们的公务员的考干各种各样的考试辅导服务劈天盖地,就知道我们当代人的阅读丝毫不差于欧美。因为在欧美国家这样的阅读考试,考试指南书有,但不像我们书店销售主要靠这些书。
专业性、功利性的考试,大体上与个人精神、个体灵魂无关,我是这么看的。因为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必须这么回答,你必须这么来争取要分数。因此我们像这样的功利性阅读通常是由功利性开始到功利结束,因此就经常造成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前几天我看到解放日报有一篇短评“谨防有知识,没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即使是知道这个事情,但我并不准备这么做,或者是我的价值观是另外的价值观。有时候我们说全民阅读是为了传播知识,这仅仅是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是文化的普及,文化的修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进程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精英教育、精英阅读、专业性阅读、专利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就不能令人满意了。为什么我们新时期开始,国务院开始应试教育向从素质转变?事实上要使学生不仅仅是知道那么一些知识,还需要学生有更多的对世界的认识,有个人的修为。
学以修为的读书态度。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一种非常快乐的阅读。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特别系统的阐释了,鉴赏性阅读的这种思想。陆游有这样一首诗“公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矛宅。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杨万里的“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半山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晚年的时候,就以半山居士自号,因为他当时在半山里归隐。白乐天就是白居易,“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四时读书乐》南宋的翁森,这首诗很长,是四首七律,在民国的时候是初中课本里面的,现在台湾的初中课本里面也还有。但这首诗文仔细读我觉得把读书之乐写的非常到位,春天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天是“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写出了读书与大自然的情怀,大自然的感应。但是这首我觉得为什么传播的不是太广?就是它写的太乐了,读书其实还是非常丰富的,完全是一种乐的态度可能也不能够完全表达我们读书的感觉。
曾国藩先生是湖湘文化的举大鼓的人,“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我在新闻出版报有一个专栏叫做“再读书”,因为我交了集团公司总裁之后,新闻出版报他要我开专栏。“百战归来再读书”,读书是一种个人修为。鲁迅先生同样也是在《读书杂谈》里面说的,“出于自愿,全不勉强”,就读书必须处于自愿,绝不勉强,这是一种学以修为的态度。但是如果考试必须勉强,否则的话孩子他不喜欢语文课,这篇语文课本他不喜欢,考试他就完蛋,所以必须勉强,但是我们学以修为的这样的读书,不必勉强。
两种阅读价值之比较,学以致用的阅读可以说强调引用,这是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但学以修为的阅读是主张乐趣,主张休闲阅读。学以修为是人类进程生存发展的需要,我们社会与人,必须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修为,我们要在我们闲暇的时候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的书,读书过程当中感受到乐趣。本来这两种阅读也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在孔子办私学的时候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应该说是它很全面,当时因为没有科举,也没有到汉代的独尊儒术,所以当时的学习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儒家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应该说是儒家真正的国学经典,但是显然是很全面的,《春秋》是关于历史,《易》关于自然规律,关于宇宙规律,关于礼仪事实上是官制,还有《乐》、《书》、《诗》所以它是一个很全面的阅读。现在教育家马一浮先生就说中华民族的国学就是“六书”。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功利性的阅读开始浮动于朝野,因为你必须知道儒术是什么,否则你当不了官。到隋朝开科举考试以后,为官场人才开辟了一条相对公平的道路,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也就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阅读。但是中国哲学历来是强调有用和无用,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反复的比较。学以修为的阅读,显然就是一种无用之路。但是在道家看来,无用之用乃为大用,事实上孔子也是在思想里面充满了这样的一种修为的重要性,所以这两种阅读价值去比较是不相上下,从一定意义说,既是社会发展动力,又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只有专业性的阅读不可思议,只有考试阅读是不可思议的。以至于有些大学生读完大学书全扔了,几年内都可能不怎么看书,看看电视看看电影。