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报  纸

中央驻湘新闻机构

出  版

主要出版社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湖南的新闻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各类报刊异彩纷呈, 广播覆盖城乡,电视事业蓬勃兴起,展现一派繁荣发展的景观。
报纸
  湖南报业始于清末《湘报》(1898),到1949年8月,  前后出版过600多种报纸。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全省有报纸50多种。

  1949年8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创刊。在此之前,有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的《民主报》创刊(8月10日)。其后,有中共长沙市委《大众晚报》(  1950年8月改为农村报《大众报》)。在这一时期还出版了益阳、湘潭、常德、邵阳、衡阳、零陵、郴州、湘西等地州的中共党委机关报。益阳、零陵地委两报出刊时间甚短,湘西的《湘西日报》(后改《团结报》)一直出刊,其余各地委报均于  1956年停刊,集中改办《湖南农民报》。1958年《湖南农民报》停刊,各地委报又先后复刊,到1963年再度全部停刊。
  1956年,醴陵、浏阳等70个县办了县报,1957、1958年又有12家县报诞生,前后共有82家,基本上县县有报。但在1961-1966年前后相继停刊。
  1949年10月-1956年间,《湖南青年报》、《湖南妇女报》、《大众报》、《湖南工人日报》等一些专门以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纸相继出版。在同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专业性报纸,如《卫生报》、《交通报》等,60年代初均停刊。稍后出版的《湖南科学小报》(后改《湖南科技报》)是全国科技报中创刊最早的一家。
  企业报的问世也在这一阶段,如《资兴矿工报》、《锡矿山工人报》、南方动力机械厂的《工人导报》等为湖南企业报中出版时间较长的几种。另外还有一些高等学校的校报。
  到195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报纸115种(含内部出版物)。
  1961年前后,绝大多数的县、地区报,大多数专业、企业报均已停办,全省报纸降到23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湖南日报》和5家州、市报几度改名,时办时停,其他报纸几乎全部停刊。1968年起,《湖南日报》的农村版、工人版,《科技报》及少数企业报陆续复刊。至1976年10月,全省只有报纸14种。
  1977年以来,新闻事业得到了发展,报纸数量上升。从1980年起有常德、澧县、攸县、耒阳、祁阳等5县,津市、冷水江两市的报纸创刊,其中常德、攸县两报于1985年停刊,1988年1月《浏阳报》复刊。至此,全省已有县(市)报共6家。
  专业报纸更为广泛。1977年以来,各种专业报不断出现。如《大众卫生报》、《体育周报》、《湖南人口报》、《环境保护报》、《小学生科普报》等。各种经济信息类报纸的出现是一个新的现象。如《湖广信息报》、《湖南经济信息报》等。湖南日报社还创办了《富民报》(后改《湖南农村报》)、《文萃》、与省总工会合办《湖南工人报》等。1987年在1985年报刊整顿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省报刊重新登记工作,全省获准重新登记的报纸168种,1989报刊清整顿后有报纸189种,其中正式出版47种,非正式出版142种。
  为了加大信息量,从1993年起,各家报纸纷纷扩版。现在,《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均为对开8版,《三湘都市报》四开16版。在报业的技术进步上,各报都先后采用了激光照排技术,《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湖南科技报》实现了采编电脑化,《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今日女报》、《家庭导报》等一批报纸实现了彩色印刷。
  1997年,湖南省新闻出版业进行了治散治滥,取得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由上年的63家压缩至年末的56家。同时,转化了内部报刊,将部分内部报纸转为内部资料。1998年,全省经登记注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报纸仍为56家,实际出版55种(《科学晚报》当年休刊一年,1999年元月恢复出版)。另外,全省有33家大学校报转为正式报纸,不过另成系列,与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报纸分开。
  1998年全省报纸(以下均指公开发行的报纸,不含大学校报)总发行75879万份,平均期发数616.7万份,以55种报纸计算,平均期发数超过10万份。总印张为927939千印张。《体坛周报》在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文萃周报》在沈阳、西安设立了代印点。报纸的自费订阅工作有较大发展,20多家报纸的自费订阅率超过90%。全省14家地市报中有8家自办发行,全省报纸形成了交邮发行和自办发行同时进行的态势。《体坛周报》1998年,平均期发数达128万份,最高达148万份。《今日女报》期发数    1998年为40余万份,为全国期发数最大的女性报。
  1998年,《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体坛周报》、《今日女报》被评为全国百家地方报纸先进管理单位。
中央新闻传媒驻湖南记者站
  1949年8月,成立了新华通讯社湖南分社;50年代初,中央报纸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先后在湖南设立记者站。到    1989年,在湘设立记者站的中央、外省报纸、新闻单位等已有50家。
  90年代以来,新华社湖南分社成立了电视部,在有关媒体开办了有关栏目,还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介绍湖南情况的网站。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均在湖南设立了记者站。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商报》,也都在湖南派驻了记者。
出版
图书出版
  清末民初,湖南出版业即已进入现代机器印刷为主的阶段。整个民国时期全省共出版各类图书3144种(其中雕版书820种);出版期刊1285种,其中当年创当年停的刊物有835种(到1949年8月全省出现刊21种);各地有新旧书店共950家,其中兼营出版的有20多家。1950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设置了新闻出版处。1951年1月,湖南第一家出版社--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成立(1954年5月改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并相继创办了《湖南文艺》、《学习导报》等期刊。在书刊经营业上,1949年8月28日在接管正中等书局以后,创办了新华书店湖南分店,各县市相继创办国营书店。1952年又成立湖南印刷厂和长沙建湘印刷厂(1955年并入湖南印刷厂)承担书刊印刷任务的80%左右。   1956年又在农村建立了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主的图书发行网。
