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黄培云

(19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粉末冶金专家。

    福建省福州人,1917年8月23日生于海关关员家庭。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从事科研。1940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论文《铜反射炉渣中铜的存在形态研究》在美国矿冶工程学会杂志发表,在欧、美、苏引起反响。1946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工业大学)教授、教务长、副院长、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应邀赴美、英、德等西方国家访问、讲学。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50年代末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粉末冶金专业。1960年参加国防尖端工业项目浓缩铀用多孔分离膜研究。在粉末冶金科研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黄氏烧结理论和压型理论。1964年,又对粉末压型问题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提出一种新的压型理论和双对数压制方式的数学模型。1980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双对数压制理论,被国际粉末冶金学术界誉为"黄氏理论"。是际上首先采用粉末流变学理论研究粉末压制的专家之一,提出的"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变形弛豫"以及粉末的非线性流动模型等新概念和新理论,发展了粉末冶金学科理论,为世界著名的粉末冶金权威,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与金属陶瓷委员会主任、美国粉末冶金学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创建并兼任所长的中南工大粉末冶金研究所,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首批高校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980年、1982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嘉奖,被评为国防军工成绩显著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总计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奖励7项,为中国原子弹、导弹、卫星、雷达等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成果,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奖;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出版专著两本、译著一本,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14篇。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