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905年6月出生。1926年10月参加革命。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在区苏维埃政府任赤卫队长。上井冈山后,在红四军手枪队、警卫连任副班长、班长、司务长、连政委,后任团政委。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先后在围攻长沙、解放吉安等一系列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果断指挥,战绩出色。1934年10月调任红一军团教导队总支书记,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1937年奉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之命,到阜平县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后任县军事部长、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冀中四分区政委、平西十一支队政治部主任、雁北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5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47年1月调任雁北军分区司令员。在雁北工作中,认真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艰苦奋斗,打跨了盘踞在雁北地区的敌人,为发展壮大雁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平津战役中,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该纵队解放张家口的战斗。1949年2月调任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取得了歼敌1.2万余人的重大战果。
1950年10月,奉命率六十六军首批参加抗美援朝。他作为该军政治工作领导者,认真贯彻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出国作战的指示,在部队中深入开展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部队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严明的纪律。在第三次战役中,该军浴血奋战,首先突破了“三八线”,取得毙俘敌军2400余人及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重大胜利,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报表彰。在第四次战役中,该军进行了27昼夜艰苦卓绝的殊死战斗,歼敌上万人。彭德怀司令员赞扬六十六军:“一次比一次打得好,越战越强。”
1952年5月,调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61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和民兵建设的指示,为加强地方武装和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休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部队建设,认真撰写回忆录,总结战争年代经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1994年9月3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9岁。
他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身经百战,文武兼备,顾大局,识大体,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始终保持一名老党员、老红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