  1952年全省出书116种,印行1647万册;到1957年分别增长216%和695%;书刊印刷力以纸令计算达77000令,图书发行量比1951年增长112%。
  1958年,新建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和湘西土家庭苗族自治州人民出版社(1961年撤销)。
   1959年湖南印刷厂改为省新华印刷厂(后改省新华印刷一厂)。1958-1960年平均每年出书1000种以上,但印刷质量不高,到1960年下半年-1961年,产量也急速下降。1961年整顿了书刊出版业和发行市场,停办人民公社书店,恢复供销社经营发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出版机构瘫痪。有三年时间,湘版图书完全停止出版。书刊印刷业却因大量印制领袖著作和领袖像的需要而有所发展。1966年、1969年分别兴建了省新华印刷二厂和三厂(彩印厂),1970年以后逐渐有所恢复。
  1978年3月成立省出版事业管理局,1979年后相继成立科技、美术、教育、文艺、少年儿童、岳麓书社(古籍)等专业出版社;1985年相继成立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年后相继成立湖南地图出版社、湖南科教语言音像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期刊在经过1987年、1989年两次整顿后,正式出版的期刊有47种,非正式出版的142种。
  1989年,全省出图书1868种,总印数35055万册(张),分别是1978年的4.5倍和2.4倍。1978-1988年累计进入国际市场的湘版图书2500多种,80余万册。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同期图书销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9%。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湖南出版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那么改革开放的劲风,更为湖南出版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全省出版业从以纸为媒体向纸、磁、光、电多媒体方向发展,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门类齐全的立体出版产业体系,呈现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绚丽景象,为思想宣传、文化积累、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至1998年,图书出版社由1家发展到12家,即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岳麓书社、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图书出版社人数由60多人发展到757人;图书品种由307种、1.66亿册,发展到1998年的2530种、3.9亿册,分别增长700%和135%;    1978年至1998年累计出版图书30109种、65.4亿册。湘版图书以思路新、质量优、品位高赢得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良好赞誉。第八个五年计划以来(以下简称"八五")出版的9000余种图书,有20%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其中,《走出封闭》、《中国农村大写意》、《黑眼睛丛书》、《中国革命史话》、《科学的历程》、《精神之火》、《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7种图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陶行知全集》、《船山全书》、《齐白石全集》、《杨度》、《莫里哀喜剧全集》、《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科学家谈物理丛书》、《湖南民间美术全集》、《现代显微外科学》、《精神之火》等12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湘版图书的获奖数居全国前列。
电子音像出版
  异军突起电子音像业,成为高科技时代湖南出版业的一支生力军。1978年,全省没有一家电子、 音像出版、制作和复制单位。1998年,全省已有电子、音像出版社5家,即: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此外还有音像制作单位5家、电子音像复制单位7家,形成了出版、制作、复制各环节的完整体系。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出版以年均60%以上的速度发展。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电子音像出版物。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解放军报〉全文检索数据库》,共51张光盘,6万多个版面,70多万篇文章,5.5亿字。这一大型光盘的出版,揭开了湖南电子出版物发展的崭新一页。"八五"以来共有43种音像制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奖项。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参与策划、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参与出版、湖南远景信息公司开发制作的《当代中国》丛书电子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套国史丛书,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1999年6月30日,江泽民、朱 基、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当代中国》丛书暨电子版总结大会"的代表。
刊物出版
  在图书、电子音像蓬勃发展的同时,刊物出版竞放异彩。1949年10月创刊的《人民之声》和《湖南青年》是建国后湖南最早创办的期刊。1949年至1978年,湖南先后创办期刊80余种。1978年至1998年,全省期刊由9种发展到224种,增长35倍,形成了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为两翼,以工作指导类、政治法律类、文学艺术类、学术理论类、教学辅导类和专业技术类、科普指导类、文摘信息类等为分支的完整体系。期刊编辑人员由1978年的60余人发展到1999年的1106人,增长17倍。《学习导报》、《求索》、 《芙蓉》、《湖南文学》等刊物为繁荣湖南文化事业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992年和1996年全国第一、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奖中,湖南共有23种期刊获奖,位居全国前列。
