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人
|
时间
|
书名
|
数量
|
赠书人简介
|
陈湘源
|
20210202
|
洞庭名郡—岳阳历史文化研究选
|
1
|
陈湘源,本名湘沅,1944年3月出生,湖南湘阴人,文博副研究馆员。现任岳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非遗专家库专家、岳阳楼一君山风景区、《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顾问、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顾问兼研究员、省级非遗项目《柳毅传书传说》“名师传艺”名师等。
|
|
|
|
|
|
汪大绶
|
20210202
|
三乐居散记、三乐居随笔
|
2
|
汪大绶,笔名钟笙,高级政工师,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生,江西乐平人。1951年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历任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宣传科长、宣传处长、基建工程兵文工团政治委员等职。1984年转业后,历任中纪委驻煤炭工业部纪检副局级检查员、中国煤炭报副总编辑、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编辑出版《三乐居散记》、 《三乐居随笔》等。
|
|
|
|
|
|
汪大绩
|
20210202
|
陶瓷人生、儒林家风、书香世家
|
3
|
汪璠出生于1905年,是我国陶瓷高等教育的开拓者,近代陶瓷工业的先驱,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时期的校长。汪璠1925年至1930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窑业,学成回国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陶瓷高等院校--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前身),并担任校长。汪璠所育一女九子,人才辈出,有出版编审、大学教授、医学专家、报社总编、总工程师、大型国企总经理等,其后裔中硕士、博士、名校学子成群,被称为"汪璠一门十教授",被誉为"书香传世汪璠家",形成了世代相传的"儒林家风"。1947年,在汪璠校长的不断努力下,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促成了我国第一所陶瓷高等院校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先河,为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陶瓷人生》、《儒林家风》
|
|
|
|
|
|
刘洪胜
|
20210209
|
楚汉英烈传
|
4
|
刘洪胜,曾用笔名"文刃月生",湖南省作家协会、长沙市作家协会成员、广铁文联协会成员,当代作家,长沙市知名乐手。1969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定居长沙。曾参军入伍,复员后同时身兼多职:他是一名乐手,钢琴、吉他等数种乐器在他指尖的演奏下余音绕梁;他是一名工人,虽然长了一双艺术家的手,却依然能够操起扳手、起子在铁路上为列车的运营辛勤地奉献着;他是一名兼职音乐教师,对别人与自己的子女都一视同仁地为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音乐细胞。但这些并不是他生活中的全部,在工作之余,历经10年的挑灯夜战、又花了5年的时间进行精雕细琢地修改,终于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楚汉英烈传》。并且另外著有《慕然回首》、《相信明天》、《重回旧上海》、《离开南京的孩子》四部中长篇小说。
|
|
|
|
|
|
|
|
|
|
|
|
|
|
|
|
欧阳觉文
|
20210209
|
欧阳觉文音乐作品集
|
2
|
欧阳觉文,汉族,男,湖南浏阳人,1942年12月12日生,中共党员,一级作曲。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从事打击乐专业,先后为《补锅》、《打铜锣》和赴美国演出的《刘海戏金蟾》司鼓。曾向杨保生、杨福生、刘天庄、田琼林、周沛林、张定高、左希宾学习湖南花鼓戏唱腔和音乐。1969年开始作曲,曾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刘如曾、刘福安、连波、何占豪等教授。至今为止,为花鼓戏作曲(含与人合作)128出,代表作包括《沙家浜》、《送货路上》、《牛多喜坐轿》、《喜脉案》、《桃花汛》、《乾隆判婚》、《市长夫人》、《情歌》、《补票》、《万年牌》、《城市英雄》、《老骆轶事》、《作田汉子也风流》、《花落花开》以及歌剧《歌妹》、音乐剧(与人合作)《同一个月亮》等。在积极从事戏剧领域作曲创作的同时,又为电视、电影作曲60部,代表作包括《乡长本姓赵》、《太阳的味道》、《乡里人、城里人、外国人》、《铁牛镇》、《又是中秋》、《老马与小马》、《溪上有座风雨桥》、《风雨寓情》、《潇湘情》、《但愿人长久》、《书记有本难念的经》等。并发表或对外演唱的歌曲二百余首,包括大家熟悉的《江南采茶女》、《巧持彩笔绣山河》、《欢迎你来土家山寨》、《弯弯的手臂》等。
|
|
|
|
|
|
金振林
|
20210219
|
金振林回忆录
|
1
|
金振林,男,汉族,1938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刘桥镇,1954年毕业于南通市一中,1957年毕业于地质部南京地质学校;1957年9月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华北煤田一四○勘探队任技术工作;1964年调湖南省作家协会至今;1980年创办并主编儿童文学杂志《小溪流》;1990年5月主办首届在界华文儿童文学笔会;1991年5-6月,出席第28届世界期刊代表大会(FIPP)并顺访俄罗斯、芬兰、法国;1993年10月访问美国;1994年6月,出席台北"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