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湖南省桂东县人,1915年出生。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1935年参加革命,在一二九运动中任北平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总队部代理组织部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区委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时奔赴延安,任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员,马列学院教育处处长、院总支副书记,马列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央政治研究室组长、中央材料室秘书、研究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到东北工作,任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长、榆树县委副书记、东北财委办公室副主任、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办公室、书记处办公室组长,《红旗》杂志常务编委、秘书长、副总编辑。在党的宣传思想战线工作多年,显示了政策理论水平。“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5年恢复工作,先后任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90年任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1960年毛泽东提议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他被抽调参加编辑小组的工作,完成《刘少奇选集》(上卷)的编选、校改。参与了修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工作,该文1962年8月1日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同时发表。1975年根据邓小平多次重要讲话精神,参与了《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等整顿文件的起草工作。1978年以后,其主要论著有《商品经济的规律和计划》、《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等。
1986年到湖南视察了大部分地州市,参加了周立波学术讨论会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落成剪彩,为贺龙元帅铜像揭幕。还对湖南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强调要适应新情况,更新旧观念,发扬好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有新进步。在长沙题词:“天心地心会于党心,党心民心融为一体,胜利可期,伟业必成。”
他重视党史、革命史和当代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倡导把中共党史教育扩大到近代中国革命史教育,重视党史人物、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宣传,使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创办了当代中国研究所,开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新学科。他重视毛泽东思想研究工作,组织编印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批注,并在湖南韶山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力求从历史遗产中发掘有利于今天的丰富精神营养,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