出版事业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版业由单纯的事业逐步走向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产总额由1978年的0.5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8亿元,增长36倍。总产值由1978年的1.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元,增长35倍。上交利税由1978年的0.07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5亿元,增长20倍。1978年至1998年全省出版业共上交利税7.9亿元。固定资产原值由`1978年的0.3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7.8亿元,增长25倍。基本建设投资由1978年的29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7156万元。同1990年相比,1998年出版品种增长71.16%,字数增长30.10%,纸令增长18.03%,总产值增长398.3%,利润增长301.2%,总资产增长321.5%,固定资产原值增长335.8%,固定资产净值增长313.5%,流动资金增长426.3%。"八五"、"九五"期间,湖南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长额和增长比率均列全国前10名,一些重要指标位居前5名。1998年,湖南出版业销售收入列全国第4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5位。"八五"以来兴建了湖南新闻出版大厦、湖南图书城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出版科技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的书刊印刷力量极为薄弱,印刷技术十分落后。1952年,在新湖南报社的第二、第三印刷厂的基础上组建了湖南印刷厂。1959年1月,湖南印刷厂改名为湖南新华印刷厂。70年代前后,成立了湖南新华印刷二厂和湖南新华印刷三厂。1978年,全省有书刊印刷企业39家。1998年达到500家,其中,国家书刊定点印刷企业13家,省书报刊定点印刷企业28家。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二厂、三厂,是全省书刊印刷的骨干企业,承担着全省书刊印刷的主要任务。随着印刷科技的不断发展,书刊印刷质量快速提高。1952-1957年,湖南印刷技术革新以改进手工操作为主。    1958年开始, 技术革新进入较高层次,以改造设备、革新工艺为主,实现机械化。改革开放后,湖南的印刷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90年代初期,实现了由"铅与火"到"光与电"的更新换代。印刷技术的进步,缩短了印刷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全国书刊印刷质量评比中,1996年湖南取得"一金四银三铜"8块奖牌,1997年又以全国总分第二的突出成绩获得"两金六银一铜"9块奖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湖南的出版科技已由以印刷科技为主向出版业的各个方面各个五一节渗透。科技投入快速增长。对电子出版物等高科技出版物的开发和投入不断加大。从1994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资助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生产。1997年以来,投资近2000万元引进了2条光盘生产线。从1994年以来,投资近400多万元,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基本实现了全局系统办公、编辑、生产管理和信息传输计算机化。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开发的"新闻出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被确定为省级新闻出版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模式和全国新闻出版"金版工程"的主干网络,由新闻出版署组织向全国各省市新闻出版局推广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全国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系统"配套的"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发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物资供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印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正在陆续开发并逐步投入使用。
书刊市场
  1949年8月27日,新华书店湖南分店成立,后改名湖南省新华书店。随后,在相继解放了的一些县建立了新华书店,有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公营书店。   1952年后, 这些公营书店都并入新华书店。到1998年,全省新华书店有105个分支单位,470多个售书网点,人数达5000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营图书发行网。1998年,新华书店系统资产总额达11.3亿元,销售收入22.8亿元。在新华书店网点快速发展的同时,供销售书网点、出版社自办发行、集个体书店也有了较大发展。到1998年,全省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12个,集个体书店5675家。书刊发行能力极大增强,出版物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1978年以来,共发行书刊9.4亿册,在1994年第六届全国书市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达2200万元,名列第一,在1995年中南地区图书订货会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达1100万元,占整个订货码洋的三分之一,名列榜首;在1995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达2100万元,占全部订货码洋的14%,名列第一;在1997年春季中南六省图书看样订货会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达1300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少儿图书分片订货会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800多万元,名列全国第三。在1997年、1998年举办的第八、第九届全国书市上,湖南订货码洋分别达到4500万元和4800万元,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二。
