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陈国达

(1912—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地洼学说创立者。

   广东省新会人,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1935年在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曾任两广及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中山大学地质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湖南工作,历任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科研部副主任、副院长,湖南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南工业大学顾问,博士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导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构造一一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刊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编、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著有《地洼学说文选》(中英文版)、《中国大地构造》(中英文版)、《中国大地构造图》、《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图》、《地洼学说一一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体系概论》等著作。发表了《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一一论地壳发展的一般规律》、《成矿构造研究法》、《地洼学说的新进展》、《历史一一因果论大地构造学刍议》等论文共200多篇。

    自30年代开始,从事地质学理论研究,最主要的科学贡献有:提出地洼学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地洼学说的代表性项目《地洼区(活化区)一一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地洼学说被列入世界科学史大事年表。编制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图(1:800万),获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

    2004年4月7日在长沙逝世,终年92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