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学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长沙县人,1897年9月5日出生于长沙县干杉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到长沙做杂工。1914年投奔湘军第二师六团一营当兵,历时15年,由下等兵升任排长、连长。1929年因同情革命被裁减回乡务农。
1930年7月,他带14支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特务营三连排长,随即又升任机枪连连长。参加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后任红三军团三师特务营营长、第十团团长。在第五次反"围剿"的高虎墙战役中,带病坚持作战,指挥有力,勇猛杀敌,荣获军委授予的"英勇指挥"红旗和红星奖章。红军长征途中,历任十五团参谋长、第四师参谋长。参加了千家市激战及抢渡清水河、吴起镇、直罗镇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校长、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独立旅参谋长兼鲁西军区参谋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教导第三旅旅长。协助军区首长杨勇指挥作战,取得樊坝战斗和米庄战斗胜利。1941年回延安任八路军十八兵站部部长,率领干部战士上山垦荒,发展生产,解决部队的吃穿问题,荣获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署的"建立革命家务"的奖状,并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是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护路军司令员、松江军区政干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第四野战军军政大学副教育长等职。为提高部队政治与军事素质,培养基层军政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校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为公安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64年离职休养后,仍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撰写了重要的回忆资料,获广州军区二等奖。其品德高尚,一生清廉,为人称道;儿子务农,受到群众称赞。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总参谋长杨得志称赞他:"德高望重,劳苦功高。"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