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王朝洪武年间到今天,600余年来,毛泽东的祖祖辈辈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里繁衍生息,"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韶山毛氏族谱》中的辈份用字),其祖籍无疑是湖南湘潭,这是不争的事实,"地球人都知道"。可最近10多年来,由于《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的公开面世,在寻根问祖热的推动下,不少人开始对毛泽东祖籍进行"深入"研究,起初还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后来逐渐异化为借伟人祖籍搭台,唱旅游经济大戏,"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低俗和荒唐,有必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一、毛泽东祖籍的几种说法
"江西吉水说"。此说源于《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毛太华"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一些人就认为毛泽东祖籍在江西吉安吉水龙城,即今吉水县八都镇。在吉水105国道旁的八都镇街口,有一座高约3米的路碑矗立在街中,上书7个镏金大字:毛泽东祖籍八都。又在105国道1880公桩处的毛家村建立了"毛泽东祖籍游览苑",高大的门楼气势恢宏,誉之为江西第一民俗村。苑里还建有"毛太华记念馆",不知有什么东西可供展出?2002年5月27日,人民网、中新社都报道说,江西吉水县八都镇毛泽东祖籍龙城遗址附近的院背村发现了3块刻有"毛氏祖籍"字样的千年古砖,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祖籍在吉水龙城。这与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玩的把戏异曲同工。陈胜、吴广为了取得起义成功,必须稳住起义队伍,于是遵"卜者"之意,"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于是,陈胜将王天下不胫而走。即使真的发现了3块刻有"毛氏祖籍"的千年古砖,又怎么能进一步证明吉水龙城是毛泽东祖籍呢?"毛氏祖籍"不只是"毛泽东祖籍",还不如干脆"发现"几块刻有"毛泽东祖籍"字样的古砖。
"浙江衢州说"。1993年,衢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郑艮安得到一份《韶山毛氏族谱.凡例》的复印件,上面写到"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他以此为线索,穷数年之功,"考察"出了韶山毛氏先人落籍三衢的来龙去脉,"论证"出《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⑴,该文叙说了毛宝为江南毛氏一世祖,毛璩为江南毛氏三世祖、三衢毛氏一世祖,毛璩之子宏之、敏之在衢州烂柯山生息。吉水毛氏一世祖毛让是毛璩第十二世孙、清漾毛元琼第六世孙。"如是,衢州毛氏-吉水毛氏-韶山毛氏,这是一脉相承的,是江南毛氏的主系相传。"2000年4月,郑艮安又自费出版了《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⑵。是书考叙了"以国为氏"--毛氏的起源、河南原阳--韶山毛氏的古籍、浙江衢州--毛泽东的祖籍、江西吉水--韶山毛氏的原籍、云南永胜--韶山毛氏的客籍、湖南韶山--毛泽东的故乡。"打破了毛泽东祖籍江西说,明确提出了浙江衢州说,从而将毛泽东祖籍研究引入一个新天地。"⑶客籍与祖籍还好区别,而毛氏的"起源"、"古籍",毛泽东的"祖籍"、"原籍"、"故乡"又如何理解?词义如何界定?谁能明白无误地说清它们之间的异同?这只能说是在玩一种很低级的文字游戏,给人以云绕雾照的感觉。董志珍在《衢州市谱牒资源综述》中介绍了江山市档案馆所藏《清漾毛氏族谱》(清同治八年合敬堂木活字本),文内说:"清漾人毛让,字伯逊,毛宝十四(世)孙于北宋建隆三年(962)迁居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龙城,成为江西吉水毛氏始祖。元朝末年,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明朝初年因军功从云南来到湖南定居,为韶山毛氏之始祖。毛泽东为韶山毛氏(始祖)第二十世孙。"笔者无缘看过《清漾毛氏族谱》,但可断然否定,《清漾毛氏族谱》中绝无所谓江西吉水仙茶乡人毛太华赴云南从军的记载,完全是作者不加分析地引用他人杜撰出来的说法。清漾,今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那毛泽东的祖籍地就具体到了清漾村。往上溯,三衢毛氏的第六代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从烂柯山迁居清漾,那衢县(今柯城区)烂柯山是毛元琼的原籍、毛泽东的祖籍地。套"祖籍"研究者的思路,吉水毛氏祖籍浙江江山,江山毛氏祖籍浙江衢县,不能因江山、柯城都是衢州属地,就笼统地称之曰衢州,这违背了"祖籍"属地的通常说法。况且,衢州毛氏都是毛宝的后裔吗?据网上公布,2005年9月16日,烂柯山毛泽东祖籍记念地开发项目招商,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定,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省衢州市烂柯山毛家湾双龙戏珠处"。"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定","认定书"在哪里?是否因郑艮安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下属的出版社自费出版了《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就说明毛泽东祖籍在衢州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认定",这不是明显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广告欺诈行为吗?