出版人才
  质量效益并重,出书出人并举,是湖南出版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特色。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湖南出版界涌现了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跨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类管理人才群体、专业人才群体、技术人才群体现茁壮成长。1978年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0人,1998年专业技术人员达2119人。先后有47人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其中钟叔河、杨坚2人获中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韬奋出版奖,萧沛苍、张天明等12人被确定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邓超群、胡大雅等18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郭天民、刘宏钧、樊楚才3人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唐浩明、鼓兆平、李永平、蔡 4人被评为"全国百佳中青年图书编辑",左汉中、胡如宏等17人被评为"全省十佳中青年图书编辑"。
附:湖南省主要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是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下设政治理论、经济、法律、文史、辞书、译书、译文、学生读物、综合、艺术读物等9个编辑室。全社共有职工108名,年出书品种300种左右。
  该社坚持双为方针, 大力弘扬主旋律,强化质量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近几年来,出版了一批精品,也创出了一批名牌,如政治经济读物方面,出版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大典》、《走向21世纪论丛》、《法律法规实例说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论丛》、《社会科学新思维书系》、《中国灾害研究丛书》、《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国家盛衰论》等精品。文史读物方面,出版了《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丛书》、《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学海一牛鸣丛书》等精品。其中《法律法规实例说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国灾害研究丛书》以及即将出版的《国家历史地图集》属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选题,《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则是由新闻出版署直接策划并组织实施的九五重大出版工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目标是:承湖湘学脉, 弘扬中华文化;以图书精品,展现时代风光。由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出版工作成绩显著,1997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近七年来,该社共有300多种图书被评为各级各类优秀图书。1999年,该社的《中国军事史图集》获国家图书奖,《道德建设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全国出版系统获双项大奖的出版社之一。
社长:熊治祁
地址:长沙市银盆南路78号
邮编:410006
联系电话:8883220
湖南美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属专业出版社,长期以来为我国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出书范围是美术读物(画册、美术资料、美术专业技法、美术理论、书法篆刻、实用美术)以及中小学美术课本、摄影、旅游读物、连环画和挂历、年画、图片等。共有5个编辑室和总编室、出版科、发行科、计财科等。全社编制69人,出版专业系列技术人员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编辑人员19人。平均每年完成出书品种约为100种。致力于美术出版物的普及、提高以及文化积累工作,不断调整出书结构,逐步形成了"湘美版"图书的特色。出版社以重点图书为龙头,以现代美术、民间美术为两翼,以美术教育为主体,推进和带动出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出版社立足于中华文化建设,精心出版重点图书,积极参与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工程,陆续推出《湖南民间美术全集》(8卷)、《齐白石全集》(10卷)等鸿篇巨制。其中《湖南民间美术全集》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齐白石全集》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完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所承担的若干分卷编辑及"九五"重点图书出版的工作。选题讲究文化品味,追求优质高效,形成了若干套有市场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丛书、套书。如《国外现代画家译丛》、《实验艺术丛书》、《中国民间美术丛书》、《著名国画家专题技法丛书》等等。出版社一直注重美术教育图书的编辑出版,出版有从小学到高中全套美术教材20册,从小学到初中的全套写字教材18册。这些教材均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查,获得师生的良好评价,其中小学、初中美术教材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优秀美术教材之一。为配合美术教学需要,陆续推出了美术教学参考书;为推动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出版了《美术教育译丛》、《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小学优秀美术课教案集》等。引起了国内外美术教育界极大关注,为全国出版界瞩目。