功利性阅读,可以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大敌,因为我们要考一个公考,考一个大学,考一个研究生,做一套博士论文,所以因此别的东西我都不管了。事实上你损失了很大,事实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敌。因为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工具理性和文化理性的这种相比较,工具理性那当然是功利性阅读,文化理性那就是人的全面的考量。在美国文化学萨义德教授,对这个事情看的很清楚,他说今天在教育体系中爬的越高,越受限于相当狭隘的知识领域。本科专业学的比较全,到了硕士生集中读一些书,到了博士就一个方向,甚至研究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一个科学家或者一条定理,就忙这个事情,所以爬的越高,知识越狭隘。这个是没有办法的,这事实上也符合人类研究研究的认识的一种规律。
马克斯韦伯就认为现代化的核心事实上就是专门化,但是萨义德认为,专门化就意味着越来越多技术上的形式主义,以及越来越少的历史意识。他主张用业余性的对抗专门化,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但事实上这里面就涉及到阅读的功利性、钻研性和阅读的休闲性、业余性、个人修为。
阅读的价值的社会选择,我们的阅读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是专门性的业余性的价值选择,要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从阅读的学以修为做起。我今年6月份参加全国政协考察了五大书院,到了岳麓书院,到了清水塘的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城中书院,还到了浙江的宁波、绍兴、杭州若干书院,这些书院很重要的特点是学以修为的态势。因为它不是为了考试而办的学校,它就是为了让人掌握人、掌握义、掌握理性的东西、掌握道德的教范。所以要从学以修为上做起,一个社会能在学以修为的阅读上有多大发展,将决定这个社会的整体素质 有多大提升。我不认为考试考的越厉害的社会,这个社会一定是好的社会,这是去年我说过的。都是为了考试而阅读的这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同样的一个社会在学以修为的阅读上有多大发展,将决定这个社会整体素质有多大提升,也从而将决定社会的专门性研究具有多么广泛深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倡全面的阅读是一个社会的历史性选择。
说完这个我就要开始恩说全民的阅读,因为我们说阅读的传统有精英的有个人的修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过头来说,全民的阅读,它就是要对抗这种专门化的阅读,或者说对抗这种不能全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阅读。事实上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中国的。尽管我们全民皆兵、全民大炼钢铁全民什么都有,但是全民阅读却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概念。1982年又提出了走向阅读社会80年代的目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0号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相应的中国,1997年以全民阅读基础的知识工程以及新世纪2006年以来直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但是我现在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也是在一些文章发表过的意见。全民阅读不是一般的阅读,全民阅读是一个社会问题,全民阅读并非强制去阅读,并非是功利性阅读,不需要“悬梁刺股”,也不需要“凿壁偷光”。假如我们环境不好,需要凿壁偷光那还可以,悬梁刺股没必要,不想读就不读了。
事实上199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是全民阅读的核心价值观,是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段宣言你如果反复琢磨,我觉得它最重要的一个意思就是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全民阅读里面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们现在参考全民阅读的时候说“读书改变命运”,我说以后最好我在新闻出版报写一篇文章,建议我们的领导和专家以后去发动老百姓读书的时候,不要说读书改变命运,读完书没有改变命运的人多的很。农民工他读完书你就改变他的命运了吗?改变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读书是其中一个条件。最好少说或者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因为它里面不一样有的,很多时候是没有的。因为我们全民阅读就是享受阅读的乐趣,少说或者最好不说“悬梁刺股”这样的故事,读书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但很多人的命运并没有改变。我当时青年,我是有机会读了不少名著,但我改变了命运,因为我有了这些储备,我去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做中国出版社的总裁。但我很多同学去当工人,做矿工很辛苦,他读的那些书对他来说我觉得也改变了命运,改变了什么呢?改变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但是我们的命运听的外话,所以很难说的清楚。他改变了可以教育他的孩子,那也可能改变,但是呢用改变命运来说全民阅读的目标,这不是全民阅读的真正的要义。
