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欧阳錡

(1923——1997)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代所长、中医专家。

    湖南省衡阳县(今衡南县)人,1923年9月23日出生于衡阳县渔头湾村一个中医世家。幼年早慧,1930年人私塾。1938年随伯父(湖南名医)欧阳履钦学习中医。3年后参加考试院考选部中医师考选合格,获中医合格证书,具有中医大学本科毕业的同等学历。之后,在家乡开业行医。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在衡南县联合诊所参加工作。1953年担任衡南县中医院首任院长。1956年调长沙,参加筹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1962年任该所文献研究室主任。1965年6月至1966年12月任湖南省巡回医疗队第十队队长,驻缺医少药的新晃县,为群众防病治病。1969年2月至1972年4月,在湖南省福田干校学习,兼任医疗小分队副队长。后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副主任兼肿瘤防治组组长,1979年3月晋升副研究员,1980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任副所长、代所长。1983年3月晋升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中南片组长,负责主持、协调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中医古籍整理工作。1985年任《湖南中医杂志》主编。1986年所升院后任研究院学术顾问。

    他毕生从事中医临床、中医病证规范化和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造诣精深,建树颇多。他在负责防治肿瘤研究的工作中,在临床上发现碑偏低与肿瘤发病有一定关系;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舌苔变化与病情转变的关系,主张解毒、养阴以防止舌苔花剥、光剥引致病情恶化,对部分晚期癌症病人起到了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并提出白血病、鼻咽癌、肺癌、胃癌等以舌苔变化为主要指标的统一辨证用药方案;制定中医中药防治肿瘤三期方案等,先后被全国性有关肿瘤专题会议所采用,全国十多个省市肿瘤防治资料均已转载,作为中医防治肿瘤的参考。他临床经验丰富,治病多用成法成方,适当加减化裁,组方严谨精当,处方用药强调以药简、价廉、效宏著称。他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成方不能满足应用需要时,根据中医理论,秉着病证结合的用药原则,总结并自创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可靠的经验方(特色药)100余个,并提出每个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便于推广运用。

    他重视中医药科研及新产品的研制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国内及省内多项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1984年,他领衔承担卫生部重点课题"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临床必读》一书,对中医病名的系统化、规范化做了奠基性工作1985-1986年,他与另四位专家共同研制了驴胶补血冲剂,年产值达亿元,给长沙中药厂带来巨大效益。他又与二位专家共同研制古汉养生精,该药成为衡阳中药厂的拳头产品,使一个濒临倒闭的药厂一跃为国家二级企业、集团公司。他本人主持研制的御蛇酒,已投放市场,深受患者欢迎。

    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22岁时就将读书临床心得加以整理,撰写了《内科辨证学》。该书1951年在上海《新中医药》杂志全文发表,得到中医界的赞许。此后,他在全面探讨、系统总结大量前人有关经验和辨证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立了"三型二十一证及三纲鼎足,互为纲目的辨证新体系"、"病证纵横结合的临床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出版了专著《证病结合用药式》,受到国内外中医药界的重视。90年代,他撰写出版了《中医辨证思维》一书,对辨证理论方法的研究,又向前深入发展了一步。他对中医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为全国和湖南省中医药学界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及现代统一中医病(证)名规范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他学识渊博,勤于著述。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其中:《伤寒金匮浅释》、《证治概要》、《证病结合用药指南》、《中医内科证治概要》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几次再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1954年他被湘南行署推选为出席全国第一届中医会议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0年被选为首批中医内科和金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透选为全国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授业育人。1994年获湖南省政府授予的三等功奖章、证书。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湖南省首届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12月5日,他在长沙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