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图书馆网  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苗族


湖南图书馆网         2003-03-27 09:03:37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仡雄”,“果雄”(汉语记苗音)。古时生活在“左洞庭、右彭蠡”一带,后西入武陵山区,定居繁衍。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湖南苗族有156.90万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凤凰、吉首、泸溪、保靖、古丈、龙山等县市和城步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麻阳、绥宁二县。由于苗族居住分散,依据服饰不同,历史上又有“红苗”、“青苗”、“黑苗”、“白苗”、“花苗”五大支系。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其内部又分成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种方言。湖南苗族大部分操的是湘西方言。苗族没有本民族的通用文字。1958年创制了苗文方案,并逐步推广实施。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以歌谣的内容最为丰富。苗族的歌谣,可分史诗、风俗歌、苦歌、反歌、情歌、名谣、儿歌等等。

    苗族的工艺包括有纺织、编织、刺绣、剪纸、绣花、挑花、银饰、蜡染等。花带,是苗家纺织品中的一朵奇葩;银饰是苗族的传统工艺品,一般由专门的工匠制作,父子或师徒相传;蜡染,是苗族传统工艺之花。蜡染制成的被面、帐檐、门帘布等,花色清新,独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苗族服饰最具特色是女装。女子出门时,头上戴着青丝帕,身上穿着滚边绣花无领满襟,滚边绣花裤;头帕和上衣缀满银饰,有银帽、银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戒子、银牙钎、银挂链、银腰带等,雍容华贵,落落大方。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湖南图书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