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江阴县人,1912年9月15日生。1925年在江阴南菁中学初中毕业。1928年考入上海南洋中学。一年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4年毕业后,考取教育部留欧公费生,派往意大利都灵大学学习航空工程。1936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进修数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祖国,在成都航空机械学校任教,担任基本学术组组长,讲授空气动力学,并兼任《航空机械》月刊主编。194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在重庆筹设分校,受邀请返母校任教授。1942年出任新筹建的重庆交大航空工程系主任。1944年4月被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派往加拿大、美国考察航空教育和航空技术,1945年9月回国,仍任交大航空系主任。同年冬,重庆交大搬回上海交大旧址。1948年任交大教务长和教授会主席,1949年任校务委员。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随交大航空系调往南京华东航空学院,不久又被调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讲授弹性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并兼任教务处长,后任教务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以"反动学术权威总代表"的罪名而受审。1977年落实政策后,调往长沙工学院工作。1978年该校改称国防科技大学后,他任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1983年退出领导班子,任校学术委员会主席。1981年被国家首批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5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宇航科学院25周年纪念大会上,被选为该院院士。他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磁流体力学、高超声速空气力学和稀薄气体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编译的著作主要有:《应用力学》、《机构学》、《流体力学》、《层压合成结构分析》、《气动弹性力学》等。由他主编的《英汉航空航天技术辞典》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曾任《科学世界》航空专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及力学卷编委。历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航空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98年病逝于长沙,终年86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