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新田县人,1902年7月14日生于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读书人家。1913年入本村保合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8年,他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并主编《嶷麓警钟》月刊,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1919年6月17日,在衡阳建立湘南学生联合会,并当选为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3月,他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带领成员赴矿山、农村,筹办工农教育,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派他到江西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刘少奇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他创办了安源路矿第一所工人学校。5月,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他任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股长。他参与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同年11月12日,他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指派,到湖南水口山矿传播安源罢工斗争的经验,帮助组织工人俱乐部,领导工人运动。11月25日,他与刘东轩等人成立工人俱乐部筹备处,当选为工人俱乐部筹备处的全权代表。11月27日,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他任党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12月5日,他领导了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12月19日,矿局局长赵铭鼎邀请全权代表到矿务局谈判,想、以谈判为名,企图加以诱杀。他明知谈判是假,诱杀是真,却为了工人利益,以大无畏的英雄胆略,与刘东轩一道进入虎穴。赵铭鼎威胁蒋先云,答应立即复工,不然,格杀勿论。他义正词严地回答: “要扣就扣,要杀就杀,正大光明,何所顾虑。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矿务当局束手无策。12月27日,被迫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8条要求。历时23天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在斗争中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
1924年5月,他经中共湘区党委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他与陈赓、李芝龙组织“血花社”,对抗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他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蒋介石称赞他有口才、文才、干才。周恩来称赞他是“军校的高材生”、“是个将才”。军校毕业后,他留校任蒋介石秘书。1925年2月,受周恩来委托,他同李芝龙、陈赓、王一飞、周逸群等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了《中国军人》会刊和《青年军人》旬刊。1925年2月,他随周恩来参加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参加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0月12日,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时,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七团党代表,组织了敢死队,率党、团员用云梯强行登城,全歼陈炯明守惠州的精锐部队。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率领黄埔学生军第三团的3个连参加了游行。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5月又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以“中将教育长”的官阶诱惑他脱离共产党,遭到他的严辞拒绝。
1926年7月,他任北伐军总部机要秘书、侍从秘书。北伐军路过衡阳时,上级党组织安排他回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协助地下党把工人俱乐部改为工会。回部队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转战湘赣。他屡劝蒋介石联共、扶助农工,蒋介石不听。目睹蒋介石杀害共产党员陈赞贤、扣留经南昌去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他发誓“官可以不当,革命不可不革”。1927年初,他毅然离开南昌,奔赴革命中心——武汉,任湖北省委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他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5月7日,他在给全团指挥员的信中表明了革命的意志:“自称革命是不够的,革命者是必需从工作上去表示他的努力。尤其是在困苦艰难之中,枪林弹雨之下,更要能表示他能坚忍能牺牲的精神。”5月中旬,他辞别前来送行的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夏明翰、彭湃等,率领部队离开武汉,开赴河南,直扑许昌、郾城之间的临烦。奉军以25万兵力抗击、堵截北伐军。28日,北伐军同军阀张作霖在临颍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他亲临火线指挥,身负重伤,师长下令要他立即撒下火线。他回电:“不捉住张作霖决不下火线。”他三仆三起,带领全团官兵冲入敌方阵地。逼近辛庄时,一发炮弹打来,他连人带马倒地,壮烈牺牲,以25岁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他牺牲后,党中央在武昌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主持,恽代英致悼词。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登载了《悼蒋先云同志》的文章,称他是“革命勇将”。罗章龙赋诗悼念:“东南北战斗犹艰,战士升腾武胜关。千古悲风临颍路,中原忍见将星残。"
1984年,他的黄埔军校同学徐向前元帅为其陵墓题词:“蒋先云烈士永垂不朽!”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