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中国成立50年多年来,经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一直到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普遍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并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化经营的开展 ,湖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与1949年比较:农业总产值1262.5亿元,增长78.7倍;粮食总产2820万吨,增长3.4倍;棉花产量19.6万吨,增长26.5倍;油料产量120.7万吨,增长15.7倍;水果产量109.1万吨,增长52.9倍;肉猪出栏5969.5万头,增长31.4倍;水产品产量116.8万吨,增长26.9倍;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7.1%,提高41.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3亿元增加到3745亿元,增长194.6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57年的80.9元增加到2065元, 增长24.5倍。
   近几年来,湖南的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奔小康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 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农业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总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全面转变为买方市场。近几年,湖南粮、棉、油、肉类、水果、水产品、蔬菜的人均占有量都超过全国水平。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80多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农民生产的产品,自食比例越来越小,商品率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丰富,品种多,总量足,大部分产品的价格稳中有降,绝大部分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有的农产品已供大于求,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全面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二是农业生产逐步突破了“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批适合市场需要,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全省重点抓了粮油、棉麻、畜禽、水产、竹木、水果、茶叶、蔬菜、烤烟、药材等十大产业的系列开发。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3。为打开稻米市场,培育了金健、秀龙、内贡三大米业,并先后在广州、海口、上海、北京等地增设营销窗口30多个。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优质米业第一家公司,1998年已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它在鼎城、桃源、汉寿三县区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35万亩,年加工优质米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65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和港澳地区。全省各地都确定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并把它作主攻方向。江永县的10万亩香柚开发、溆浦县的10万亩优质枣开发,郴州至资兴的10万亩松竹工业用材林开发,湘西猛峒河流域的10万亩优质椪柑开发,道县的10万亩蔬菜开发,炎陵县以新世纪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开发,汉寿县的特种水产开发,浏阳市的黑山羊开发,宁乡、湘乡的生猪开发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江永香柚连续四年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荣获金奖,成为柚类家族中的精品。溆浦的优质枣开发,通过精选良种,科学栽培,深度加工,蜜饯产品已走出国门,外销到韩国、东南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湘西自治州通过10万亩椪柑核心示范园的建设,带动了区域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迅速发展。全州椪柑面积达到42万亩,占全国椪柑总面积的11%,成为南方最大的椪柑基地之一,产量达到13万吨。由于该州椪柑内质好,批量大,去年招来了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客商,产地平均销价达到1750元/吨,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现在椪柑已成为该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突破了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初步组建了一批经营规模比较大、带动能力比较强、辐射范围比较广的龙头企业。近几年,省市两级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有73家,1998年,73家企业完成产值1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利润3.6亿元,税收2.1亿元,联接生产基地599万亩,带动农户310多万户。其中省里扶持的20家龙头企业完成产值6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8.5亿元,利润1.5亿元,税收0.94亿元,带动农户164.5万户。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抓了一批集团化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抓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抓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上档升级,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如湖南正清集团,就是在原怀化制药二厂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广州白云山企业集团建立的,并以科技为先导,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联合市里11家企业,先后开发出正清风痛宁、灵芝口服液、灵芝胶囊、天麻酒、天麻片等多种名牌产品,年产值由1995年的2000多万元上升到1998年的3.7亿元,年实现利税6400万元。现在,该集团已成为湘西医药保健行业的“大哥大”。
   四是农产品营销突破了计划经济下的单一流通方式,初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省里在巩固完善配套省粮食中心批发市场、长沙红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岳阳花板桥蔬菜批发市场、常德甘露寺蔬菜批发市场等十大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去年,集中力量,把湘粤农贸大市场建设作为探索新的流通形式的重大举措来抓,并在湘粤农贸大市场举办了广州首届湖南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大会签订合同总额达21亿多元。  各地市在巩固完善乡镇集贸市场的基础上,也大多扶持1—2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各地增设了一些营销窗口。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农副产品市场969个,年贸易额5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同时,注意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全省农村个体私营商店近100万个,从事以流通为主的农户有80多万户。郴州市有各类农民营销协会1600多个,会员9万多人,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农民达10多万人。攸县40万劳力中,参与流通的占25%。
   五是农业、 农村经济突破了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束缚,三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199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跨世纪战略工程来抓。一是开展创建经济百强镇活动。到1998年底下,全省验收命名的百强镇有114个。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近几年,全省共新建镇337个。三是抓法制建设。全省制定了《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建制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制镇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等,依法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四是改革小城镇投资融资体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镇建房、开厂、办店,开发二、三产业,努力拓宽完善筹资渠道。近四年,全省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246亿元。到1998年底,全省县以下建制镇由1994年的769个增加到987个,非农业人口由442.33万人增加到540万人,分别增长28.4%和22%。全省城市化水平按市镇人口计算已达到19%,比1994年增加3个多百分点。镇政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近几年,小城镇兴建住宅建设筑面积5150.89万平方米,人平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0.56平方米;新建生产性建筑面积719.13万平方米、各类公共建筑面积3730.25万平方米;兴修水厂612个,供水管道7201公里;新建道路384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1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62平方米。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和农民增收的渠道,带动了全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小城镇经济形成了大气候,成为了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几年全省小城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0%左右。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