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李卓然

(1899-1989)
 

    

    
   
中共中央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副部长。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9年11月10日生于湘乡县潭市镇九区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入湘乡县立中学。参加了五四时期学生进步活动。1920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冶炼厂及巴黎附近的学校学习、做工。目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唯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1922年夏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任旅欧支部党小组长。1926年经德国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任中山大学党支部组织委员、军政大学党总支委员会委员。1928年春,由中山大学支部介绍加入苏联共产党。

    1930年春回国,在上海从事兵运训练工作,主持翻译了苏联红军的条例和条令,这是供红军参考的第一部政治工作条例。是年秋,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央红军司令部总直属队总支书记、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书长、赣南特委委员兼赣县县委书记、中央红军总政宣传部长、红三军、红四军及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坚决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开展军队政治工作,为红军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34年夏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同董振堂、刘伯承等率部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参加长征。他参加了遵义会议,并发言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拥护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兼政治部主任,与西路军领导率部西进,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他与西路军领导同志和广大战士一道,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4个多月的殊死搏斗,谱写了悲壮的篇章。1937年3月,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他负责政治领导。在形势危急、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为战胜艰难险阻,抵达新疆,保存一批革命骨干,贡献了力量。

    1937年底,奉命回到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后方总政治部、陕甘宁边区党委、西北局宣传部长,西北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创办了大众读物社和《边区群众报》,为边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文化、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他亲自领导编写国民教育教材,带队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1941年,他主编的《固临调查》一书,以一名老共产党员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敏锐的眼光、超前的意识,指出了农民负担过重、扶助中农奔小康、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等问题,认为农村土改后并非万事大吉。1944年10月,他组织召开了边区文教大会,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教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毛泽东在这次会上作了《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报告。

    1949年4月至1954年冬,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充分发挥党的工作的战斗性和主动性》、《发挥工矿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关于改进和加强省市党委宣传部的业务领导问题》等文章。他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些重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他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东北地区出现了文化艺术工作十分活跃的局面。

    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贯彻"双百"方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他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工作。1979年1月任中宣部顾问。1982年9月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还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晚年仍十分关心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1989年11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中共中央对他的评价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