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毛岸英

(1922-1950)

 

     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为了革命四处奔波,他从小随父母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板仓等地生活。1930年10月,年仅8岁就同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母亲牺牲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初,和弟弟岸青、岸龙由外婆、舅妈护送到上海,与叔父毛泽民会了面。毛泽民把他们安排在党领导的大同幼稚园抚养。不久,因党组织遭到破坏,幼稚园被迫解散,毛泽民又撤往中央苏区,于是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岸龙不幸病死,他和岸青相依为命,受尽了折磨。1936年初,党组织找到他们兄弟俩后,被送往苏联学习。在苏期间,他学习特别用功,成绩优异,通晓俄、法、英和德四种语言。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后,投入苏联的卫国战争,当了坦克连的指导员,荣立战功,斯大林赠送一支手枪,以示嘉奖。他加入了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苏联共产党。1946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46年1月从苏联回到延安,被安排在中央宣传部从事翻译工作。不久,到农村劳动锻炼,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脏活重活抢着干,表现非常出色。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先后到山西兴县、临县郝家坡和渤海地区阳信县沈家油塘乡工作,坚持按党的政策办事,坚持群众路线,胜利完成了土改工作任务。后进入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北平和平解放后第二天,带领华北军区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部队首批进入北平。此后,在中央机关从事秘书工作,经常在外事活动中任俄文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向毛泽东和单位领导请求到工厂工作,得到支持。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他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他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和职工一起排队就餐,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了很多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工厂面貌焕然一新。工人们赞扬他是“党的好干部,工人的贴心人”。

    1950年2月,他受父亲的派遣回湖南,到韶山和板仓看望父老乡亲,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乡亲们搞好生产,为建设新农村出力。他拒绝亲属谋求私利,曾在写给亲属的信中指出:"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江泽民1991年3月11日到韶山参观时,对此倍加赞赏,特意叫工作人员将信全文复印带走。3月17日,江泽民在听完省委工作汇报后,在谈到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时,还特意念了毛岸英这封信中的几段话。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后,他向党中央、毛泽东提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彭德怀称他是“第一个志愿兵”。1950年10月,随志愿军总部到了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任总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1月25日,即第二次战役的第一天,上午11时左右,他正在总部办公室协助值班参谋工作,突然4架美军轰炸机袭来,在总部上空扔下凝固汽油弹,为抢救指挥部军用地图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得知噩耗,沉默了良久,然后说道:“他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牺牲是光荣的。岸英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战斗,这个行动是可贵的。岸英为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的共同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