电话:0731-5533737 传真:0731-5552798
社长:萧沛苍 地址:中国 湖南 长沙人民中路103号
邮编:410011

湖南教育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3月,是一家专业性地方教育出版社,以出版教材、教辅读物为基础,以出版中小学课外读物为重点,注重教育理论著作、工具书及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和学术开创意义的理论著作的出版,形成了独有的品牌特色和规模效应。
  湖南教育出版社现有编辑人员45人,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8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4人,中级职称者18人,初级职称者3人。出版社设有总编室、编辑一室(教材)、编辑二室(科普)、编辑三室(作文)、编辑四室(辞书)和装帧设计室等编辑室和校对质检室及办公室、行政科、出版科、发行一科、发行二科、储运科、财务科等经营管理科室。
  湖南教育出版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严格执行出版法规,以为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已任,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术繁荣为使命,出好书、出精品、出人才,争创一流出版社。建社18年来,为社会各界读者奉献了7000余个品种、13亿余册图书。其中,有400余种(套)图书在全国各种图书评比中获奖;600余种图书行销海外;50余种图书受到海外出版社青睐,在国际合作洽谈会中成交。湖南教育出版社以自己的丰实硕果和高品位的图书,羸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信赖与赞誉。 1998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光荣称号。
电话:0731-5561575 传真:0731-5468403
社长:任 立     地址:中国 湖南 长沙韶山路643号
邮编:410007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以0-15岁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出版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文学读物、知识读物、低幼读物、美育读物以及供家长、老师参考的教育、教学用书和月刊《少年作文辅导》的地方专业出版社。现有在职职工61人。设有7个编辑 室和6个行政业务管理科室,有在职编审、副编审1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名。参股"湖南千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远景光电实业有限公司"。
  至1997年底,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出书3000种,发行7亿余册,有14种图书销往海外市场。在国际、国内各类图书评奖中,共有300余 种获奖。其中,国家级大奖5种(次), 全国性奖项160余种(次)。1995-1999年连续5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精神之火》一书获1998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1992年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荣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优秀集体称号,1995年荣获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1996年获湖南省宣传系统"三创一争"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荣获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
  现已成为码洋过亿元、发行能力名列全国少儿出版界"五强"的一流出版社。
电话:0731-4435606  传真:0731-4446084
社长:张天明   地址:中国 湖南 长沙展览馆路66号
邮编:410005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地方出版社,主要从事科技书刊及读物的出版、发行、服务;设有工业、农业、医卫、管理、科普、综合、对外合作、职教、装帧等9个编辑室和办公室、总编室、台历部、校对室、发行科、计财科、出版科、行政科、读者服务一部、读者服务二部、经营部等行政管理部门;年出书500余种;共有职工117人,在职职工94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23人。本着"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的办社宗旨,在出版活动中注重文化积累,坚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中西合璧的出版路线,推出了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调、重实用、讲实效的科技佳作,满足了工农业生产、人才培养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一书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在获奖的10种科技图书中名列第一;《有限元高精度理论》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继1996年《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后,《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于1997年又再获此殊荣。在历届中国图书评奖中,每次都榜上有名。建社19年来,共有近400种图书获国家、部省级优秀图书奖。近年来,科普出版工作更是成绩斐然,以引进世界科学名著编辑而成的《第一推动丛书》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多次重印;40卷本《爱因斯坦全集》中文版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正在陆续推出。工业、农业、医卫、管理、综合类图书频有力作问世,形成了争奇斗妍的科技出版景象。

电话:0731-2231182   传真:0731-4420307
社长:汪 华      地址:中国 湖南 长沙展览馆路66号
邮编:410005

岳麓书社

  岳麓书社地处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风景区,系湖南地方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成立,设有地方古籍、古典文学、历史、综合、教材、装帧设计等5个编辑室和编务、出版、发行、行政办公等管理科室;有编审3人、副编审7人,编辑9人,助理编辑5人及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共38人。主要负责整理出版湖南地方古籍文献、古典名著普及读物以及研究古籍和古代文化的专著和资料。书社自成立以来,累计出版图书1200多种。发行上亿册,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日记》、《曾纪泽日记》、《江盈科集》、《海国图志》、《胡林翼集》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古籍图书,并先后推出了《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传统蒙学丛书》、《韵文三百首系列》、《现代文人妙语系列》和《古典通俗小说系列》、《鹿鸣丛书》、《说文解字今释》、《长河随笔丛书》、《海外名家名作》、《李商隐诗译注》、《小学生温诗习字字贴》等一大批普及类精品图书,这些图书以底本好、书品高、装帧美、价格廉的岳麓版特色,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有数十种获全国性优秀图书奖。其中,获国家图书奖及其提名奖的有《船山全书》和《海国图志》,获中国图书奖的有《走向世界丛书》、《沈从文别集》、《敦煌愿文集》、《湘绮楼日记》,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的有《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韵文三百首系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传统蒙学丛书》、《旧藉新刊》、《古文观止》、《说文解字今释》、《二十五史三编》等,并有一大批图书获省级以上其他奖项。
  生产经营方面,坚持"薄利多销"和"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服务宗旨,保证了图书生产与流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获新闻出版署图书印刷质量银奖。1994年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表彰并被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4年被评为省直机关"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一直保持此荣誉。在出好书、出效益的同时,编辑人员岗位成才,继钟叔河获首届韬奋奖之后,杨坚又获第三届韬奋奖,唐浩明从知名编辑成为知名作家,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三人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

电话:0731-8884395 传真:0731-8864642
邮编:410006 地址:中国 湖南 长沙河西新民路10号
社长:夏剑钦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