"河南原阳说"。河南大学刘宝琛1998年著文《毛泽东祖籍新溯--河南原阳》⑷,说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郑,其封地就在今河南原阳境内。毛国被灭后,在其后2000多年时间里,毛氏一支后裔几经迁徙,后定居湖南韶山。自西周毛氏封国, 3000余年,传108代到毛泽东。此文发表后,河南原阳迅即成立了"毛泽东祖籍研究会"。研究会秘书长毛国杰"阅典籍,查史志,寻碑碣",也著文《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⑸。还是那位刘宝琛在2003年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河南原阳"毛泽东祖籍研究会"还准备"继续深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召开毛泽东祖籍在原阳研讨会,争取早日被社会承认,筹建毛泽东祖籍在原阳陈列馆。"笔者断言:不管怎样"深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结果。
还有云南永胜,在毛泽东祖籍溯源研究中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讲始祖毛太华"在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澜沧卫在今云南永胜县。"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同源共祖,韶山毛氏先祖曾经在永胜生活,并留下后裔,这已经不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的渊源,已经成了一个研究成果,载入毛氏祖籍研究的史册。"⑹"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者简良开,退休前是永胜县文联副主席、《永胜报》副总编,先后写过10多篇有关永胜是韶山毛氏的客籍、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等方面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其集大成之作是《澜沧卫与毛泽东先祖父之谜》⑺文后"作者注:以往发表的文章中若有与此文相矛盾之处,以此文为主。"文章说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元末明初,即1366年之后从江西吉州龙城逃难到云南北胜府,俗称"北赕",后应招从军,娶当地的彝族女王氏为妻。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朝廷在北胜州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毛太华升任百户长,参加修澜沧卫城,立下军功,被赐封为武德将军。洪武三十三年(应为建文二年),上司念其立有军功,准许内迁湖南,走时,带走长子清一、四子清四,留下清二、清三等子在云南。言之凿凿,不知史实根据在哪里?不能仅凭《韶山毛氏族谱》中有"以军功拨入楚省"之句就穿凿附会,随意编出一些故事。不过,这样的故事别人早已编过,像裴健编著的《湘魂-毛泽东的家世》(群众出版社 1992年6月)中关于毛太华的身世,简编故事只是裴编故事的修改和加工。简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同宗共祖"。为了求证这一点,据说1998年在程海乡凤羽毛家湾北湾(村)发现了七本毛氏家谱,都奉毛用为一世祖,原籍江西吉州龙城,一至七世祖冠以武德将军爵位。笔者不可能千里迢迢去翻看这几本族谱,但可以肯定地说,谱上绝没有"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字样,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在2000年6月"永胜毛氏研究课题组"带到韶山的不是老谱,而是由简良开整理、续修的《永胜毛氏族谱》,这显然是一部按事先设计好的框架编造出来的"新"谱、"伪"谱。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与韶山毛氏族人座谈时达成共识,简修《永胜毛氏族谱》"显得简单、粗糙,要以韶山、江西的'毛氏族谱'为蓝本作全面修改、充实完善。"修族谱是修家族史,是要以史实作依据的,在永胜毛氏家族史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去"修改"、"完善"?唯一的办法就是胡编乱造!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永胜毛氏族谱》要由一个外姓人越俎代庖,这在家谱纂修史上是极少的事,只是在本家族族人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担负修谱任务才请外姓人捉刀,大概永胜毛姓不是这种情况。永胜凤羽毛氏尊毛用为一世祖,如果能"弄清楚"毛用就是毛清二,就完全可以证明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宗共祖,于是就找毛用的墓碑,2001年6月26,毛华诗、毛唐诗、毛志能等人"终于在山沟烂泥中发现了这块碑"。碑文如下:
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始祖太华公宦游从戎,屯戍澜沧卫,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四子内迁。
