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建设施工专家。
湖南省衡阳县人,1921年11月5日生。在衡阳县小学和初中毕业。1938年考入省立长沙一中。1946年8月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到当时的资源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报到工作。历任福建古田水力发电工程处技术科科长、工程师,广东流溪河水电工程局、湖南拓溪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湖南水电建设公司、水电部八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水电部八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0年赴日本考察20余处水电站及工厂水电设施的技术和施工情况。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出席瑞士洛桑十五届国际大坝大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87年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湖南省科协授予他“湖南科技之星”称号。1989年从担任了33年总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系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作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三峡工程专题论证和设计审查专家组专家、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委员会委员、水电八局高级技术顾问,他继续为国家的水电建设发挥光和热。作为中国现在仍在水电站施工系统工作的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他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却谦逊地说:“这份荣誉是属于集体的,属于我们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的,属于八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职工的。”充分体现了其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范。
他长期从事水电建设施工技术工作。大学毕业后到资源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开始从事设计工作,由于当时的国家状况堪忧,使其空怀报国热情,难以有所作为。1949年8月福建解放,古田水电站工程由军管会接管,定为新中国重点工程,专门拨了200万斤粮食来建设。他在古田奋战8年,完成了第一个水电施工技术工作,此后又完成了8个水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工作,把自己的一生心血献给了新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他是广东流溪河水电站(双曲拱坝优质工程)的主要参加者,是国内先进工程湖南拓溪水电站的技术负责人;主持的乌江渡水电工程为国内首创,节约投资8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东江双曲拱坝建设技术工作,质量优良。还主持了韶山灌区、欧阳海灌区、桃江水库、涔天河水库等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的建设工程。在建设贵州乌江渡水电站时拱型重力坝高165米,采用高压灌浆技术,系国内首创,解决了岩溶十分发育地区的高坝坝基渗漏问题,为中国在岩溶地区建高坝水库提供了成功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项成果获1978年贵州省科学大会奖、1984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主编了《乌江渡工程施工技术》等书,发表了《乌江渡水电站建设的基本经验》、《岩溶地基的水压试验》、《东江水电站及耒水开发》、《今日中国之水电开发》等学术论文,有的还收入《第十五届国际大坝会议论文集》等国际文献中,产生了良好的科技影响。他已年逾古稀,仍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国家多作贡献。”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