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既是农事节令又含人文内容

 

  新华社沈阳4月3日专电(记者 魏运亨)4月5日是清明节。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说,清明是24节气中一个既是农事节令又含人文内容的特殊日子,其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乌丙安教授指出,中国人过清明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明节,古代又称三月节,最早是24节气中一个农事重要节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就是说,这个节气万物复苏,已是耕种时令。江南浸种耕田,植树造林,北方也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谚语。农村从此进入农事大忙阶段。

  乌丙安说,清明这个节日在发展中,很早便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会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因附会了晋文公重耳悼念介之推的传说,又演化成祭奠先祖亡灵的郊游扫墓,最终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正式诏令天下“寒食上墓”,清明节于是成为举国上下十分重视的节日。从时间上来讲,清明时节冬去春来,南北方人们选择农耕开始之前来祭祀,也是非常适宜的。

  乌丙安教授指出,西方人祭奠祖先的观念相对淡漠,除了美国印第安人有个万灵节是追悼亡人的节日外,其他民俗节日几乎都是感谢上帝恩赐的各种宗教节日,与追思先人无关。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的汉民族,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加上受儒家思想影响,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祖先观念特别浓厚。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汉民族成为最早设立民俗节日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民族。


[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