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
前所千总十一世孙毛翼圣率族人重立
大清康熙七年岁次戊申季春月,谷旦。
这简直是神话,亦是鬼话!是个别急于想出"研究成果"的人请当地石匠镌刻并经过腐蚀处理的新墓碑,而绝对不是毛翼圣率族人重立的毛用墓碑,却是一块为缺乏学术道德者立的耻辱碑。不然的话,为什么不通过媒体发布消息,毛用墓碑那是韶山毛氏二世叔祖的墓碑,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物,还放在凤羽毛家湾毛华诗家中,那可是触犯《文物法》的事。另外,即使毛太华在永胜生活过,并留下后裔,难道"洪武调卫"来的毛姓只有毛太华一人,永胜毛氏都是毛太华苗裔?都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
综上所述,"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宗共祖"还结论过早。"研究"还远未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二、对"祖籍"词义的理解
《辞海》(1999年版)关于"祖籍"的解释是"原籍;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这种解释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给人一种莫衷一是的感觉。"祖",《辞海》说指"父母以上的尊长",《辞源》说指"祖先,祖父",两种解释的意思是一致的。我们暂且认同《中湘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的说法,如果"祖籍"即"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韶山毛氏始迁祖毛太华占籍江西吉水,那毛泽东祖籍江西吉水;毛氏54代祖毛璩占籍三衢(今浙江衢州),毛泽东祖籍浙江衢州;52代祖毛宝,占籍河南原阳,毛泽东祖籍河南原阳。上述说法是排他的,坚持"祖籍"只有一个地方,而毛炳汉编著的《毛姓氏话》⑻则认为"祖籍"有多个地方,还说河南宜阳是毛姓受姓始祖毛伯郑的再封地,陕西华县是首封地,因而江西吉水、浙江衢州、河南原阳、河南宜阳、陕西华县都是毛泽东的祖籍。按照《辞海》的的解释,以上说法似乎无可厚非。但现实生活中又如何认定"祖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毛炳汉是湖南湘乡人,与毛泽东同宗共祖,如果有人问炳汉先生的祖籍在哪里,是否也是这样回答呢?要是这样回答,问者会感到莫名其妙。假如按照这种溯源法,毛泽东祖籍远不只这些。陕西华县是毛伯郑的始封地,而毛伯郑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周文王"占籍"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黄帝降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因而毛泽东祖籍又有陕西岐山、河南新郑。从黄帝到毛泽东有100多代,那该有多少"祖先居住占籍的地方"?从黄帝还可以往上溯,至少可以到太昊伏羲,伏羲是中远古时期的中华"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以木德王",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毛泽东祖籍河南淮阳。伏羲是中华万姓之祖,那中国人都是一个祖籍--河南淮阳。如此关于"祖籍的研究,既离谱,又离奇,而且悖离了人们通常的思维习惯,在我们社会生活大环境中 ,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祖籍"如何理解?笔者以为:在一般历史背景和语言氛围下,祖籍,就是祖父居住占籍的地方。如果几辈客居某地,至多上溯到高祖,中华民族讲"五服之亲"、"五世而斩",即五世之后就不存在什么亲缘关系了。"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出生在北京,祖籍广西桂林,从曾祖父梁宝就开始定居北京,可仍在五服之内。梁漱溟先祖也先帖木耳,"居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汝阳地属大梁,故以梁为氏"。据《元史》记载,也先帖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和克齐之子,按一些"祖籍"研究者的逻辑,那梁漱溟的祖籍应是河南汝阳,上溯到蒙古,再往上溯,就要赖"祖籍"研究者考证了。如果广义地理解"祖籍",也可以把始迁祖的原籍说成是祖籍,如台湾岛的原住民,有很多是从福建移民过去的,在台湾已经有几代,甚至10几代了,可他们的祖籍仍在福建某个地方。福建的汉族居民都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如果再溯源系流,那很多台湾人的祖籍就不是福建,而是河南、陕西,甚至甘肃了。因此,笔者呼吁,"毛泽东祖籍"的研究者们,应当停止这种天方夜谭似的"研究",不要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者为了取得所谓研究成果而丧失研究者的历史道德和学术原则。
三、如何看《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
