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
湖南衡山县人。1933年12月5日出生。20世纪50年代初就读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53年赴前民主德国席勒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习,1958年回国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科技大学、兰州物理研究所等处从事教学和科研。1976年调到云南天文台,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1990年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5名博士、11名硕士。其间曾在德国汉堡天文台作访问学者,多次到美国西北大学、香港特区城市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他在天体物理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如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中的双星演化、晚期演化和物质损失等难点问题上作出了贡献,为建立和发展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提出了星风冲击波理论和发现了关于星风物质损失以及对流对恒星演化的一些重要效应。其成果在国际同行间产生了较大影响。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要学术会议文集和IAU《天文报告》曾7次予以大段引用和高度评价,国际性天体物理刊物和专著有57篇引用了他的成果。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46篇论文,撰写了5本专著,其中《恒星物理》列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材之一,《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和《恒星大气理论》两本专著获得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天文学会首届张钰哲奖,三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三湘院士风采录
第三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