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湖南氏族源流

 


 

长沙张氏

湘潭张氏

株洲张氏

邵阳张氏

岳阳张氏

常德张氏

张家界张氏

益阳张氏

娄底张氏

郴州张氏
怀化张氏

永州张氏

 

湖南张氏 

    先祖为南宋名臣浚,原籍四川绵竹,后谪居潭州,其子栻占籍宁乡,后裔又散居湘潭、益阳、善化、辰溪、沅陵、安化、邵阳、湘乡、浏阳、武冈、溆浦等地。清光绪2年(1875)各邑纂修通谱。通谱公派:(自二十三派始)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长沙赤山张氏

    始祖宋时汝明公,字祖舜,世居江西庐陵,后徙南昌府丰城县。始迁祖宗可公,字世亲,因元末兵乱而偕弟宗道率子姪避居长沙柘冲,宗道公于明洪武初年徙居浏阳;宗可公就近欧塘冲、师姑源、石塘等处置业,遂世为长沙人,至三派祖荣政公,爱赤山山水之胜而卜居于此。明万历12年(1584)始修族谱,1915年七修。该族科甲昌盛,进士即有七人,尤以十九世张百熙最著,百熙,字冶秋,同治13年进士,曾任山东、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礼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派充督学大臣等。派序:(自二十一世起)孝友之德,克绍乃先,声振国家,光汝学业。


长沙花果园张氏 

一世祖宗可公,元末明初由江西丰城迁居长沙县大贤都。十世武杰公,迁居万寿都花果园。清同治3年(1864)始修族谱,1912年续修,1948年三修。派语同赤山张氏。


长沙张氏 

   始迁祖绳六公,字肇庆,由直隶天津府南皮县迁居湖南善化。十一世孙作霖,号雨棠,官甘州、宁夏、庆阳等府知府,护理甘凉兵备道、平庆泾盐法兵备道、巩秦阶茶马屯田道。


长沙张氏

   始迁祖国瑞公,字子文,本籍浙江山阴县,清康熙时任湖北白湖镇巡检,署江夏县知县,致仕后家长沙,后嗣隶籍善化。


长沙张氏

     一世祖诚公,南京临淮人,元末为盐商,往返于江都,后随明太祖征战有功,宦于长沙,遂家焉。清道光23年(1843)续修族谱。


长沙福庆乡楠木冲张氏

    始迁祖均佑公,宋初由江西赣州因乱迁湘,开基于本省攸县。后裔明洪武年间再迁长沙县福庆乡杉木桥。清道光年间建祠于省垣贡院西街,后因变乱于1930年迁张家湾。明万历14年(1586)一修族谱,清嘉庆21年(1816)续修,同治元年(1862)三修,光绪33年(1907)四修,1938年五修。至1948年,已传42代,共2904人。


长沙严冲张氏

    先祖世居江西南昌县。远祖伏二公,明洪武初迁居黄陂县滠源乡三圣社殷家店扬九埠;第九世得箎,清初因涖任长沙,立业西乡严冲、平田冲、军田坪等处。清咸丰10年(1860)三修支谱,堂号宝鉴。


长沙碧湘张氏

    该族原籍江西吉水桐江,明嘉隆间,古泉公,讳朝凤,始迁长沙碧湘街。清道光6年(1826)创修族谱,1921年续修。宣统元年(1909)建家庙于邑南大托铺。派次:朝世以启玉书大陈光宗继祖扬名显亲,源开孝友蔚起人文远承先绪永振家声。


长沙小暮山张氏

    始迁祖廷杰公,卜居善邑八都七里巷小暮山。至第七世,衍为珹、琉、琨、珮、玳五房。1931年纂有族谱。宗祠位于小暮山。祠联:建业纪勋名五百年世泽相承聿昭荆楚屏藩熊湘俎豆,靳江毓奇杰廿余派云礽递衍敢诩镐京孝友燕国文章。门联:派分湘水,蹟著京陵。


长沙河东小桥张氏

    远祖九龄公,世居广东韶州府曲江。七世孙炎公,字本莹,由曲江迁江西洪州,生子二:元方、元直。元方生四子:均佑、均锡、均进、均式。后迁吉安府永新县胜业乡,因邻邑茶陵盗作,均佑迁湖南攸州东江乡台陂;均锡迁醴陵明日乡围塘;均进迁攸州兰村板塘;均式迁攸州兆江乡兰塘。均佑裔二十二世孙文贵公,字显道,迁居长沙河西七十四都杉木桥。又数传至二十八世"人"派,分任裔、价裔、杰裔各支。任裔之伍修公复由杉木桥迁居河东小桥。清光绪13年(1887)始修族谱,1917年续修,1940年三修,1948年四修。光绪32年(1906)创建宗祠。派语:(自二十三世始)文友系维人,献言伍拱星,基锡江东焕,先铭湘楚耀,培钧鸿业光,垂鉴永森照。