当代毛泽东祖籍研究的主要依据是《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每一部家谱、族谱,或详尽或简略地叙述了家族的世系源流,有的还有专门的源流篇,大都是通过序、跋或世系图表反映出来的。《韶山毛氏族谱》在清乾隆二年(1737)由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谱中并无专门的源流记,只有毛特英"自记":"吾族由江西迁云南,籍军户者,始祖太华公也。太华公称隐君子,从云南应募来湖南之湘乡北门外,则土名绯紫桥也。复卜居湘潭七都之韶山铁陂者,太华公之子清一与清四也。"《会宗说》云:"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乡人蔡姓者共垛(似应为"躲")澜沧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
谱叙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在明洪武年间从云南澜沧卫来湘乡,经毛氏族人历代口耳相传,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来湘时间和原因与历史不符,可能因代远年湮,恐是后人误传误记。至于由"江西吉州仙茶乡"去云南,那就值得怀疑了。在清康熙年间,江西吉州有毛氏族人执毛氏族谱来韶山寻亲,邀约韶山毛氏家族派人去江西吉州认祖归宗,但韶山毛氏族人以路远年荒为由婉拒,却认可江西吉州毛氏族人所执之谱对毛氏家族源流的记叙。很有可能韶山毛氏创修族谱是由此而引发。同时,湖南有一种说法"江西填湖广",元末明初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皖、闽、赣人大批涌进湖南,"从征"、"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贸活动,又以江西人居多。江西人中,多来自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江西人大都应募而来,少有在城市繁华之地,多在穷乡僻壤之间从事耕垦劳作。韶山毛氏初修族谱,也可能要让自己的先祖来自江西,又与相传中来自云南澜沧卫不相吻合,于是就画了一道迁徙"曲线",也就有了"洪武十三年"、"应募"之说。初修主修毛尔达是毛太华的十二世孙,所修之谱"载太华公以下至八代诸祖,有仅书名、仅书字者,诸祖妣姓氏、茔域多无所载者",只是到了曾祖这一代,内容才稍微多一些,这是符合实际的,族谱初修时,纂修者对曾祖以上先祖的生平能知道多少?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家谱纂修者那样去肆意编造先祖的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坟茔等情况。毛泽东祖籍研究者探源溯流,主要依据的是《韶山毛氏族谱》,也应该依据初修族谱才对。
近150年之后的光绪七年(1881),韶山毛氏家族才续修族谱,这就是《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谱中增加了《源流记》:
"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使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之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嫡)派。而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陂等处,编为民籍。"
《源流记》述毛太华以上世系与江西吉水毛氏族谱所载的《龙城毛氏始事录》相一致,就足以说明韶山毛氏对吉水龙城毛氏在族源上的认同,毛氏世系"源远流长",也让韶山毛氏家族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但完全不等于历史的真实。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具有强烈的宗族意识,隐恶扬善,为亲这讳,攀宗附祖,牵强附会地夸大、编造本族的显赫历史,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热衷于从古代文献中去爬梳线索,甚至根据戏曲、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用姓氏这根"线",随心所欲地贯串起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家谱是"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⑼。私修家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将相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⑽,"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chun(由足、春二字合成一字) 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也。⑾"文天祥说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二三"⑿。