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电子学家。
湖南省临澧县人,1924年8月5日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0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电机系电讯工程专业。1944年毕业前征调到滇缅前线参战,任翻译官。战后复员回到重庆,考取国际广播电台英语播音员。1946年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通过官费赴美留学的考试。1947年,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做朱物华先生的助手。1948年去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复变函数,1949年8月获硕士学位,并申请到攻读博士的全额奖学金,但毅然回国。历任北方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微波传输室主任、国家科委301工程技术副主任,上海光机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校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微波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电子科技组成员,《应用科学学报》主编、国际《应用科学研究》中国编委、美国《光纤与集成光学》顾问编委,国际无线电联盟场与波委员会委员兼中国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89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美国欧罗理工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微波理论研究。60年代参加北京电机所与苏联科学院合作的301工程;结合实验,完成了《对藕合模与非理想波导的若干理论贡献》的论文,在民主德国科学院召开的国际高频物理与技术研讨会上宣读,发展了精合波理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突出贡献奖;1980年组织关于微波光学边缘学科的研究,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80年代中期转入特种光纤的研究。1990年至1995年获得3项美国发明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多项。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4年获美国仪器学会杰出论著奖。
国内,牵头组织了1983年桂林国际光波导科学讨论会并主编了论文集、1994年上海国际光通讯会议、1995年上海中法光纤与集成光学双边会议。还经常应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1982年在美国召开的微波30年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中国微波30年的主题报告;1988年7月作为特邀演讲人,在联邦德国纪念赫兹发现电磁波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宣读论文;1988年12月到澳大利亚,在全澳光纤通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991年4月,被邀请担任苏联国际光纤通讯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开幕式上作学术报告。还应聘担任德国、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学客座教授,担任荷兰、美国、欧洲等地国际刊物、丛书、协会的主编或编委。
《微波原理》两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集由纽约理工学院1981年出版,专著《耦合模理论》由荷兰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的微波方法》1995年在美国出版。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