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后勤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湖南省沅陵县人,1944年4月出生于沅陵县清浪乡一个土家族贫苦农民家庭。1963年7月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7年7月毕业。先后下放到解放军南湾湖农场劳动锻炼、扎兰屯军马场放牧骤马和湖南岳阳二三四八工厂蹲点。197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年6月至1996年3月,先后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任政治干事、首长秘书、党委秘书、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部任政治委员。在工作中,注重党的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为指针,主持撰写了《党委工作概要》、《新时期党员标准教育讲话》、《党支部书记必读》等书,要求各级党委发挥“麦克风”、“火车头”、“发动机”和“推进器”的作用。在《坚持党性原则,反对庸俗倾向》一文中,提出了防止和克服11种党性弱化表现的对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问题。1989年、1990年组织召开了部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和院校学员队基层建设座谈会,总结推广了40余个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经验,制定了《总后勤部六类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基层建设纲要〉细则》,推动了基层建设工作。主持制定了《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纪律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行动带出了一支政治思想好、责任意识强、业务技能精、服务思想牢、工作效率高的机关干部队伍。
1996年3月任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治委员,7月晋升少将军衔。为了创办一流院校,他和党委一班人提出了“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抓重点、找规律、搞改革、讲质量、求效益、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上台阶、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振兴学院措施;形成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军政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懂管理、具有相应层次水准的复合型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学员培养模式;明确了“提高起点、打牢基础、拓宽口径、增加高新、加强实践”的教学改革原则。经常深入基层,与教职员工谈心交心,进行教风、军风和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总结了坚强一线指挥部,用好一支排头兵,建立一套好规范,形成一种强合力的基层建设经验。
他根据党关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总结了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专著《激励论》和学术论文400篇。在组织部工作期间,先后总结宣传了模范青藏兵站部、模范医学教授姜洒长等10多个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英雄群体和模范个人。其中青藏兵站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受到江泽民总书记肯定并亲笔题词予以弘扬。到后勤工程学院工作后,及时总结了“红岩精神育人、光荣传统建校”的经验,形成了以“理想篇、奋斗篇、献身篇、成才篇、建功篇”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红岩精‘神育人的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经验,1997年获解放军院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他在30年政治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军队的高级干部,其人生信条和座右铭是:刻苦学习,求得知识丰富;勤奋工作,求得生活充实;清正廉洁,求得内心平安。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