胡适也说:"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老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⒀《韶山毛氏族谱》的纂修者也不能免俗,同样落入私修家谱攀援先贤,编造世系的窠臼,因而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源流记》。作为一个家族自我纪录的"源流记",外人是没有权力去说三道四的。但《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源流记》,牵涉到一些研究毛泽东祖籍的人们是以此为主要依据,那就有必要进行推敲和分析了。二修谱中的《源流记》既照应了初修谱的说法,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有三:一是初修说毛太华是从吉州仙茶乡去云南的,"仙茶乡"是否就是"龙城"?二是初修并未交代毛太华有几个儿子;三是初修说毛太华"应募"来湘,并非"官楚"、"以军功拨入楚省"。《源流记》把毛太华及其子迁徙、生存状况嫁接到"西江宗人"所执之谱上,"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娶(妻)育子八。......编为民籍。"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一是韶山始迁祖毛太华的情况是如何传送到吉水龙城毛氏家族的?当毛太华背井离乡时并没有确定去的地方,是在逃难途中在云南澜沧卫定居下来的,龙城毛氏家族并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从云南来到湖南湘乡。因此,这只能是毛太华及其子主动与龙城毛氏家族联系的。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封闭在山村的毛太华及其子要与千里之外的龙城毛氏联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与谁联系?毛太华离开龙城几十年,老家的亲人生死未卜,他能用什么方式去取得联系?第二,即使联系上了,也反馈了自己的情况,龙城毛氏族谱上是否就会有所记载?一个地方某个姓氏的族谱,并不记录已经远离家乡的分支族人的世系,这是私修家谱的通常做法,至多在毛太华父亲位下纪录:子太华,迁云南澜沧卫。仅此而已。如毛太华的情况在龙城毛氏族谱上有纪录,完全可以查看〔吉水 〕《铎塘毛氏重修龙城源流族谱》(南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即公元1273年二修至1919年五修谱),可至今无人出来举证有载。二修谱之所以这样说,目的在于把江西吉水毛氏之"源","流"到湖南湘潭韶山,把韶山毛氏与龙城毛氏在世系上衔接起来,"完善"初修谱关于韶山毛氏世系源流的说法。难能可贵的是,在《凡例》中明确说明:"源流遵照老谱,上奉太华公为始祖,始迁为大宗,崇本也。"对毛太华以上世系"直削不录,存实信也"。这似乎可以说族谱纂修者对毛太华以上世系也是心存疑虑的,才会有"存实信"之说。
令笔者茫然不解的是,倒是一些研究毛泽东家族史的专家、学者们,以非信史的《源流记》为本,为什么如此热心地为韶山毛氏溯源系流,其社会价值究竟在哪里?去问天下毛姓族谱纂修者,,有几人不说毛姓受姓始祖是毛伯郑?"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只是一种文化认同,并非存在血缘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姓氏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个家族在不断地迁徙繁衍,再加上民族的融合,姓氏上的血缘关系已经淡化,要想从血缘关系上找到现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与远古时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之间的联系是完全不可能的。
引用文献:
1. 郑艮安.毛泽东祖籍在浙江衢州,党的文献,1997(3)
2. 郑艮安.毛泽东祖籍溯源-从韶山到衢州,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 董志珍.衢州市谱牒资源综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刘宝琛.毛泽东祖籍新溯-河南原阳,党的文献,2002(6)
5. 毛国杰.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党的文献,2002(6)
6. 简良开.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简良开.澜沧卫与毛泽东先祖父之谜,韶山报,2001.9.10
8. 毛炳汉.毛姓氏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9. 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近代湖南人之蛮族血统.长水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 朱轼.朱文瑞公集.卷一.高氏族谱序
11.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钜鹿姚氏族谱序
12. 文天祥.庐陵文丞相全集.卷八.跋李氏谱
13.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胡适全集.卷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