长沙阅田张氏 

    该族原籍江西泰和,明中叶迁至湘省益阳。阅田始祖绍训公,明嘉靖时生于长沙古道巷,三传至任我公,清顺治初年迁大贤都三甲云鹤桥阅田湾。清同治元年(1862)移建祠于庙堂湾。清乾隆51年(1786)始修族谱,道光10年(1830)续修,光绪28年(1902)三修。


长沙洋湖张氏

    始迁祖天奇公,随吉王于明成化13年(1500)由北直隶易州来长沙,下屯善邑河西六都麓山之南洋湖乡。四子:昶、晁、昂、晙,昶为山上房;晁为坪上房,昂为庙上房,无嗣;晙为茅埠房,远徙。清道光年间于山上湾创建家庙。咸丰8年(1858)始修家谱,光绪15年(1889)续修。字派:(自十一派始)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长沙坳上张氏

    始祖绳六公,字肇庆,号起宗,行一,原籍直隶,明洪武初迁居来湘,卜居省城。传四世至玉之公、俊之公时,约有四十余丁,流寇至,存者无几,未及卅年,又值兵乱,俊之公四传至鸣公,后裔不知所往,或传其落业四川。惟玉之公避居河西滂塘冲。清道光11年(1831)创修谱牒,光绪3年(1877)重修,1947年三修。1919年重建祠宇于坳上。门联:镐京孝友,燕国文章。宗派: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传家世泽延。肇锡宏庆,翊赞是明,振志宣定,应远维新。


长沙峡山张氏

    宋绍兴7年(1137)栻公随父浚公由蜀来楚,居永州,后同葬宁乡十都官山。栻七传至元季文忠公昊,宦游江西,移寓丰城。明初子锡公护卫南京,洪武3年(1370)由丰城坪坝街移居长沙峡山,至八派衍为四支。清康熙11年(1672)创修族谱,乾隆元年(1736)续修,同治8年(1869)三修,宣统3年(1911)四修。三修时有湖南巡抚刘崐及曾国荃序。谱以昊公为始祖,锡公为支祖,锡公子行清公为一派祖。派语:行文环廷,大朝显明,宏启开立,仕正必成,枝长叶秀,裔世昌荣,桂馥兰馨,京楚闻声。


长沙石门乡洞田市十二处张氏

    始迁祖添福公,字大观,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省丰城县因督兵剿贼迁湖南长沙县锦绣镇洞田,族人最多分布在长沙东乡、浏阳北乡之交界区,子孙分布于长之洞田、浏之下房冲、大屋塅、大岭背、湾头、大江山、石嘴头、大陂头、何家山、桂花桥、板坡冲等十二处,故名十二处张。清乾隆31年(1766)建宗祠于长沙石门乡洞田市。1947年四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5代,约6800人。


长沙湖头张氏

    始祖景宣公,元季之乱时因避难自江西丰城迁湘潭板石,其孙钧公,字道莲,又名壎,字元均,为九龄公之十九代孙,再迁长沙圭塘一带。因此地湖泽延袤,故名湖头张氏。族人分布于湘阴、益阳等地。宗祠在长沙县属九峰乡第五保湖头尊嘉岭之阳。1918年四修族谱。


长沙河西杉树塘、新康格塘张氏

    谱称宋时正葆公十二传至大晟,字詠清,号仰斋,明嘉靖3年(1524)由江西省丰城县北竹山迁居益阳桃花港。生四子:武宝、廷宝、楚宝、秀宝。明末武公迁善邑黑门楼,秀公迁河东金字牌,支分派别,各立祠谱。廷、楚二公迁居长沙河西杉树塘及新康格塘。廷裔又分国相、国槐二房。槐公生四子,分为老四房:绍松、隐松、梅松、镜松。隐房丁数较繁,捐赀较胜,又分少四房:贵宇、钦宇、盛宇、立宇。楚裔亦分三房:锡级、明典、三甚。清嘉庆21年(1816)廷裔老四房、少四房及楚裔三房创修族谱,同治8年(1869)续修,1922年廷、楚二裔三修,道光12年(1832)创建宗祠。派序: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九世家声远……。

 
 

| 下一页 |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06.10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