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湖南省邵阳县(今新邵县)人,1911年6月20日出生于邵阳县北乡新田铺一个书香门第。大革命高潮时,在中学读书,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因身份暴露,避走长沙、上海。他自学英语,靠给报刊投稿维持生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互济会”,从事募捐、探监慰问等政治活动。1930年8月,因参加游行集会散发传单被捕,关押一年。出狱后辗转长沙、北平、福建等地,以教书和卖文为生。曾担任过《湘江晚报》副刊编辑,翻译了犹太作家阿胥的剧本《复仇神》和冰岛作者古德孟孙的长篇小说《新娘礼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邵阳。1938年春,为宣传抗日创办《真报》。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决定成立中共邵阳县委,他担任书记兼宣传部长。11月,长沙大火后,湖南省委机关及机关报《观察日报》社迁邵阳,《真报》即并入《观察日报》,他转入该社任编辑。他巧妙地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为掩护中共党组织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并在邵阳城乡大力发展党组织。至1939年上半年,邵阳县委已下辖2个区委,20余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0余人。到长沙隐居时,翻译了美国进步记者介绍苏联情况的小册子《在和平劳动之国》,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1941年春,奉派去四川广安、渠县,以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45年初,调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南方局组织部干事,负责编辑《新华日报》专刊《团结》,管理地下党干训班的班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秘密到万县整顿川东地下组织。1946年3月,任中共川东区工委书记,领导开展整党工作。1947年2月进入延安,任中央城工部党务组秘书兼支委委员,负责做群众工作。秋末,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党中央机关,一面学习土地会议文件,一面参加土改工作。1948年2月,奉命绕道天津、香港进入粤北游击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五岭地委委员、湘南地委委员和湘南支队政治部主任,以战斗迎来湘南地区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梆州地委委员、宣传部长,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省教育厅厅长,省文教办主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常委等职。他是中共八大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就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改进领导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提出建议。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尊重,同时又与他们广交朋友。一些知名的教授、学者、作家、演员是他家中的常客。他喜欢绘画,常去参观画展,有时买回的画作并不是精品,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工作”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到湖南参观访问的外宾很多。他可以用英语直接同外宾交谈。他还兼任《湖南省志》编篡委第一副主任,与著名历史学家谢华共同主持编篡工作,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很快出版,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新省志,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他性格耿直,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有时也难免遭人非议。1959年庐山会议,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他受到牵连,遭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后被撤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职务。1960年2月被下放到宁乡县黄材公社任党委副书记。1961年7月,省委为他在反右倾中所受的错误处分甄别平反。1962年3月,调任湖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挑起了主持教学、行政和后勤的全部重担。他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师,爱护学生,受到师生的爱戴,成为办好湖大的功臣。“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灾难再次降临到他头上,遭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1968年2月18日含冤去世,终年57岁。
1979年1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在长沙为他举行追悼大会。省委郑重宣布“全部推倒强加给唐麟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称他“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干部”。1983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锐回长沙,作诗《悼唐麟》:
点染潇湘笔一枝,言倾四座最相思。
忽惊扰攘连年劫,未了纵横几局棋。
遗札撩情吾老矣,新碑堕泪汝何之。
劫波度尽泯恩怨,大节分明见是非。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