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陈一吾

(1925-1988)
 

    

    
    水稻专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25年生。1945年入金陵大学农艺专修科。1949年毕业后到长沙益农农校任技师。湖南解放后,到湖南农业改进所(今湖南农业科学院)工作,任特用作物组副组长,参加了湖南发展双季稻和农业部"单季改双季,间作改套种,籼稻改梗稻"等农业技术革新和生产耕作改革。60年代以后,为了尽快地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单季改双季,一熟改多熟",提高复种指数,他和农技人员一道,深入到30多个县市,进行调查、科研,将全省的耕作栽培制度总结为10大类106种,分别对其分布现状、适用范围、经济价值、品种搭配及耕作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和阐述,为发展双季稻,扩大面积和提高产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70年代,全省双季稻已推广到200多万亩,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他总结实践撰写的《湖南稻田耕作制度调查研究》、《湖南复种轮作制度》等研究报告,开湖南及全国稻田耕作制度研究之先河,受到农学界的高度重视。

    在长期的农业科研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的原则,相信和依靠科学,坚决抵制违反客观规律的"左"的作法。有人认为水稻栽培越密越好,他不同意,其理由是,经过1100多个试验研究和丰产考察报告证明,密植必须适度。他根据当时当地的品种和生产条件,结合水稻生长发育的特点,经过论证,提出了早、中、晚稻分别适宜密植规格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合理密植,纠正不适宜的密植作法。他关于水稻密植技术的重要数据和新颖观点,被全国农业高等院校收入教科书。

    他为湖南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生产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1972年起开始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过对53个组合3年的试验鉴定,1974年完成了《水稻杂种优势鉴定》的论文,从理论上为杂交水稻的科研和生产奠定了基础。1980年春,他受中国种子公司的派遣,到美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同时进行水稻科研工作。在美国两年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杂交稻比当地良种增产30%到509毛,美国农业专家钦佩之至,扩大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的影响。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致函中国种子公司写道:"他们连续作战,未有间隙,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毅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他为中国的稻田耕作改制、水稻密植技术研究和杂交水稻的科研与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农门巨子"。曾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顾问。在国内出版农业技术论著和论文30多部、篇。由于他取得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杰出成就,获国家特等发明奖。1986年在省农科院创建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始向农业高新尖技术领域进军。1988年在国内首次培育出水稻单位体原生质体植株苗,显示了水稻良种培育崭新的前景。

    1988年2月12日在长沙病逝,终年62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