我比较欣赏现在我们湖南图书馆也是这样,阅读点亮人生。江苏今年的书展也是阅读点亮人生,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混沌认识不清,用阅读来点亮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好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如何实现全民阅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方法和载体就是让阅读成为人们乐于去享受的生活方式,要使它成为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太急,功利主义太胜,什么都往前挤,恨不得明天就刨出一个青蛙,挖出来,所以现在有用就读,无用就不读,这不可能成为你生活的方式。什么方式?就是首持一卷,不知黄昏将至,要这样的感觉,要把开卷有益变成开卷有趣,让我们读书感到有阅读的乐趣。现在我们全民阅读的建议已经得到了广泛持久的反响。从2006年开始11部委倡议书,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进全会决议,十八大第三年第四年等等这一系列工作都在做。事实上被全阅读立法,也有人说怎么会阅读也要立法呢?阅读为什么要立法?那就是因为用立法的办法来保护人民群众阅读的权益,来规范各级政府要为全民阅读做出的安排,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当然社会价值参考等等也都会全民阅读立法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
第三个问题我就不准备多讲了,传统阅读价值观坚守。在全民阅读的情况下,事实上也还面临着全民阅读的带来的一些价值观的考量,有价值管的坚守。最典型的例子,去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一个员工在网上发布“你死活读不下去的书”,让90后的一些网民投票,结果《红楼梦》排第一,《百年孤独》排第二,《三国演义》排第三,《追忆似水年华》、《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排前十位,四大名著全部列入。我说被10几岁的,20岁的90后,他不读还是正常的,但是你让他们来发表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对名著显然不够尊敬。我觉得不是他读不读的问题,是尊不尊重的问题。这里面我是支持王蒙的,王蒙很生气,在三联书院成立座谈会上面发表了他的忧虑。这个问题不是说读不读,不读《红楼梦》也没有关系,在《红楼梦》之前就没有《红楼梦》,那出来那么多文人那么多大家,怎么就不可以呢?可以。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公然对我们的经典采取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经典?第二个是世界各国文化经典都应当抱有崇敬的心理,不能随便把人家的经典当作嘲笑的对象。人类的文化经典不容玷污,经典在那里躺着中枪,结果让一些小屁孩开枪。四是个人读与不读经典,那是个人自由,但是推荐和维护文化经典这是主流社会必备的任务。五是个人读不读的下去,是人事情,而整个民族是一定要读下去的,这是经典存在的意义。所以作为公众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见出来,个人读不读没有关系。
在数字化时代,还有面临着传统阅读受到数字化阅读的消减结构。拿着电子阅读器,拿着手机等在网上是读书还是玩游戏、还是电影、还是看视频,这个事情非常复杂,现在也讨论的比较厉害。国际上现在已经有一排产生出来,就是慢阅读运动,主张慢阅读。一位大学的教授,他发现他的学生已经难以安静的读下来,读几十分钟的书的,他们已经习惯于在电脑上的一目十行的浏览拉动。他要求学生大声背诵,而且要求开展慢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琢磨和品位文字。苏东坡大学士主张抄书这样才能读的好,这个倒不一定。江苏省高淳有一个“慢城运动”,我想“慢城运动”应该也有“慢运动”在里面。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慢阅读是一种传统,碎片化阅读就不是传统吗?也不一定,论语就是碎片化,理想就是碎片化的,所以人类的阅读,整体化、碎片化和深度化的这种深度阅读和浏览式阅读这事实上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我们现在需要在数字化时代更多的提醒人们要深读一些书。我写过一篇随笔《一生熟读几本书》,一个人一生熟读几本书这不得了。你熟读《红楼梦》那吓死人,你一开口就是《红楼梦》哪一章、哪一节,怎么说那还得了。所以这个深度是需要的,但是填表化阅读正常的。因为信息量越大,阅读的碎片越碎,而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这个时候碎片化阅读,用碎片时间读一些完整的书,都是可能的。现在网民是6.18亿,手机网民是5亿多,我们现在的微信达到了4亿3千万的用户,我今年开了微信,我发现微信非常的好,原来我一直觉得,微信会造成我阅读的碎片化,我现在发现造成了我阅读的灵感化充满了惊奇,充满了灵感。所以要善待碎片化阅读,正确的对待整体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深度化阅读和填表化阅读,这里面都是跟传统阅读有很大关系,这里面先需要有坚守,也需要有延期。
最后一个意思就是新阅读时代的阅读文化重建,阅读从来就不是小事。我们现阅读文化建设,主要是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在现在的媒介融合条件下,阅读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新的阅读文化,享受阅读的过程。需要在各个方面解决若干问题。改善过度框框有赖于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有赖于政府的政策的推广,有赖于有识之士积极和科学的参考,有赖于社会风气的养成,国家的进步,最终还有赖于每一位国民自身的努力。因为阅读最终还是个人的事情,让我们为形成全社会良好的阅读状态而努力。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附:PPT课件“阅读的传统与全民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