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任弼时
(1904-1950 )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湖南省湘阴县(今汩罗市)人,原名二南,学名培国,1904年4月30日生于湘阴县唐家桥一个教师家庭。5岁人省立作民小学读书,少年时期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1岁时在作文《拟御侮之策》中写道:“人人若有卫国之心即有御侮之策。”1915年初小毕业考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科,1918年秋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次年转入长郡中学就读。五四时期参加湖南的进步学生活动。他怀抱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热切追求革命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1920年8月参加毛泽东等发起的俄罗斯研会,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做留俄学习准备,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是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赴苏俄学习的先进青年之一。1921年赴俄罗斯人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从事青年工作。1925年1月被选为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后任团中央代理总书记、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团组织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的青年化、群众化的建团思想。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还任团中央书记。他坚持真理,维护革命利益,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抵制和面对面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他出席党的八七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受中央特派赴湖南指导工作。1928年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留守会议成员,参与对湘、鄂、赣、闽等省土地革命的指导,发展工农武装,提出“创造乡村割据”,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称红军。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安徽、上海两次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受到敌人的严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0年5月赴武汉任中共长江局常委、组织部长兼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抵制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1931年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参与领导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组织建设及反“围剿”斗争,重视加强红军和苏区党的基层建设。1933年5月被派赴湘赣苏区工作,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组建红六军团,开展对敌斗争。经过认真调查,弄清事实真相,为被“左”倾领导者错误打击的原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军区总指挥张启龙平反。1934年7月任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突围西征,完成了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任务。与贺龙部队会合后,任红二军团政委、省委书记、军区政委,创建了新的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率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突围长征,任红二方面军政委。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抵制张国焘的反党活动,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领导全军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同朱德等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开创了敌后抗日的新局面。向中央建议恢复政治委员制度,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938年3月奉命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向共产国际提交《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并作口头说明和补充,系统地介绍中国实际情况,阐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取得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不久,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基本上克服王明的错误。1940年3月回到延安,9月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党的七大,成为毛泽东的亲密助手之一。参与起草《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任大会秘书长,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留在陕北主持党中央工作,协助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他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把握正确的航向,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指出土改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所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讲话,经毛泽东修改补充定稿,确定为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印发全党贯彻执行。他直接指导全国工、青、妇组织的筹建,并为建立新中国作了积极准备。1949年4月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

    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概括,撰写了大量文章,《任弼时选集》收入了他的主要著作,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了这样的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从1920年他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46岁病故止,30年生命完全贡献于中国的民族放、人民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革命事业,特别是贡献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由于他对于中国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由于他在工作中的原则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受到全党、全军的热爱。

    任弼时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他的革命精神被党和人民誉为“骆驼精神”。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江泽民说:他的工作作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在。历来注意调查研究,严格尊重事实,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他头脑冷静,思维缜密,办事细致周到,善于正确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江泽民还为任弼时故居题词:“发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的骆驼精神。”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