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广西省岑溪(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人,1928年6月29日出生。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主任教员、讲师、副教授,长沙工学院物理研究室、激光研究室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学及激光新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发展创新激光陀螺理论方面,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首创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一直居国内领先水平,"四频差动陀螺实验室样机"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激光镀膜检测DF透反仪"获湖南省1980年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激光陀螺工程样机"获1995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内腔绿(黄、澄)光氮氖激光器"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先后获1995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新近主持研制的轻巧型零闭锁激光陀螺,1997年推出原理样机,经国防科工委验收,可在两年内生产出适用于各种型号战术导弹的工程化样机,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防尖端武器的科研技术水平。
70年代末发表的论文《激光陀螺的近似解析器》,成为中国该项技术研究的代表作。《全内腔绿光氮氛激光器》、《DF透反仪》、《激光陀螺的物理性能》、《四频差动陀螺的第二类闭锁效应》等,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863高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湖南科技之星、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解放军三总部授予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选自《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